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药用植物标本技术对比探析
2015-09-10陆海峰陈幸运常肖肖
陆海峰 陈幸运 常肖肖
摘 要: 根据现有药用植物标本的制作原理,文章通过对不同药用植物制作方法和优缺点进行比较,探讨出适合各行业的标本制作技术,为今后的药用植物标本制作技术寻求新方向。
关键词: 药用植物标本 制作技术 对比
药用植物标本标本是通过一系列现代技术把新鲜的植物标本保存下来的一种方法,是目前中药行业运用最广泛的形式,其直观生动特性是一种非常好的中药教学教具,是科研生产的资料,是鉴别中药标准的对照品,是药用植物分类工作的物质基础,在中药科研、教学、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药用植物标本制作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工作,目前行业内主流的制作技术包括:药用植物蜡叶标本制作技术、药用植物浸制标本制作技术、药用植物塑化标本制作技术,本文通过对以上三种标本制作技术的原理、制作方式、有缺点等方面予以探讨。
一、药用植物蜡叶标本
(一)制作原理
蜡叶标本,又称压制标本,通常是用吸水纸将新鲜的药用植物材料压制干燥后装订在白色硬纸上制成的标本。
(二)制作方式
药用植物蜡叶标本制作包括准备工作、外出采集、标本制作三部分。
准备工作:压制药用植物的主要工具是标本夹、吸水纸;还要准备枝剪、掘根器、小铁铲、小镐头、10倍放大镜、野外记录本、号签。
外出采集:制作一份典型、完整的药用植物蜡叶标本,首先需要选择能最大限度代表改品种的植物体部分:全株采集尽可能完整保留植物形态学各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雌性同株采集两性花;雌雄异柱分别采集。
标本制作:1.压制标本:标本采集后在1小时之内就要进行压制,随后每隔2h、4h、6h、12h、24h、36h、3天、7天、15天、30天进行换纸,在进行第三次换纸时植物柔软,这时候要对植物进行修剪造型,重叠枝叶要剪去,被折皱的叶和花应展平,剪下和脱落的叶、花、果要收集到小袋中,和原标本一起放置。
2.标本消毒:药用植物蜡叶标本消毒是将标本上的真菌孢子、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及各种昆虫、昆虫卵杀死,以免损坏标本。常用的是化学法消毒即毒气熏杀法。
3.标本装订:选择质量较好的标本进行修剪,可用针线将植物固定在台纸上,对于叶片较大的植株,需要借助胶水(合成浇水)进行固定,等胶水干燥后穿线固定,并在左上角或右下角分别贴上野外采集记录和号签;脱落的花果及药用部位要用纸袋装好后贴在台纸上;最后,标本上加盖一层透明衬纸,以防磨损[1]。
(三)方法优点
1.制作工具简单,制作方法简便易学,适合学生重复性实验操作。
2.能够很好地保留原植物的性状,可作为中药教具。
3.价格低,便于大量制作。
(四)方法缺点
1.不能保留原先标本的颜色,标本在保存过程中接触氧气和光照导致变色发黄。
2.受限于制作材料,只适合小型的原植物,大型的木本植物无法制作。
3.不易保存,长时间保存过程中容易由环境造成发霉和虫蛀导致标本损坏。
4.标本以平面形式展现,缺乏原来的立体感。
二、药用植物浸致标本
(一)制作原理
浸制标本又叫浸液标本,通过特定的化学试剂使鲜活植物能够长时间地保持原有的颜色、形态的标本。
(二)制作方式
目前多采用两种方法:热处理和冷浸法;过程包括准备工作、外出采集、标本制作三部分。
准备工作:准备枝剪、掘根器、小铁铲、小镐头、10倍放大镜、野外记录本、号签,此外要准备化学试剂(处理液+保存液)、加热电炉等。
外出采集:制作制作一份典型、完整的药用植物浸制标本,首先需要选择能最大限度地代表改品种的植物体部分:全株采集尽可能完整保留植物形态学各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雌性同株采集两性花;雌雄异柱分别采集,采集后一小时内必须进行保存处理。
标本制作:1.标本处理:根据不同标本的性状、质地和颜色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标本质地坚硬、厚能够耐受高温,可采用高温处理;标本质地柔软叶片薄高温收入容易破坏性状所以采用冷处理;绿色标本处理采用(醋酸铜和醋酸饱和溶液)、黄色标本处理采用(亚硫酸+乙醇)、红色标本处理采用(硼酸+乙醇)。热处理:鲜活标本采集后洗净投入到80℃醋酸醋酸铜饱和溶液,随着植物颜色变化(绿-黄-绿),当植物重新恢复绿色后取出洗净投入到配置好的保存液中保存;冷处理:鲜活标本采集后投入到预先配置好的冷浸液中,15天后取出。2.標本保存:处理后的标本清理完后立刻放入配置好的保存液(水+乙醇+甲醛+氯化钠)中密封保存。
(三)方法优点
1.标本形态更直观,能够立体的保存植物的形态性状,更接近植物在原生态环境的立体状态,在事迹教学中更能直观地让学生掌握改品种特征。
2.标本保色更好,能够较大程度保留植物原本的颜色,同时能够长时间保存原植物颜色。
3.浸制标本能独具特色地如实显示中药的质地。教学时,学生可以在本室见到形象逼真、质地完好的膜质叶、草质叶、革质叶的代表植物和不同质地的根、茎及干果、肉果。
(四)方法缺点
1.保存不当,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保存液容易发生变质造成标本变色。
2.保存液中有甲醛,在保存过程中容易泄露造成环境污染。
3.制作过程中用到大量醋酸,刺激呼吸系统。
4.标本保存在保存液中,教学过程中取用不便。
三、药用植物塑化标本
(一)制作原理
药用植物塑化标本是在浸制标本的基础上通过化学塑化剂进行处理,从而使原先的植物组织塑化定型,形成的一种新型标本。
(二)制作方式
目前通用的方法把新鲜的植物标本经过加工处理,用高分子水溶性塑料——聚乙二醇和甘油混合液替换植物体内的水分,使植物标本如原生态的鲜活形状展现。
准备工作:准备枝剪、掘根器、小铁铲、小镐头、10倍放大镜、野外记录本、号签,此外要准备化学试剂(处理液+保存液+塑化液)、加热电炉等。
外出采集:制作一份典型、完整的药用植物塑化标本,首先需要选择能最大限度地代表改品种的植物体部分:全株采集尽可能完整保留植物形态学各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雌性同株采集两性花;雌雄异柱分别采集,采集后一小时内必须进行保存处理。
标本制作:1.标本处理,根据标本自身的性状采取不用的固色方式进行处理;2.塑化处理,把固色完成后的标本浸入配置完成的塑化液中浸致(95%乙醇(95)+甘油(5)浸1d→无水乙醇(90)+甘油(5)+聚乙二醇(5)浸1d→无水乙醇(85)+甘油(5)+聚乙二醇(10)浸1d→无水乙醇(75)+甘油(3)+聚乙二醇(20)+蜂蜡(2)浸3d)。3.标本保存:取出塑化好的标本放在丝网上置于45℃的溫箱内直至无多余的聚乙二醇后,根据植物在自然界原本的性状进行定性固定。
(三)方法优点
1.标本形态更直观,能够立体地保存植物的形态性状,更接近植物在原生态环境的立体状态,在事迹教学中更能直观地让学生掌握改品种特征。
2.标本保色更好,能够较大程度地保留植物原本的颜色,同时能够长时间保存原植物颜色。
3.浸制标本能独具特色地如实显示中药的质地。教学时,学生可以在本室见到形象逼真、质地完好的膜质叶、草质叶、革质叶的代表植物和不同质地的根、茎及干果、肉果。
4.能够近距离触碰标本,进一步了解该品种药用植物形态特征。
(四)方法缺点
1.制作工艺复杂,制作周期较长。
2.制作过程中用到大量醋酸,刺激呼吸系统。
3.制作费用较高。
综合目前市场主流的三种标本形式,针对其各自特性,蜡叶标本由于其制作方式简单,重复性强,制作费用低廉适合作为日常教学实验的一种,浸制标本和塑化标本由于制作工艺复杂,费用较高对于保存有一定的要求,适合作为学校展示中药标本的一种形式或者是标本馆的展示,塑化标本由于安全无毒,因此更适合作为一种观赏品从专业领域走向日常运用领域,对此可以给予使用者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秀英,黄文华.浅析药用植物蜡叶标本的采集与制作[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2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