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科低班民族学生MHK(三级)口试试题的有效训练及注意事项
2017-03-30罗花蕊贺燕
罗花蕊+贺燕
摘 要 本文以MHK(三级)口试试题的课堂教学及训练实践,从几个方面简要总结了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旨在进一步提高低班民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能使其顺利通过MHK口语考试。
关键词 MHK 口试 有效训练 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2.013
Abstract Based o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the Band-3 oral tests in MHK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oral Chinese training, this paper briefly summarizes some effective methods for oral Chinese training from several aspects and proposes some advice, aiming at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oral Chinese and smooth passing of the MHK oral test for the minority students in low-leveled class.
Keywords MHK; oral test; effective training; advice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非常重要,除中小学设有汉语课程外,通常还会在进入高等教育专业学习前,进行汉语强化学习,目的是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语言基础,此阶段一般为期一学年,在达到一定水准结业后,才能于第二学年转至高考录入专业继续学习,以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为此,各高校除了要求专业成绩外,还要求MHK(即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的成绩达到一定等级才能获准毕业。实际上,总有一部分民族学生(尤其是分级教学中的低班学生)预科结业时不能达标,不能进入专业学习,而问题大多出在口试不过关上。根据相关规定,学生不能获得MHK等级的合格证书,就只能复读,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各方面的影响。
基于此,为了提高低班学生的MHK口试过级率,为专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及训练注意事项,如下:
1 首先是合理的科学的课程设置
以往每周只有2学时的汉语口语课程,教学安排也是先进行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如打招呼、介绍、高兴、失望……等)情境的模拟训练,学范文,背诵对话,再模型式套用训练,再到相关、相似内容的灵活运用,如此循环往复。第二学期MHK考试前(通常在每年的5月份),才进行约3周的MHK口试试题的训练。由于MHK口试试题是由一人完成,而我们平时的训练内容几乎为两人或多人的对话形式,故要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间进行转换,结果是很多学生无所适从,训练得刚进入状态,学生就面临着考试了,结果可想而知。
现如今我们采用传统的教学内容与MHK现行的考试内容方式一并进行,每周4学时的口语课程,加大时间和实踐的投入,即注重传统的由量变到质变的知识积累过程,又贴近现实需求,按照MHK口试试题的要求,补充、强化语言点和知识点的衔接教学,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汉语知识,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
2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低班民族学生是民族新生刚进入高校时,预科汉语阶段分级教学而进行的MHK汉语摸底考试,听读写成绩较差的那部分学生,听和说是他们的弱项。常常表现为学生有思想但说不出,或不能准确表达;也许看得懂,但却听不明白;或者听不太懂,也说不出;或者听不懂、说不出,也写不出等等。对这样的学生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训练不能急于求成。
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教师情感因素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的著名实验,教师的期待、关怀和鼓励,可以使学生从内心里对教师产生好感、信赖和热爱,学生超常发挥个人能力,学习效果显著。因此,教师不能对低班生带有成见。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体系,最终使学生自己能够教育自己。也只有学生自己醒悟了,求知欲望才能被唤起,学习才能真正有效果。同样,这也是民族学生学好汉语的前提。
对于低班民族学生汉语学习的不自信,被动,焦虑等,教师一定要注重情感因素的教育,因材施教,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看到学生进步,及时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切不可急躁和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一棍子打死。否则,会适得其反。具体的训练方式如下:
2.1 MHK口语考试试题(一)朗读短文
此题型要求准备60秒,朗读90秒。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譬如字不认识,词语意思不理解,语速太慢或太快,抓不住内容的主要信息等等。
我们的训练方式是:对于不认识的字,要么跳读(不读),要么猜读(如形声字,知道“青”字的读音,可猜到“请”、“清”、“情”、“蜻”等字的发音),但不要胡乱读,或含混读。对于不明白的词语可以联系前后的内容,猜想关联。对于语速的问题,尽可能把握正常速度去读。但正式考试时,有文长,文短的区别,并不是固定字数的测定,所以学生首先要学会文章长短的判断。如果较长,则朗读时语速就要加快些;若短,则应适当放慢语速;无论长短,都适合先快速后调节这一原则,目的是在规定的时间里录完朗读考试内容。如长文就应采用先快-再快-适中的原则;而短文则可前一二行文字稍快-中间稍慢-收尾正常的语速。两者都要视电脑屏幕上的时间滚动条而适当调整,否则就会造成文章没读完而录音时间到,或是早早读完了,而时间条还没走完,甚至空录无音等情况出现。这种训练越早越好,久而久之,学生对文章长短的把握,和对语速快慢的把握就有了认识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考试心情的稳定和后续内容的顺利进行。
2.2 MHK口语考试试题(二) 回答问题
此题型有两种内容形式:
根据朗读短文回答问题一。此类问题一般涉及朗读短文中的相关内容,但在实际的考试过程中,考生在看到问题时,屏幕上的朗读原文已不再显示,或已消失,故要凭借考生朗读时的记忆能力及抓住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才能正确回答问题。准备时间30秒,录音回答30秒。可想而知,问题不会太难,答案内容也不会太长。对低班学生要特别注意:课堂训练时,一定严格按考试流程要求。朗读完毕就要让学生遮盖住教材上的原文内容,不得再回读第二甚至第三遍。否则上机考试时就会出现考生习惯回读,而又无法看到,记不住朗读原内容,无法回答相关问题的现象。训练时,对于文章的题材,语体等要首先进行判断,如记叙文则在准备和朗读时,注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的查找和记忆,对人物的特点、职业、性格、心理、语言等要关注到;而对于议论文则是论点、论据、论证结果要重点关注……总之,要有选择性地重点记忆,并能猜测可能出现的问题。答题时,要语言简练,重点突出,并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思维表达能力。
回答问题二。此类试题一般有介绍性和论述性两种,准备2分钟,回答、录音2分钟。对低班民族学生来说,介绍性试题相对容易一些,若是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或是熟悉的生活,回答起来就不是太难,但后者却是低班学生的难点。突出表现为学生看到题目后,会脑袋空空,无从说起;或是思路单一,想哪说哪,条理不清晰;语句重复较多;停顿时间较长;论据不充分;不能综合论述观点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训练:
2.2.1 榜样式学习,取长补短,走捷径
准备阶段后,先让班里学习成绩相对较好,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依次做示范回答,再让能力弱的学生分别来评价,看好在哪里,并复述回答得好的内容,最后由老师总结,并指出不足点。这样训练可以增强好学生的自豪感,同时弥补差生的知识不足,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2.2.2 失误式学习
先让把握不太好的学生回答问题,再让其他相对较好的学生指出不足点,譬如内容太简单,不丰富等,同时还要提出可以增添的内容,如此循环几轮,内容会越来越丰富,大家集思广益,受益颇多,同时也解决了停顿时间过长,内容匮乏等问题,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良好。当然,教师在训练过程中的引导也很重要,要教给学生对自然界的规律性问题的考虑角度和回答的方法,即辩证思维的方法——凡事都具有两面性。例如口试题“中学生该不该看电视?”的问题,学生观点通常或赞成,或不赞成。只有少数学生想到了两面性,但还不能得出一个全面的回答。这时候,教师就要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得出“中学生看电视既有好处(能开阔视野、消除疲劳、提高汉语水平……),又有害处(损害视力、耽误学习、影响健康……),所以,适可而止,才是最好的。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看待事物的心理都会发生改变,考虑问题就不会太偏颇了,思路也清晰了,有利于学生正确、鲜明地表达观点。
2.2.3 合作式学习
MHK训练都是限时的,而课堂训练毕竟学时有限,不可能惠及到每一个学生,故合作训练非常有必要。譬如分组训练,同座位之间相互训练,乃至同舍友的共同训练等。一方把控时间,作为监考方,另一方为答题人,作为被监考方,虽没有教师在中间把控和引导,但也可以做到限时训练的课后补充,有利于学生的順利考试,尤其是时间的把握。另外,网络学习和训练也是现行可取的有效途径。这里不再赘述。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对低班学生要采取差别教学,在重视传统教学的同时,还要改进更符合实际效果的个性化教学,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青年基金项目,MHK三级阅读微辅导手机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课题项目批准号:16YJCZH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