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体育室外课渗透健康知识“四法”

2015-09-10来明芳

考试周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健康知识四法

来明芳

摘 要: 中学体育教学内容中健康知识的内容很多,室内理论教学的课时却不能太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室外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殊性,及时有效地传授学生一些健康知识。

关键词: 体育室外课 健康知识 “四法”

中学体育教学内容中健康知识的内容很多,而室内理论教学的课时却不能太多,否则体育课就变成纯粹的理论课,同时学生也不愿意在室内上理论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室外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殊性,将一些健康知识及时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也是将健康知识渗透在实践课中的关键。那么在室外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健康知识呢?

一、课前渗透健康知识有准备

教师要根据上课内容,提前准备好课上涉及的健康知识,做到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例如:在学生练习耐久跑教学前,要向学生传授“极点”和“第二次呼吸”生理现象。明白“极点”是人体运动一段距离后,会感到腿发软、呼吸困难、肌肉酸痛、动作迟缓、情绪低落的状况,是耐力跑练习中常出现的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这时只要稳定情绪,加深呼吸,调整跑速,“极点”即可消失,继续跑下去,身体就会感到轻松许多,呼吸正常,进入一种稳定状态,这就是“第二次呼吸”。只有在锻炼中不断克服“极点”,才能逐步提高人体的机能,提高人体的耐力素质。

二、准备活动时渗透健康知识巧安排

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做准备活动,对于准备活动的意义、价值和作用重视不够,往往敷衍了事。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反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制定适宜的准备活动,在做准备活动的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及如何科学地做准备活动。例如:准备活动一是热身,为剧烈运动打基础,让人体有一个预热和适应的过程;二是充分的准备活动能有效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三是不同的运动项目准备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有慢跑、游戏、徒手操、队列队形练习、专项活动等)。

三、课中意外伤害事故渗透健康知识有技巧

体育室外课,比较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虽然老师精心准备,认真负责,但是体育课上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是比较常见和不可避免的,抓住这个时机,在及时处理伤害事故的同时,渗透健康教育。例如:在体育课上有学生踝关节扭伤,这时老师要抓住时机向学生传授扭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扭伤的预防:认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正确掌握各种运动的动作要领;做好场地设备的检查,加强安全防护。扭伤的处理方法:扭伤多发生在四肢关节处。在扭伤当时,可以做冷敷,冷敷的具体操作方法是用毛巾沾冷水、拧干后盖在伤处,也可以有冷水淋洗伤部或者直接送到校医室处理,对于伤情严重的及时送到医院治疗;在24至48小时后进行热敷或按摩处理或者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

四、课后小结渗透健康知识有措施

课后小结渗透健康知识,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反应,及时做好健康知识的传授。例如:在体能训练课课后小结时向学生讲授肌肉酸痛现象,产生肌肉酸痛的主要原因:由于在运动中机体接受一定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刺激后肌肉内部产生过多乳酸而导致酸疼和胀痛感,这是个正常性生理现象。只要坚持锻炼,这种现象就会逐渐消失,体能也在这种机体反应的循环中得以提高。如果因为感到肌肉酸疼就停止锻炼,等到肌肉酸疼消失后再锻炼,则会削弱体育活动的健身效果。又如在夏天上体育课做课后小结时向学生传授剧烈运动后不宜大量饮水、运动后不宜进餐、运动后不宜马上洗浴等健康知识。

在室外体育实践课中进行健康知识的教学要求教师做好准备工作,将一学期要传授的健康知识合理地分配到各课时中,在课时教案中应该体现传授健康知识的内容、时机、方法等。总之,教师抓住课堂,及时、准确地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增强体质,又可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更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秀梅.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健康知识传授.中学教学参考,2012(15).

[2]毛振明.论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传授体育知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2(3).

[3]徐恩飞.体育课应传授一些健康知识.考试周刊,2010(28).

[4]徐冬明.中学体育健康知识传授六法.体育教学,2011(3).

[5]李伟敏.“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3(05).

[6]吕波.21世纪学校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探讨[J].民营科技,2013(04).

[7]王丽娜,张殿亮.中外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比较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04).

猜你喜欢

健康知识四法
四法防治果园天牛
浮力计算四法
灵活构造莫失分,运用“四法”妙解题
优选雏鸡四法
高中生物中渗透的“医学健康常识”的探讨分析
上海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
上海市2008—2015年15—69岁居民健康素养变化趋势研究
浅谈幼儿健康领域教育活动实施的有效途径
体育课引“趣”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