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学校班级意义管理的实践性运用

2015-09-10张新

考试周刊 2015年40期
关键词:意义学习人本主义班级管理

张新

摘 要: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在世界心理学界有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作者通过对罗杰斯提出的“意义学习”观的剖析,将班级管理与罗杰斯的教育理念相结合,提出基于以人为本的“意义管理”班级管理理念,并应用到班级管理实践中,以期在管理中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收到良好管理实效。

关键词: 意义学习 人本主义 班级管理

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影响力可与行为主义及精神分析相媲美,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罗杰斯的“完人”教育观,深刻地影响并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教学改革。笔者从人本主义的杰出代表罗杰斯的相关教育观念出发,进而将其理念延伸至班级管理实践中,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一、在班级管理中推进人本主义的必要性

(一)人性化班级管理的追求

传统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管理的核心,主要以严密的制度约束学生,对学生进行“超级保姆式”全方位监护。活泼、好动本是学生的天性,调皮、捣蛋背后可能蕴藏智慧和创造力,但在这种全面监管下,学生的创造力遭到严重扼杀。人本化班级管理的追求,正是把学生放在发展中心地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二)人本主义对班级管理的积极意义

人本主义的实质是充分肯定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班主任和学生,一方是管理者,一方是被管理者,双方处于一种表象上的地位状态,然而共同教育目标决定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的主人,前提是给予他们充分信任并采取良好教育策略。这种将学生作为管理主动行为者的思维,给班级管理带来真正的活力,是我们提倡人本主义班级管理的意义所在。

二、罗杰斯人本主义“意义学习”观的借鉴意义及实施途径

(一)“意义学习”的借鉴性意义

罗杰斯把学习分为两种类型: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他认为对学习者有真正价值的是意义学习,而一个人对学习对象的学习程度,取决于两点:一是学习对象对学习者当时的个人意义;二是学习者是否能意识到这种意义。

这一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借鉴意义在于,真正发现并思考传统管理模式中的“无意义管理”与“意义管理”,剔除实际管理行为中的无意义行为,进而改善管理行为。

(二)意义管理的四要素

笔者将罗杰斯对意义学习要素的分析引申并概括为四个要素:(1)管理目标由个人参与设定;(2)管理方式由自我发起实施;(3)管理内容凸显“意义”与价值;(4)管理结果是学生自我评价。通过对这四要素的尽量满足,保证班级管理“有意义”,规避“无意义管理”带来的低效应、零效应甚至反效应。

(三)意义管理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1.确定有意义的班级管理目标

班级组建之初,班集体综合目标的拟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笔者曾任教的班级(该班是会计预科班,学生素质相对较高)为例,他们开学初制订的目标如下:争取本期德育考核一等,努力达到把本班创建成“优秀班集体”;在期中考试中赶超同专业学生或自我赶超;结合本专业特点,达到专业技能标准;共同制订班级日常管理目标,设立考核组,考核组成员负责记录、监督、考评。

在此基础上,笔者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总结,共同评判目标的达成度,并对目标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便于下阶段工作正常开展。

2.建立有意义的班级管理制度

没有制度就谈不上管理,制度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意志,但在它的执行中必须考虑学生对制度的接受程度,只有学生愿意接受且愿意服从的制度才会发挥良好的管理效益,而那些教师规定必须服从的“法则”,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抵触甚至反抗。

笔者时常鼓励学生做班级的主人,积极主动地为争创文明班、先进集体出谋划策。如每人为搞好班风学风建设出一个好点子,每人设计一套课外集体活动的好方案,每人给任课教师提一条好建议等。此外,诸如班级出勤、纪律、文体等各方面管理,以及班规制订等权利都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3.实施有意义的班级管理活动

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执法者,他们与学生时常有一定心灵距离。实施人本化班级管理,要求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

笔者经常开展一些班级文化活动,使许多学习上不是出类拔萃的学生一展所长,在活动中培养对班级的亲近感和归属感。活动中,个体投入越多,体验就越深,集体归属感就越强,集体凝聚力就越大。

意义管理的班级管理理念在本质上提醒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平等的丰富又复杂的个体,我们要真正学会尊重他们,保证他们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应有的地位,提高班级管理的“意义”,并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这种管理的“意义”,进而参与管理。同时,教师作为班级实际管理引导者,要不断反思自身管理行为,改变“保姆式”、“裁判式”管理方式,尽量减少“无意义”管理行为,让班级真正成为学生身心得以舒展、个性得以发展、生命得以升华的场所。

参考文献:

[1]谢维和.论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兼答吴康宁教授的商榷文章.教育研究,2000(06).

[2] 钟建军,郭志宏.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及其对教学指导意义[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3] 廖小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德育改革的启示[J].宜宾学院学报,2003(05).

猜你喜欢

意义学习人本主义班级管理
化学“有意义学习”的模型建构及教学建议
意义学习,价值教育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意义学习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特点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提取式学习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对有意义学习的影响——来自《科学》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