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智障学生数学语言的有效训练
2015-09-10陈秀珍
陈秀珍
摘 要: 数学语言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知识的载体,也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有效训练智障学生的数学语言,实质是提高智障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主要训练方法有:注重数学语言的趣味性,营造智障学生数学语言交流的氛围;注重数学语言的差异性,创设智障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有效情境;注重数学语言的发展性,采用智障学生数学语言训练的有效形式。
关键词: 智障学生 数学语言 有效训练
特殊教育学校中,智障学生的智力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思维不够灵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其不能充分理解数学语言和正确运用数学语言,产生了学习障碍。数学语言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的载体和数学思维的工具。训练智障学生的数学语言,实质是提高智障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1]。我现就智障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解谈谈体会。
一、注重数学语言的趣味性,营造智障学生数学语言交流的有效氛围。
兴趣是有效训练数学语言的法宝。对于注意力容易分散、知识接受能力比较缓慢的智障学生而言,如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营造语言交流的有效氛围不容忽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要通过数学语言,用它特定的符号,词汇和句法去认识世界。”[2]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数学语言的功能和优势,切实培养智障学生数学语言交流的能力,营造生动活泼的交流氛围,搭建自由交流的平台,使智障学生敢说、想说,才能有效训练数学语言。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后,教师出示:“要从一张长9cm,宽7cm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纸片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单刀直入提问:“同学们能够解答这道数学题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发挥他们的想象,再进行交流。
生1:这很简单,从“一张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可知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9×7=63(平方厘米);正方形的面积:7×7=49(平方厘米);剩下纸片的面积:63-49=14(平方厘米)。
生2:我从“一张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后可以得知“剩下纸片”也是长方形的图形,它的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它的宽为:9-7=2(厘米),剩下纸片的面积:7×2=14(平方厘米)。
这样,教师努力营造数学语言交流的良好氛围,将课堂演绎成妙趣横生、个性张扬的舞台,让智障学生踊跃发言,课堂高潮迭起。
二、注重数学语言的差异性,创设智障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有效情境。
智障学生在数学语言训练过程中,如果善于提出问题且敢于突破常规,就拥有了智慧,而这些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虽然智障学生有共同的身心特点,但他们每个人又是不同的独立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而且他们的智残程度也不相一致[3]。在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智障学生由于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缺失,使其在课堂上表达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数学语言的差异性,创设数学语言表达的有效情境,把语言训练模式化,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例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后,可以创设一个游戏情境——“和时间赛跑”。带上“时光老人”头饰的老师说“一星期有7天”,手里拿着许多口算卡片,“时间机器”开到哪儿,就指定那位同学回答“两/三/四周一共有多少天”,回答对了,就可以得到“时光老人”的小礼物。如此师生“互教互学”,使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让课堂教学更多地体现动态性。智障学生动起来,其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拉近了师生距离,实施了零距离对话。智障学生获得了数学语言表达的机会,始终保持着最佳的课堂学习状态,从而培养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做到人人参与,个个进步,增强数学语言表达的效果。
三、注重数学语言的发展性,采用智障学生数学语言训练的有效形式。
根据数学语言的外形特征,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三大板块。掌握数学语言的水平是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的主要反映。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一部分智障学生难以把日常生活的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没有语言转化能力,不能用数学语言把问题的内容清晰简洁地表示出来[4]。因此,教师采用数学语言训练的有效形式,必须服务于智障学生的生活,在透过文字语言的现象、抓住符号语言(寻找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的本质时,还应借助图形语言,利用直观的特点,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教学《长度单的认识》一课后,教师出示“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小明的身高是1()5()”,可以先请智障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汇报。这样做,既使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又有听别人说的机会,增加了课堂密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采用同桌探讨的方法,通过同桌间的互动,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还可以让学生小結,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说出题目的解决要点,达到智能并进的目的。答案精彩纷呈:学生有的认为小明的身高是1(米)5(分米),有的认为是1(米)5(厘米),还有的认为是1(米)5(毫米)。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鼓励智障学生把思维说出来,加深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对处理方式的认知。
人类优秀的语言能力不都是天生的,还有后天科学、系统、适时训练的结果。智障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有效训练数学语言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一。教师应该善于抓住数学语言的特点,注意训练智障学生用准确清晰而有条理的语言讲出自己的思路、过程和结果,引导智障学生感悟、形成和发展数学语言,造就数学语言有效训练的“天方夜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智力落后儿童学校数学教学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张志英.应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J].基础教育参考,2012(10).
[3]顾红.谈低年级智障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J].绥化学院学报,2011(04).
[4]王传峰.立足课堂教学,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J].新课程(教师),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