APP下载

韩国语体词后补助动词的多义性特征

2015-09-11赵新建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多义性韩国语助词

赵新建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亚非语系,河南 洛阳 471003)

韩国语体词后补助动词的多义性特征

赵新建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亚非语系,河南 洛阳 471003)

体词后补助动词参与的句式是韩国语语法体系的补充性成员,大多是由实义动词语法化而来的,因此具有多义性倾向。本文先确定多义性的分析基础,再从平均义项和义项差异、体补动词用法在词义体系中的定位、与相关助词的互补关系等三个方面,分析体补动词的多义性特点。考察体词后补助动词的多义性,有助于我们把握体词后补助动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化程度。

体补动词;多义性;助词1

一、问题的提出

本文所称的体词后补助动词(以下简称“体补动词”)是指能够参与惯用句型,用于体词之后,承担语法补足功能的非独立性动词。但韩国语语法学界对体补动词的命名角度、成员数量等意见不一,如下文所述,本文使用的体补动词概念,其外延要大于一般语法书中指称的体补动词(赵新建,2013b:37-41)。

体补动词作为韩国语词类体系的下位子类,表现出由独立动词向语法形态过渡的整体性特征,体补动词研究可以从语义、形态、功能、语法化等多个层面展开,而语义研究则是其他层面研究的基础,其中的多义性特征又成为体补动词语义特征考察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试先确定多义性的分析基础,再从平均义项和义项差异、体动用法定位、与助词的互补关系等三个方面,分析体补动词的多义性特点。考察体词后补助动词的多义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体词后补助动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化程度。

二、多义性分析的理论基础

根据高治东(2009)的阐述,早在洛克与莱布尼兹时代,两位学者就曾直接针对语法多义性进行过论争①。语法多义观不同,对多义性的处理方式会有所不同,对多义体系内部的义项顺序处理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本文的多义观包括以下两点。

(一)相对单义观

根据Langacker(1990/1999)、임지룡(1999)、赵翠莲、李绍山(2006)和박진호(2011)等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多义性的连续统:原子观→原型观→图式观→单义观。原子观仅讲求义项的列举,而不关注义项间联系。原型观建筑在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基础之上,多考察义项间的联系,承认相邻义项间共性的存在,但不承认整体公约的存在;图式观认为范畴化除原型扩展之外,还包括公约性质的向上图式化过程,但是最高的整体图式不能保证,“一个单纯抽象的语义不能充分描述一个词汇项表现的语义值”(Langacker,2008:38),或者承认最高图式可能存在,但是认为最高图式极为抽象而没有用处(박진호,2011);单义观则认为存在抽象语义值,并能够进行语境限制。

赵新建(2012)认为,韩国语多义语法形态的用法具有一定的可公约性,所谓的多义用法其实是公约义在不同语境的表现,并且这种表现还和认知方式混合于一处。如果厘清这三类要素,我们对多义现象的理解就会偏向于相对单义观。影响语义归类的不仅包括语境要素,还有认知方式,只有将语义、语境、认知方式三者厘清,才能抽取到抽象的语义本质。

(二)义项排列的认知取向

认知语言学针对传统的经典范畴理论,提出了原型范畴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建立的范畴大都离不开主观性,在一个范畴内,可能并不存在所有成员都含有的共性特征,有一些成员认知难度较小,成为典型成员,而部分成员认知难度较大,成为边缘成员。我们同意赵彦春(2010)的观点,认为原型理论不能决定范畴的本质,但其原型理论却提示了一种具有心理真实性的范畴成员排列顺序。

跨域公约是否会带来类似Lakoff & Turner的担心或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全面否定,即“如果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具有双向性,两域之间可以实现互换,那么也无所谓源域和目标域了”(谢竞贤,2011:50)。我们认为跨域公约非但不是一种否定,而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整合,多义义项完全可以在“认知取向”原则之下,以“认知难易度”的标准进行排列。由此推广开来,我们还可以知道,沈家煊(1994)提出的六条语法化演化路线②可以看作是认知难易度的表现形式。

三、体补动词的多义性

(一)平均义项和义项差异

我们对国立国语院《标准国语大词典》中体补动词的释义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汉字词类体补动词共39个,如“대(對)하다”共有4个义项,其中2个义项成为体补动词的用法,其义项数量与体补用法分别是“涉及对象”和“对立对象③”。为简洁叙述的方便,我们将其简化为:“대(對)하다:4,2(涉及对象、对立对象)”。

汉字词类其他体补动词分别为관(關)하다:1,1(范围对象)、의(依)하다:3,4(方式、原因、被动发起者、引用)、인(因)하다:2,1(原因)、위(爲)하다:3,1(目的)、비(比)하다:3,1(比较)、향(向)하다:4,1(方向目标)、반(反)하다:2,1(对立对象)、통(通)하다:16,2(经历对象、使用手段)、불구(不拘)하다:1,1(现实让步)、고사(姑舍)하다:1,1(递减让步)、막론(莫論)하다:1,1(无条件选择)、관련(關聯)하다:1,1(关联对象)、기(期)하다:2,1(约定时间)、불문(不問)하다:2,1(选择对象)、전후(前後)하다:2,1(粗略时间)、한(限)하다:1,1(局限对象)、제(除)하다:1,1(扣除对象)、제(際)하다:1,1(所处时间)、차치(且置)하다:1,1(舍弃对象)、물론(勿論)하다:1,1(无条件选择)、근거(根據)하다:2,1(依据对象)、대비(對比)하다:1,1(对比对象)、대신(代身)하다:1,1(替代对象)、망라(網羅)하다:1,1(网罗对象)、제외(除外)하다:1,1(排除对象)、준(準)하다:1,1(标准对象)、겸(兼)하다:2,1(兼类对象)、기초(基礎)하다:1,1(基础对象)、대응(對應)하다:3,1(应对对象)、면(面)하다:2,2(面临场所、面临对象)、위시(爲始)하다:1,1(起始对象)、접(接)하다:5,1(接触对象)、처(處)하다:2,1(面临情况)、비교(比較)하다:2,1(比较对象)、사용(使用)하다:2,1(使用手段)、합(合)하다:4,1(合算对象)、기(基)하다:1,1(基础对象)、긍(亘)하다:2,1(涉及对象、经历时频)。

固有词类体补动词共45个,其义项特点分别为더불다:3,1(与同)、비롯하다:3,1(系列起始)、즈음하다:1,1(到及时间)、놓다:28,1(针对对象)、앞서다:5,1(顺序占前)、아우르다:2,1(与同对象)、미루다:3,1(推定对象)、통틀어:1,1(总括对象)、둘러싸다:3,1(围绕对象)、무릅쓰다:2,1(摒弃对象)、부치다:7,1(到及时间)、비추다:4,1(参照标准)、들어서다:6,1(进入时间)、맞다:10,1(迎接时间)、앞두다:1,1(之前时间)、이르다:2,1(结束对象)、그치다:2,2(截止对象)、말다:5,1(否定对象)、말하다:5,1(叙说对象)、맞추다:11,1(配合对象)、모르다:9,1(未知对象)、잇다:4,1(时间相连)、좇다:6,1(追随对象)、찾다:9,1(找寻对象)、힘입다:3,1(借助对象)、가리키다:2,1(指称对象)、더하다:3,1(增加对象)、데리다:1,1(带领对象)、맞이하다:2,1(迎接时间)、쓰다:10,1(使用对象)、지나다:6,1(经过时间)、가다:34,1(指向时间)、오다:24,1(到来时间)、빼다:16,1(排除对象)、말미암다:2,2(通过场所、原因)、따르다:8,4(跟随对象、顺沿对象、依据对象、引用对象)、가지다:11,2(使用对象、处理对象)、보다:36,2(对话对象、看待角度)、두다:26,3(放弃选择、保持时间、针对对象)、있다:23,2(涉及方面、涉及对象)、하다:42,2(原因对象、经过场所)、걸치다:6,2(涉及对象、经历时频)、치다:47,2(包括对象、判断标准)、거치다:3,2(通过场所、通过过程)、대다:18,2(针对对象、比较对象)。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知道,84个体补动词共拥有542个义项,平均每个体补动词拥有6.5个义项,也就是说,体补动词宏观上具有多义性倾向。

与84个体补动词相关的体补动词性用法共计为105个,平均每个体补动词拥有1.2个用法,即体补动词整体上具有单用法性。体补动词的功能之一就是对助词语义的精确化,而其单用法性正是语义精确化的必然要求。

体补动词虽然也有表示具体意义的少量用法,如表示“跟随”义的“따르다”、表示“朝向”义的“향하다”、表示“面向”义的“면하다”等,但绝大多数是表示时空或范畴成员关系的抽象意义。

从词源上来看,固有词45词,共涉及455个义项,平均10.1个,涉及体补动词用法49个,平均每个体补动词1.3个,汉字词39词,共涉及87个义项,平均2.2个,涉及体补动词用法45个,平均每个体补动词1.1个。汉字词体补动词平均义项远远低于固有词(2.2: 10.1≈1:5),但两类词的体补动词用法与上述体补动词的整体平均值完全持平(1.1≈1.3)。在多义排行榜中,前22个体补动词,汉字词仅有1个(통하다),固有词占优,而在最后22个体补动词中,固有词仅有4个(즈음하다、통틀어、앞두다、데리다),汉字词居多。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似乎可以得出“固有词多义、汉字词单义”的结论,该结论从表面上看是与“语法化词汇频率普遍较高”④的结论相违背的。但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这仅是就韩国语内部而言的,如果我们将视野扩大到汉字词词源,则结论就会发生变化。我们知道,汉字词为借用的外来词,与体补动词相关的汉字在汉语内部多承担介词的功能,其语义变化同样是丰富多彩,介词用法的使用频率也是极高的,因此,上述统计结果并不构成语法化频率原则的反例。

(二)体补动词用法在词义体系中的定位

我们以不太复杂的体补动词“말미암다”为例,说明体补动词用法在其多义体系中的定位问题⑤。

词典中给出的“말미암다”的义项一般都是2个,一是经常做为第1义项出现的原因义,另一个是经过义。但从语法化演化的过程和实际语料的用法来看,“말미암다”可以重新分析为4个义项。

与宾格助词“를”搭配的用法应该作为第1义项,主要表示通过一个三维空间的具体场所。

这个用法可以直接演化出原因义,如在下句中,“通过场所而到达某处”引申为“通过抽象概念(‘经济大恐慌’)而到达抽象结果(‘生活品购买难’)”,涉及的相关主语已被弱化。由于因果关系具有较强的认知显著度,该语境中含有的“通过”义反而被忽视,从而由“通过”义重新识解出了“原因”义。

第2义项是与状语格助词“에서”搭配的下列句子,“말미암다”的语义并未发生变化,但句子的描述视角已不在通过场所,而变为起始地点。由原来的通过性过程转化为出发地点,相当于认知识解的扫描方式由“顺序扫描”转化为“整体扫描”⑥。由此,第1义项过渡为第2义项,“말미암다”不再出现在带有宾格助词“를”的格式中。

在第3义项中虽然“말미암다”还可以看作通过义,但是由于受搭配对象抽象度的影响,叙述视角再次转化,“通过场所”已转变为“到及场所”,抽象语境的常规认知使因果关系的语用认知突显度超过了“通过”本质义⑦。

第4义项是一般词典中的第1义项“原因”义,甚至其前出现的单纯性体词还可以替代为“-ㅁ”类由谓词转化而来的体词。由于因果语境固定、使用频率高,“말미암다”的“通过”义已彻底被覆盖,而转变为“原因”。

我国执业药师发展历程还较短,各项法律法规、制度建设还有待完善。从执业药师注册数据进行探析可见一斑。执业药师的准入条件偏低、执业能力欠缺、数量不足、诚信体系不完善、公众对执业药师的认知度、认可度不高,都是阻碍执业药师发展的主要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提升执业药师的专业素质、服务能力,增强公众对执业药师的认可;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执业药师的宣传,多渠道发挥药学服务作用,增强公众对执业药师的认知,引导公众主动向执业药师寻求用药指导,有效减少不合理用药及发挥医保控费作用,真正使执业药师成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力量。

由“말미암다”的语义演化路线可以看出,“말미암다”始终含有“通过”义,由于语义抽象度的提高、认知视角的转变,对其语义的认知结果发生了诸多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称“通过”义为公约义或本(质单)义,即语义演化的起始义,而第2义项的“起始”义则是语境与本义结合的结果,可以称为语境义,同时,第2义项中也有认知视角的转变,因此,也可以称为认知义,第4义项“原因”义相对于第2和第3义项,离公约义和本义最远,因此,首先可以称为认知义,再次可以称为语境义。

其他体补动词的语义演变与“말미암다”相仿,也就是说,体补动词的用法皆非起点语义,而是相关语义方向(一个单词可以有多个语义引申方向)的终点义,在语义变化的过程中,体补动词的语言级阶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原来的独立词类降格成为辅助性词类(如句型参与者或连词、副词等辅助性词类)。

(三)与助词的互补关系

体补动词可以称为“助词相当词(조사상당어)”(서경숙,2004:1),也就是说,能否表达类似的助词语义成为判断某动词能否成为体补动词的标准。众所周知,在韩国语助词体系中包括两大成员,一是格助词,一是补助词⑧。

关于格助词的语义,学界争议较大。我们部分赞同最新出现的如“部分格助词其实应看作补助词”的结论,但因为能被看作补助词的格助词依然与传统意义上所说的格关系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本文仍以传统方式描述格助词的用法。格助词表示的是句内体词性单位和相关谓词之间的关系意义,其中主要包括语法格助词(가、를、의等)和状语格助词(로、에、에서、와、보다等)两大类,前者主要承担主语、宾语和定语等句子主干成分的功能,后者主要承担状语类附加语的功能。

学界对补助词的语义定位相当宽泛,根据赵新建(1999)可以知道,补助词的最普遍的定义是“表示补助性意义的助词”,这个定义含有民间范畴的意味,而另一个具有科学性质的定义是남기심,고영근(1996)的论述,即补助词主是用于体词之后,表示所述事物与同类事物关系的助词,当然还有一些单用于语法形态之后的附加性形态([에]다가、[습니다]그려等)。我们在本文中使用“表示范畴内成员关系或特点”的第二个定义,作为判断体补动词用法的标准。

조신건(1999)从与助词类义关系的角度,将体补动词的功能分为变体与增补两类。这种分类是由김광해(2004)关于词汇体系的变化类型而触发的。김광해(2004)指出,词汇系统变动的必然结果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因地域、社会、关系等变化而产生的方言、隐语、敬语等词汇变体,一种是对应新事物却未借用先前已有词汇而新创制的术语或新语等膨胀性词汇。这种分析方法完全适应于体补动词。但由于“膨胀”一词术语意味稍淡,所以,我们保留了“变体”这一术语,而将“膨胀”一词改为“填补”,取填补空白之义,即增加原来未曾有过的语法意义。

如果体补动词表达的语义与本身句式内的助词不相关,而间接与其他助词相关,我们则将其命名为间接变体类体补动词。如在下面的例句中,体补动词“거치다”表达的不是其本身句式中的宾格助词“를”的他动宾语义,而是状语格助词“로”所表达的连续性通过或延展性通过义,因此“를거치다”成为状语格助词“로”的间接变体。

当然,承担增补功能的体补动词就是增补类体补动词。如“에 앞서”表示“在某事物发生之前”,而在现有助词体系中虽然有表示时间的格助词“에”,却并未有表示“提前”义的助词,因此,只能说,“에앞서”为韩国语现有助词体系增补了一个新的成员,而不是原有助词形态的变体。

上述分类可以图示如下:

在体补动词中,能够参与直接变体型的共31个义项,其中汉字词义项13个,固有词义项18个。其中对应“로”的体补动词有“말미암다2、인하다、하다1、하다2”,对应“로/로써”的体补动词有“미루다”,对应“로/에”的体补动词有“향하다”,对应“에”的体补动词有“걸치다2、가다、걸치다1、관련하다、관하다、긍하다1、긍하다2、대하다1、들어서다、맞추다、비추다、의하다3、잇다、있다1、제(際)하다、좇다、준하다、즈음하다、처하다、의하다2”,对应“에/에게” 的体补动词有“대다1”,对应“에게”的体补动词有“있다2”,对应“와”的体补动词有“더불다、아우르다”,对应“을(출장을 가다)(-려고/-고자)”的体补动词有“위하다”。

能够参与间接变体型句型的体补动词共52个义项,其中汉字词义项23个,固有词义项共29个。其中对应“까지”的体补动词有“그치다、이르다”,对应“는커녕”的体补动词有“고사하다”,对应“다가”的体补动词有“더하다”,对应“도”的体补动词有“합하다”,对应“라도(-지만/-는데/-는데도)”的体补动词有“불구하다”,对应“로”的体补动词有“가지다1、거치다1、거치다2、말미암다1、의하다1、통하다2”,对应“로/에”的体补动词有“따르다3”,对应“로써”的体补动词有“사용하다、쓰다、힘입다”,对应“만”的体补动词有“한하다”,对应“보다”的体补动词有“대다2、대비하다、비교하다、비하다”,对应“부터”的体补动词有“기(基)하다、기초하다、비롯하다、위시하다”,对应“에”的体补动词有“가리키다、가지다2、근거하다、기하다、놓다、두다2、두다3、둘러싸다、맞다、맞이하다、면하다1、면하다2、부치다、오다、전후하다、접하다、지나다、치다2、통하다1”,对应“에게”的体补动词有“보다1”,对应“와”的体补动词有“데리다、따르다1”,对应“이든지”的体补动词有“막론하다、망라하다、물론하다、불문하다、치다1”。

能够参与填补型句型的体补动词共22个义项,其中汉字词10个,固有词12个。填补型体补动词包括“겸하다、대신하다、대응하다、대하다2、두다1、따르다2、따르다4、말다、말하다、모르다、무릅쓰다、반하다、보다2、빼다、앞두다、앞서다、의하다4、제(除)하다、제외하다、차치하다、찾다、통틀어”等。

四、结语

体补动词是韩国语功能性词类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体词后补助动词的多义性,是把握体词后补助动词的整体特征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首先从两个方面确定了多义性的分析基础,一是认可相对单义观,二是可以从认知难易度的角度对单词义项进行有序排列。然后从平均义项和义项差异、体补动词用法在词义体系中的定位、与相关助词的互补关系等3个方面,分析了体补动词的多义性特点。

由统计可知,84个体补动词共拥有542个义项,即体补动词宏观上具有多义性倾向;从词源上来看,汉字词体补动词平均义项远远低于固有词,但两类词的体补动词用法与上述体补动词的整体平均值基本持平;从体补动词的语义演化路线来看,体补动词用法是从实义动词引申出来的,在语法化过程中产生了抽象的语法意义,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在现代韩国语中都有体现;体补动词参与的惯用句型与现有的助词体系构成变体和填补两种语义互补关系,其中变体又可以分为直接变体和间接变体两种类型。

体补动词多义性的相关课题还有很多,如体补动词之间的类义性区分等,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关注该领域,以使体补动词的研究更加深入全面。

注释:

① 洛克与莱布尼兹讨论的是表示转折的英语连词“but”。洛克认为“but”似乎表示人心在各种命题间或其各部分间所发现的许多关系,倾向于原子观,而莱布尼兹则认为,虽然不可能永远找得到一个一般的或形式的意义,能满足一切例子的,但始终还是能把一个词的所有用法归结为一个特定数目的意义,倾向于图式观。

② 沈家煊(1994)论述语法化时提到如下原则:与人有关的低于与人无关的,表空间的语法成分是语法成分中虚化程度最低的,三维(空间)低于一维(时间),一维低于零维(原因、方式等),特殊低于一般,如“工具”(特殊)低于“方式”(一般),与名词有关的低于与小句有关的,如介词低于连词。

③ 本文将同一体补动词的不同用法以数字做了区分。如“대하다”的第二用法不是表示“对于”,而是表示“相对于”,含有“相反、不同”之义,表达同属某系列的两处不同的对象。如:○ 그리고 1977년판의 제1편 원시사회의 경우 분량이34쪽인 데 대하여 1987년판은 29쪽으로 줄어들었다. <한국사>/1977年版第一编原始社会部分的篇幅为34页,但与之不同的是,1987年版压缩为29页。《韩国史》

④ 沈家煊(1994:20)提到语法化的频率原则,即“实词的使用频率越高,就越容易虚化,虚化的结果又提高了使用频率。从分布上讲,虚化的程度越高,分布的范围也就越广”。

⑤ 我们还分析了比“맘미암다”更为复杂的“따르다、두다、인하다”等多义性体补动词。

⑥ Langacker(2008)指出,顺序扫描(sequential scanning,순차주사)和整体扫描(summary scanning,요약 주사)不应看作是相互排斥的,而是观察一个事件的两个方面。

⑦ 在语料库中我们还检索到如下例句:○ 유대인은 다른 데로 말미암아 구원을 얻으려니와. <목사설교>/犹太人欲经由他处得到拯救。(《牧师传教》)也就是说“말미암다”句的叙述视角还可以转变为“方向”义,但这样的句子用例极少。

⑧ 在朝鲜语法体系中,助词相当于“체언토”,但与韩国语法体系不同的是,朝鲜语法学界将“들”单列为复数词尾,我们在本文中暂依韩国的语法体系,将朝鲜所谓的复数词尾看作补助词的一个成员,而不单列开来。

⑨ 此处“로”的语义演变简图是赵新建(2013a)的缩略版。

[1] Langacker, R. 2008. Cognitive Grammar: A Basic Introduc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Langacker, R. 1990/1999. 개념•영상•상징——문법의 인지적토대[M]. 나익주 역. 서울: 도서출판 박이정.

[3] 김광해.2004.국어 어휘론 개설[M].서울:집문당.

[4] 남기심 고영근.1996.표준국어문법론[M].서울:탑출판사.

[5] 박진호.2011.시제. 상. 양태[J].國語學,(60):289-322.

[6] 서경숙.2004.현대국어 조사상당어에 대한 연구[D].서울:서울대학교 석사학위 논문.

[7] 임지룡.1999.인지의미론[M].서울: 탑출판사.

[8] 조신건.1999.체언후보조동사에 의한 관용적형태의의미적분류[J].중국조선어문,(5):18-22.

[9] 高治东.2009.空间介词多义性的哲学认知研究——以英语介词over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1):138-142.

[10] 沈家煊.1994.“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4):17-24.

[11] 谢竞贤.2011.多模态视角下的隐喻——兼评Charles Forceville的隐喻研究[J].外语学刊,(5):49-52.

[12] 赵翠莲 李绍山.2006.多义词心理表征之争——各派分歧理论背景及实验支持[J].外国语,(6):22-27.

[13] 赵新建.1999.试析朝鲜语添意词尾范畴的伸缩性[J].民族语文,(1):64-70.

[14] 赵新建..2012.韩国语连接词尾“-지만”的多义性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38-41.

[15] 赵新建.2013a.朝鲜语工具格词尾的多义性分析[J].民族语文,(5):56-61.

[16] 赵新建.2013b.韩国语体词后补助动词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

[17] 赵彦春.2010.范畴理论是非辨——认知语言学学理批判之三[J].外国语文,(6):57-63.

On the Polysemy of Kor ean Dependent Verbs Used After Substantives

The sentence structures involving dependent verbs used after substantives are supplementary members of Korean grammar system. Most of the verbs come from the grammaticalizaiton of notional verbs. Therefore, dependent verbs used after substantives tend to be polysemous. In this paper, fi rstly, the basis for analyzing polysemy is determined, and th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polysemous verbs are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 the average meaning and the meaning difference, the positioning of the usage of these verbs in the semantic system, and th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of these verbs with related auxiliary words. The examination of the polysemy of dependent verbs used after substantives is expected to contribute to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s and the grammaticalizaiotn degree of these verbs.

dependent verbs used after substantives; polysemy; auxiliary words

H0

A

2095-4948(2015)02-0053-06

本文为全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9批面上资助项目“韩国语体词后补助动词研究”(20110490748)、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东亚国家语言中汉字词汇使用现状研究”(12JZD014)韩国语方向子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赵新建,男,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韩国语语法与韩国语教学。

猜你喜欢

多义性韩国语助词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韩国语不完全词特征探析
新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解决方案探析
日语中间投助词さ的考察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路径识别要“精确”——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技术及应用探讨
基于5.8GHz自由流的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探讨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
韩国语教学中“-는데”的话语功能分析
针对TOPIK评分标准的韩国语写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