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概括能力的培养

2017-03-24于俊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概括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于俊梅

摘 要:语文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一定程度上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从文章标题、中心句和与文本相关的问题入手,教给小学生概括文章的方法,提升小学生的概括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内涵,更为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 概括能力 培养

引言

小学语文处于语文教学的基础性阶段,正是从最为基本的知识技能入手,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语文学科,掌握与语文学科相关的基本技能的阶段。特别是就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言,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抓住主要信息并概述的能力,从而更为准确的把握他人语言表达的中心,并简洁明了的表述个人观点。同时,概括能力也集中体现在阅读理解和文章写作上,因此教师需要尤其重视培养小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其今后的语文学习和个人成长打好基础。[1]

一、从文章标题入手培养概括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文章大部分为记叙文,个别情况下会出现简单的说明文。而学生接触到的这些文章,其文章标题大部分都会反映本文所述主要内容。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概括能力,就可以从文章标题入手,更为准确地把握文章信息。从文章标题入手,首先需要保证文章的标题能够直接反映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或者指出文章的主人公,给学生一定的参考价值。从文章标题入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选择一些能够读懂且有一定趣味性的文章,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标题,从记叙文的六要素入手,逐步训练概括能力。训练初期小学生概括能力不足,教师需要保持耐心,让学生认识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仅保留最为重要、最能体现文章内涵的内容即可,可以适当将缩句的方法运用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之中。例如小学一年级上册《平平搭积木》这篇课文,根据课文标题,学生可以明确本文主要讲述了“平平”这个小孩“搭积木”的故事。在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平平时如何搭积木的,为了什么搭积木。这样学生就能够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并从文章主要内容中获得本篇课文的中心思想。从文章标题入手培养小学生的概括能力,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小学生阅读文章的难度,更加有目标有计划的完成阅读,并且辅助小学生理解文章内涵,提升教学效果。[2]

二、从中心句入手培养概括能力

小学生所接触到的文章一般较为简单,大部分文章会出现总结性的语句,在培养小学生概括能力时,就可以从文章的重点语句或者具有总结性含义的语句入手。文章中具有总结性或者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即为中心句,从中心句入手培养小学生的概括能力,首先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何为中心句,学会找到文章的中心句。一般情况下文章的中心句会出现在整篇文章的结尾处,也有一小部分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阅读几篇文章,从中找出具有概括性的语句即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加深了对中心句的了解,就可以逐渐脱离教师的帮助,自主找出中心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大部分文章的中心句概括程度较高,但也有一部分中心句是直接指出了文本的内涵,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文章的中心句做出一定的改动,更加准确、简洁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在训练初期,教师可以从找语段的中心句和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入手,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例如四年级上册《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是这样写的:“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这句话点名了本篇文章的内涵,也是本篇文章的中心句。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从中心句入手,找出文章为什么说“给与是快乐的”,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方法为小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指明了方向,能够降低小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说从中心句入手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可以更加全方位的分析文本,并提升小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提升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手段。[3]

三、从问题入手培养概括能力

小学生接触到的文章会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字数逐渐增多,阅读难度逐渐加深,同时课外阅读量也会逐渐加大,可以说小学生需要阅读的文章对其阅读能力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问题入手培养概括能力,主要适用于字数较多,理解较难的文章,有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问题入手需要教师根据文章内容,提前设计好与之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围绕文章主要内容展开,能够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准确概括出文章内容。例如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字数较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出现厌烦心理,也很有可能忽略文章的细节。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这是谁的回忆?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发生了什么事?作者为什么忘不了这件事?从作者的回忆中你读懂了什么?这样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问题来阅读文章,筛选出重要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整合到一起,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可以从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不断训练和提升自身的概括能力。[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可以从文章的标题、文章的中心句以及与文章相关的问题入手,多角度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并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整合成简洁、准确的语句。这样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之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概括能力训练,利用科学的阅读方法,更加准确的理解文本,提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革文. 加强小学生第三学段语文概括能力培养[J]. 课程教学研究,2013,04:37-41.

[2]范爱红.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4,02:31-32.

[3]杨华. 概括信息——小学语文阅读策略教學例谈[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12:99-101.

[4]温翠.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搞好语文阅读[J]. 学周刊,2016,26:155-156.

猜你喜欢

概括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小学高段学生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浅谈如何提高记叙文的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