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医类眼视光专业《斜视与弱视》课程开发实践

2015-09-10李琳琳

考试周刊 2015年63期
关键词:课程开发

李琳琳

摘 要: 在非医类三年制眼视光专业开设《斜视与弱视》专业拓展课程,兼顾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和职业的提升拓展设计课程内容,通过对九届800多名学生的授课及反馈调研表明:本门课程与实习和工作的关系紧密,实用性较好,为工作之后专业提升、发展及更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奠定扎实基础。

关键词: 非医类眼视光 斜视与弱视 课程开发

目前,全球视光学培训在培训时间和学历层次上并未完全标准化,视光学在各国有不同的定义范围。在2015国际眼视光职业教育发展研讨会上,华柏恩视觉研究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服务部总监Hasan Minto医师介绍:我国眼视光学起步较晚,现处于配镜、验光处方和眼疾病筛查的第三阶段,而在起步早、发展快的欧、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进入配镜、验光处方、使用DPA进行眼疾病诊断和使用TPA进行眼疾病治疗的第五阶段。

现阶段由于社会和国家对眼视光专业人才的需求,我国视光学教育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以温州医学院的医学视光教育类型为代表,另一种以在综合性理工院校开设的视光学技术为代表[1]。我院眼视光技术专业即属于后者。本课程自2004年设置,名为《斜弱视》开设于眼视光技术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历经2008年专业课程改革,正式更名为《斜视与弱视》,课程理论、技能、素质目标更加明确。经过十余届800多名学生的授课实践表明,开设本门课程对完善眼视光专业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及在学生毕业后工作中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多年来课程开发和实践经验分享如下:

一、课程开设依据与定位

本课程在2008年我校眼视光专业改革中,通过企业调研、邀请企业专家分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基础上,依据“眼视光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拓展岗位——视觉训练的任务领域设置。

课程内容设计以兼顾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和职业的提升拓展,同时,参照验光员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鉴定的要求进行内容编排。课程目标是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掌握斜视与弱视的基础理论知识,能使用综合验光仪等设备对眼位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能应用同视机进行眼位检查和视觉训练,能进行弱视筛查和使用各种设备对弱视者进行视觉训练。不仅能在基础的眼镜验配工作中游刃有余,而且能适应向视光师逐步转变的专业提升。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1.教学对象

本课程教学对象为我校三年制眼视光技术专业专科学生,在前期《眼疾病检查》、《眼科屈光学》、《验光》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开设于第三学年第1学期,是本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

2.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结合验光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工作流程和情境需要,设计了四个教学单元: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价

1.教学方法

(1)将传统讲授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斜视与弱视的基本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尤其是眼外肌的构造和生理功能,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及为非医类学生的特点,理论教学采取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加以解剖模型、模拟动画及手术视频等手段进行讲解,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直观、易于理解。

(2)采取情境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教学中,根据每个实践项目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以典型的被检者为载体,小组学生相互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和初步判定,在教师的指引和控制下完成小组之间的讨论,加强对检查目的、方法、结果判定及处理方法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动手能力。本课程有相关专业实训室,配置了综合验光仪、同视机、裂隙灯、检眼镜、视野计,以及若干弱视综合治疗和双眼视觉训练的仪器设备,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3)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加实践课程学时,本课程共48学时,其中实践课20学时,占总课时约42%,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熟悉和操作仪器设备。同时,本课程配备有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斜视与弱视实践指导书》,指导书中各实践项目操作步骤翔实,检查结果判定标准全面,附有检查数据分析方法。根据学生非医学生的特点及就业方向的差异,在斜视和弱视处理方面着重光学矫正和视觉训练。

2.考核评价

改革传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四、教学效果

本课程自2004年设置,历经2008年专业课程改革,受到学生的喜爱,情境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课上的半仿真教学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了良好的职业能力。分组操作使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经过对九届800多名学生在实习及毕业后的反馈调查表明:学生认为本门课程与实习和工作的关系紧密,实用性较好,为工作之后专业的提升和发展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尤其是在参加工作后验光员(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讨论

1.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医学院校的视光学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医学背景、理工医结合、整合眼科学和视光学等学科知识,能够承担视觉保健、眼病预防和临床诊治的复合型专业人才[2]。我院眼视光技术专业以理工科为背景,旨在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能在眼镜行业生产一线从事验光、隐形眼镜验配、柜台销售的,能在眼科门诊的视光部及斜弱视的视觉保健中心从事视功能检查和视觉训练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我国虽已开设各种层次的视光学专业,但是真正医学类眼视光专业人员从事视光师相关职业的很少,本应由视光师承担的工作,大部分是由眼镜店完成的,这就要求非医类的眼视光专业从业人员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本门课程与视光师从事“通过视觉功能检测,科学指导视觉功能锻炼,从而促进视觉健康发育”的视力保健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密切相关,且由于斜视或弱视所带来的双眼视觉异常人群也非少数,眼镜行业一线从业人员需要具备扎实光学矫正和视觉训练的专业技能。同时,这是完善学科建设的需要。

2.课程的提升空间

随着本门课程授课学生和次数的不断增加,在获取教学效果上的提升和经验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需要改进和提升的空间,如缺乏真实的门诊或视觉训练环境,学生对于斜视或弱视患者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实验实训室设备虽可保证学生的实践和使用,但相较于斜弱视门诊和训练中心还有一定的差距等。通过增加实验室训练仪器设备,加强与本地斜弱视门诊、训练中心的合作等方式,不断优化实验实训室资源,为课程的更加完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亓昊慧,王玲,许薇.工科三年制眼视光技术专业斜视弱视学课程教学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11(77):206-207.

[2]吕一军,陈明龙.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4(9):80.

猜你喜欢

课程开发
深度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研究
《跳绳速度训练——30秒单摇》教学案例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开发初探
基于Y世代学情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开发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