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文学品读》公选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5-09-10董碧娜

考试周刊 2015年67期
关键词:研究与实践教学改革

董碧娜

摘    要: 文章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学类公共选修课《经典文学品读》建设为例,分析高职院校文学类公选课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考核方式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经典文学品读》    文学公选课    教学改革    研究与实践

陕西国防工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院校,近年来针对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文科类专业。但作为专业教学计划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类公共选修课,建设力度明显不足,教师开课情况和学生选课情况不尽如人意,在开设科目、选修学生等方面明显滞后于同类高职院校。为此,我院针对高职院校教与学的特点,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有益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抛砖引玉,与同行商榷。

一、文学类公选课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作为一所传统的以理工为主的高职院校,校内能够承担文学公选课程任务的专业教师较少,每个教师本身的教学任务及工作量都比较繁重,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完成公共选修课建设任务等。我院2012年前每学期文学类公选课只有2~3门,资源不足,不能满足学生选课要求;学生普遍比较重视专业课,轻视公共课,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学院2012年投资引入网络通识教育课程“超星尔雅通识课程”,从四大范畴: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自然科学与科技、社会与文化、自我与人生中选择了100多门课程,根据每门课程的学生人数分别安排了1名或多名辅导教师,每学期至少安排开课前、课程中期、课程结束后3次师生见面辅导。在一年实际运行后,我院通过自主开发的教学运行子系统,通过网络形式对学习尔雅通识课程的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842份,占选课学生的78.3%,调查数据虽不全面,但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结果显示,学生比较认可“超星尔雅通识”课程方式,但反映出不少问题:

1.超星尔雅通识课程均为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知名教授讲授,提供的教材对高职学生而言太过复杂,学生反映听不懂;授课方式不能引起活泼好动的高职学生的注意。

2.超星尔雅通识课学习方式主要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见面互动太少;学生选课随意、盲目,混学分、单纯凭兴趣选课现象突出。参与课堂积极性差,很多学生在学习时间打开多个窗口,看电影、打游戏,缺乏足够有效的监督。

3.辅导教师对超星尔雅通识课开设目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重要教育环节缺乏思考和整体设计,甚至有混工作量的现象存在,教师对课堂辅导缺乏责任心和激情。

另外,课程主要依赖网络进行,学生反映经济负担较重。

基于以上问题,我院2013年开始在仍然采用超星尔雅通识课的基础上,以《经典文学品读》公选课建设为例,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考核方式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经典文学品读》公选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1.借鉴超星尔雅课程模式,建立与完善学院“经典文学品读”课程网站。利用丰富的网络优质资源,在借鉴超星尔雅公共选修课平台的基础上,参考兄弟院校优秀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经验,按照我院教学需要,考虑高职学生学习特点。整合各类文学鉴赏类视频资源,将其按照时间、著名作家或题材划分为不同模块,并补充相关资料,包括电子教案、练习及师生互动平台等,形成系统的课程资源包,建立我院“文学品读”课程网站(http://zyk.gfxy.com:8001/jdwxpd/)。

2.建设有特色的、适合我校学生培养目标的“经典文学品读”教材。按照周课时2,学期共22课时的教学工作量,考虑到学生中学学习基础,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现当代文学、外国四大部分,从每部分挑选出篇幅较为短小的经典代表作共22篇,包括曹操《短歌行》、李白《将进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海明威《老人与海》节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并附上注释和名人赏析,编成适合我院学生的《经典文学品读》教材。

3.改进《经典文学品读》公共选修课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1)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过去以教师传授或单纯利用网络课程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课程网站资源,发挥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采用学生主体、教师导学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前观看相关视频资源和资料,课堂利用分组形式进行讨论,由学生相互点评、教师总结、答疑解惑来教学,使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让学生在感受文字美、人性美的同时,谈谈个人的理解;课堂外,学生还可利用网络平台与教师沟通。(2)严格公选课的课堂管理和考核,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办法,包括课程信息发布、选课指南、课程考核方式等,实现对课程的适度管理,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三、结语

经过两年建设与实践运行,自《经典文学品读》公选课开设以来,学生选课人数虽然不多,但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浓厚的欣赏兴趣。我院针对《经典文学品读》课程向学生发放了问卷调查表,调查结果显示:《经典文学品读》课程对推动学生阅读理解经典文学有很好的作用,能加强我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品性修养,帮助他们完善知识结构,发展兴趣爱好,有效改善目前文学鉴赏类公选课资源不足的现状。

如何更进一步贴近学生实际,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文学欣赏类公选课的成效,仍值得进一步反思。我院将不断完善科学、规范的具有我校特色,深受学生喜爱的“经典文学品读”公共选修课程,形成一套具有推广价值、具有我校特色的公共选修课程教学模式,为其他公共选修课建设提供参考模式,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学明.重视高校通识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J].重庆,12(4下):147.

[2]刘旻溟.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开设探析[J].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猜你喜欢

研究与实践教学改革
刍议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TBL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