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合作交流学习教学策略的认识
2015-09-10陈发荣
陈发荣
摘 要: 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合作交流学习的情境,创新合作交流学习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现实的合作交流的材料,训练学生数学合作交流学习的技巧,注重合作交流学习评价激励机制的多样性。
关键词: 合作交流学习 创设情境 创新形式 提供材料 训练技巧
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合作交流学习呢?
一、创设良好的合作交流学习的情境
良好、和谐的合作交流情境是成功的数学合作交流学习的基础。“赏识你的学生”不是一句空话,放下“师道尊严”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促进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参与者,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实践证明,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是十分有效的教育手段。只有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学生才会有合作交流学习。情境设计包括:
1.目标情境。制定合作交流的共同目标,明确每个成员合作交流的责任。因此,设计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目标,是合作交流学习的必要前提。其次,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并且是自己能够胜任的。正如波利亚所说:“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恰有一份合理的工作,并使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2.心理氛围情境。教师要用爱心为学生营造宽松安全的合作交流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让其他同学乐于接受、善于倾听。在活动中,要让学生明白每个同学的发言和操作都会对自己的学习提供帮助与指导。
二、创新学生数学合作交流学习的形式
首先,数学合作交流的形式是多方向的。既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又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既有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交流,又有教师与学生集体之间、学生个体与学生集体之间的合作交流,甚至还有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交流。
其次,数学合作交流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有以下几种合作交流的形式:游戏活动;陈述讨论;辩论会;口头或书面报告;调查式。
三、为学生提供现实的合作交流的材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创造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探究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强化创新精神,提高数学学习热情。
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在实践中应用数学,体会数学不是从抽象到抽象的,而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再到具体的认知过程,对数学学习不再有畏难情绪,始终在愉快、和谐、民主、轻松的生活氛围中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适合自己的不同层次的发展。
四、训练学生数学合作交流学习的技巧
1.要引导学生养成对自己想法进行反思和加以说明的习惯。教师可经常向学生提问:“你是怎么想的”、“你是如何得到这一方法的”等问题,使学生习惯反思和说明。
2.要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和符号对周围环境的话语、图像、表格等材料进行阐述。
3.要训练学生口头或书面阐述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合作。
4.利用假想伙伴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对合作交流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可利用假想伙伴弥补现实交往的不足和缺陷,从而在与假想伙伴的交往中掌握交往技能,获得类似真实的交往体验,学习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别人的情感,然后逐步过渡到现实生活,实现与真实伙伴的社会交往。
五、注重合作交流学习评价激励机制的多样性
数学合作交流学习评价激励机制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单求人人进步”的理念。首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集体荣誉感,如开展评比“红星小组”等活动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使各成员都能相互尊重和理解,不受轻视与压制。提倡不同思想、不同见解的充分表达和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交流的力量。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一旦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或与正确答案有出入,就要给学生足够的反思和纠正时间,以激励的方式指出他们的不足,用耐心的情绪等待他们的认识,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后,合作交流学习的评价是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一方面教师要对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不断地给予评价激励,从而据此适当地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是学习过程结束后对合作交流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应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而采取相应的评价激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