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

2015-09-10池成凤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池成凤

[摘 要] 阅读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式,是深入作者心灵世界的主要途径。语文学习的最基本形式是阅读,没有阅读便没有语文的学习。学生具有阅读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基础。阅读是信息的输入,也是吸收写作素材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每位语文教师要注重阅读教学及阅读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标要求中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读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表明阅读在语文课程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根本。一个会阅读的人,不仅在语文学习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也会更加得心应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阅读训练,教给学生理解课文的知识与方法,使其听说读写能力有机结合,语文素养得到长足进步。

一、读说结合,增强语感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则是对信息的输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这都强调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

如在教学《春》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有关“春”的语文实践活动:一如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对联、谚语、诗歌、文章等。二如让孩子们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吟春颂春,或作文,或吟诗,或绘画,或谱歌。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春”的体验,丰富了“春”的语言,增长了才干。又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笔者就比较注重读说的结合,增设了“学一学劝说”的板块。

语境1:初春天气,时冷时热,假如你要劝你的母亲多穿件衣服,你该怎么说?你的母亲要劝你,又该怎么说?

语境2:小梅时不时地在看男同学写给自己的信,假如你是母亲,你将如何与女儿谈话?

之后引出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使学生进一步在阅读中感悟文本,了解课本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

二、读写结合,提升能力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对信息的捕捉,是对知识的储备。当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大量的知识,并在心中积淀后,就需要通过表达促进交流,以提高认识。因此,只有阅读与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只言片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如《安塞腰鼓》一文用了大量排比手法,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对偶工整,“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文中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联系课文,适当模仿,仿中求创。

在阅读教学中,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学会从思想内容去仿写,从语言表达去仿写,从写作方法去仿写……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个性化的语言、思维、情感都逐步融入自己的习作,精彩逐一呈现。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仿写、改写、续写、补写、写读后感等形式,教会学生个性化地处理教材,把课本的好词好句“借用”到写作中,使课堂阅读教学既能强化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又能使学生的习作训练成为有源之水、有根之木。

三、读思结合,思中长知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在课文阅读中,教师要尽可能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学生读有所思的前提下,提升他们的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

如《孙权劝学》中,全文依次写了“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三个部分。虽然每个部分都比较简约,但相比之下,哪一部分又写得比较详细就成了值得思考的问题。学生阅读之后,不难发现“孙权劝学”这一部分写得相对详细,正好紧扣了课题中的文眼“劝”字。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交代了“劝”的原因、“劝”的态度、“劝”的目的要求以及“劝”的方式方法,这样全文构思布局精当巧妙,详略安排相得益彰。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提醒学生写作得主次分明,详略要得当。这样不断设疑,激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带着问题进入文本,学习效果自然提高起来了。

说明文在初中语文课文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在学习说明文的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对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画图表等说明方法掌握得还好,但对下定义、作诠释这两种说明方法就容易混淆。所以在进行说明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阅读的文本,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与辨别。如:

(1)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向沙漠进军》)

(2)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统筹方法》)

两个句子中间皆用判断词“是”连接主谓项,句式一样,似乎都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阅读:例1不过是形象地阐明了沙漠与人类的关系,仅仅是一种解释,并非对“沙漠”下定义,因为它并没有提示沙漠的本质特征;例2“统筹方法”是被下定义的主项,是什么呢?是一种数学方式,这是统筹方法所属的范围,是与它邻近的大一点的概念。下定义和作诠释这两种说明方法,都是以通俗简洁的语言去说明事物的特点,但两者在许多方面仍有较大差异。

四、内外结合,丰富拓展

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文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才能使课内外相得益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社会、家庭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里的“多读书”,自然不是仅限于教材课本。课本上面的文章虽然是经过专家认证挑选的,但也存在着篇幅所限、数量不足的现实问题。如果学生仅限于阅读课本教材,也不能把语文学好。课外阅读就是一种教材外的补充和拓展,也就是说要提倡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当然,在课外读物的选择方面也要遵循“读好书”的原则,要选择一些名著类书籍,杂志则要甄选一些文学笔调浓厚的,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做一些适当的推荐,尽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外阅读时间里面感受到阅读的价值,提升阅读的质量。

“书如友”,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来说,好书本能使他们得到知识和艺术的享受,而粗糙且不健康的书本读物,轻则偏离阅读目的,重则陷入阅读误区,影响学生学习,影响学生的成长。

阅读文学名著,可以采用比较阅读法,可以让所学知识转移课外,比如《再塑生命的人》可以联系《假如可以给我三天光明》进行同步拓展阅读,《小圣施威降大圣》可以联系《西游记》第六回原文阅读。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原文和选文的不同之处,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与鉴赏水平。

责任编辑 范宏芳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