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中高段学生语文概括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5-09-10何兴华
何兴华
摘 要:概括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语文素养、语言能力高低的具体体现。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使学生能够总结、提炼和抓住课文重点,流畅、简洁和精确地表达文本的内容、段意等。
关键词:概括能力;文章题目;段意
概括能力是对学生阅读能力、提炼能力的综合训练,概括能力除了指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文本内容准确表达出来之外,还包括对文本内容、中心思想的分析能力和对文章结构、作者情感的认知能力。概括能力是建立在各项语文基础能力之上,其培养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量变到质变的长期积累。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提升小学中高段学生语文概括能力提出几点思考。抛砖引玉,希望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一、巧用文章题目,补充要素
题目是文章的灵魂,能够从某一个角度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掌握了文章的题目可以说是把握了文章的根本。在培养小学生语文概括能力时,可以巧用文章题目,从题目出发,分析文章题目,进而概括出文本的大致内容。比如,在《草船借箭》一文的学习中,从题目“草船借箭”可以看出文本讲述的是运用草船借箭的故事。对文本内容有了初次的认识之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对题目进行要素的补充,并整理概括得出文章主要内容。
二、段意出发,理清思路
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多个段落所组成,并且每个自然段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围绕着某个中心内容组织展开。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语文概括能力可以从每段的段意出发,理清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思路关系,进而概括出文本内容的中心思想。比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中,要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可以从每一个段落出发,总结出各个自然段落的主要内容。如: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周总理回到沈阳,伯父感叹中华不振使其感到困惑。第二部分(第7~8自然段):周总理看到中国妇女被洋人欺负,而围观的中国人不敢言。第三部分(第9~16自然段):周总理表明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四部分(第17自然段):周总理心系中华振兴,立下远大志向。在明确每段大意之后,将其合并起来就可以得出文章内容。
参考文献:
梁艺.刍议小学中高段学生语文概括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外语文,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