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习兴趣

2015-09-10孙晓凤

考试周刊 2015年53期
关键词:个体差异初中数学教学新课标

孙晓凤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依据和目标,根据新《标准》编写的新教材是实施现代教育教学的载体,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新《标准》的目标,作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结合新数学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探讨一二。

关键词: 新课标 学习兴趣 个体差异 初中数学教学

人教版数学新课标教材在我市使用已有十年了,它一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是“灌输—接受、倾听”。“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测、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活动,使学生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1]。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标准》的目标,笔者谈谈自己的感受。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学习数学如同爬山,努力地翻过一个山头,会发现眼光一亮,前面的景色多美啊。往上看又见叠叠的山峰,只有不断地攀登,才会有更广阔的视野,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2]。由此可知,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好数学是何等重要。

1.通过设计生活中的数学情景,对新授内容的巧妙地导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关键时刻创设一些悬念,不一味追求把所有问题都讲深讲透,故意留点“空白时空”,使之产生“空白效益”,以此诱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学有所得,让学生感受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自我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有理数的加法”时设置问题:某人在贯穿东西的公路上一点O进行两次步行,一次步行3米,一次步行5米,问他有几种步行方案?终点A与O点的位置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先提出:(a+b) 与a +b 是否相等?学生试验、讨论、猜想后,我给出图形,让学生摆弄,得到证明:(a+b) =a +2ab+b ,再用乘法法则证明。最后提出公式的推广:(1)(a+b+c) =a +b +c +2ab+2bc+2ac,(2)(a+b) =(a+b)(a+b)(a+b)=a +3a b+3ab +b ,(3)(a+b) =……寻找规律:杨辉三角。

2.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他科学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发现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并进行积极指导,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认真讨论,广泛交流,共同解答,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时,我们针对商场的各种促销活动进行分析,商场为什么要降价?他们的利润是如何得来的?他们怎样才能获得最大利润?再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深入生活,调查分析,设计1—2个问题。组长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周后召开“二次函数与生活”调查发布会。每组派代表,呈现完成的作业单。结果在交流会上,有的组就在刚刚结束的田径运动会上,班长彭瑞在男子铅球项目上得了第一名编了问题,有的组以战场上我军战机追杀敌机为背景编了问题,也有的小组以自己家人做小生意为背景编出了如何获得最大利润的题。

3.充分发挥教具的最佳效益,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坚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要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折纸、画图等,应用数形结合方法;自制教具,尽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

4.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我国数学领域的卓越成绩,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这里有群星璀璨的历代数学家:如刘徽、祖冲之、沈括等。也有现代创建我国第一个数学系的熊庆来;享有国际盛誉的大数学家,新中国数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人华罗庚;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提出的命题被国际数学界誉为“陈氏定理”的陈景润;国际著名数学大师,沃尔夫数学奖得主的陈省身,等等。

5.在处理例题中,多运用一题多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不断强化思想和方法,达到对知识的类比和对比,展示数学的奥妙。如在我教学点、直线时,有这样一道例题:平面内有n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个点,求这n条直线的交点的个数。画图、观察、分析、归纳后,又提出:在一次同学会上,n个同学见面相互热烈握手,如每两人握一次手,问共握手多少次?再问:篮球小组单循环赛中,一共要安排多少场比赛?

6.在活动、交流中,要给予学生探索过程、结果的肯定和积极表扬。不要把学生的思维火花扼杀在萌芽状态,要让学生充分认识事物,就必须让学生对事物产生疑问,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分析思考。一味地帮助学生排难解惑的老师不是高明的老师,而高明的老师应该是不断巧妙地给学生提出高而可攀的要求,设置多加思考才能逾越的思维障碍,使学生时时感到不足,又时时获得思考的乐趣。

以下是我的一次探究性教学活动的片段:

提出问题:有一大捆粗细均匀的电线,现要确定其总长度的值,怎样做比较便捷(使用的工具不限)?

问题一提出,便有同学举手回答:先量出一扎电线的长度,再数出电线共有多少扎,就可以算出电线的总长度。

我没有立刻评价,只是问其他同学:还有别的好办法吗?

有的同学立即举手说:一大捆电线中每扎电线的长度不一样(对生活观察细,给予表扬)。可以量一捆电线中最大的一扎电线的长度和最小的一扎电线的长度,算出平均值。

我问:最小的一扎能量到吗?

学生:最小的一扎电线的长度可以用绕电线的轮子的外围周长代替。

教师:好!

我大为赞赏,稍停一会儿,我问:你们仔细想一想,这种方法实际操作中有什么麻烦?

有学生开始提出异议:电线的扎数得不到,数字不准确……

学生:老师,能不能先剪一些电线下来?

教师:你要剪多少?

学生:一米,行吗?

教师:对于一大捆电线来说,一米长的电线不算什么,你接着说剪下一米电线干什么?

学生:把一米电线称一下,如称得为b千克,再称剩下电线的质量,如称得为a千克,那a除以b,得到的数就是这捆电线的长度。(单位是米)

教师:很好!(我又一次大为赞赏)不过……(我故意显得有些疑虑)

学生:再加上一米,就是原来那一大捆电线的长度了。(这个学生很激动)

我连连点头,轻轻地鼓掌,接着全班同学开始热烈地鼓掌。刚才大声说话的同学脸涨得通红,也使劲地鼓掌。

本节课,我只在讲台前站了一分钟(开始上课时),接下来我都在教室里走动,靠近每个同学,用目光注视着每个同学,鼓励他们发言,并频频点头。

课后心得: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我们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都要尽可能地让所以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们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改正,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参考文献:

[1]孙晓天,张丹.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走进中国100个院士的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h

猜你喜欢

个体差异初中数学教学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体育教学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