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数学教学策略

2015-09-10斯学英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就业中职数学

斯学英

[摘 要] 数学是许多学校开设的必修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但由于各种各样原因造成中职数学逐渐被淡化的现状。目前,中职数学教学的普遍情况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困难,教学效果不明显,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数学既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生进入社会、就业必备的工作能力。

[关键词] 就业;中职;数学;教学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数学既是基础学科又是中职教育中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数学既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生进入社会、就业必备的工作能力。但由于中职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心理。如何高效地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数学教育是我们有必要探究的问题。[1]

一、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如果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满兴趣和动力,教学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目标、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是中职数学教学的基础。近年来,大多数中职学生存在文化基础较差、认知能力偏低、懒惰厌学、自控能力差、学习动机不纯等问题,文化知识学习总是跟不上,只重视职业技术技能训练。这样学生步入社会后,工作、生活将会有许多不适应,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2.教师

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数学老师都出身于师范院校数学系,他们有着较强的数学功底,并且对数学的系统性、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难以割舍。但这些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不懂得生产技术技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强调数学本身的体系,很难理论联系实践。对中职数学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化数学”的理念理解得不透彻,不能在教学实践中很好地贯彻落实。[2]

3.教材

教材是中职学生达到数学教学标准所规定内容的载体,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工具。近年来,中职数学教材的出版比较活跃,但良莠不齐,真正适应中职学生的优质教材并不多。中职数学教材的编写者大多是扎根于数学领域的研究学者, 虽然考虑到中职学生偏重于“形象思维”的实际情况,降低了教材中的纯数学难度,但由于这些编写者没接受过职业师范院校技术技能的专门训练,缺乏在企业或生产一线的工作经验,很难将数学应用于企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教材编写过多强调的还是“数学缺少逻辑性和系统性就不成为数学”这种理念。这种 “学科本位”的数学教材很难满足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数学教学的需要。

4.教学方法

目前,普通教育的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二十多年,但中职教学至今仍发展不成熟,大多数还停留在传统的普通教育教学模式上,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把学生看成接受知识的机器,一味认为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个人能力。所以在课堂上,还是一味地灌输、传递知识,以教材、教师为中心,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不注重师生互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凝重。要想提高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数学的教学效果,必须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加强与专业就业岗位群的对接,更好地为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服务。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数学教学策略

1.整合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要做到“对症下药”,了解学生的职业需求,并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需要来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内容的安排上应尽量做到知识性、趣味性和时代性相结合,让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 “无缝对接”,寓教于乐。其次,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上,可以从生活数学和专业数学两方面入手,如投资、进货和分期付款等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向工程类专业的学生以工程模型的形式讲函数和不等式;对师范类学生可深入呈现小学教材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如集合、数列、几何、概率等知识。总的来说,在教材的编写上应淡化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删繁就简,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让学生更加轻松快乐地学习数学, [3]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就业岗位的需要。

2.改革教学方法

(1)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一言堂”“满堂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教育形势和就业岗位需要,必须改变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忽视学生感受,机械地按照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在师生关系上,也要有新的认识,过去认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学生对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导致教师在上课时不苟言笑,非常严肃,让学生望而生畏,给学生造成无形的压力。在教学中,学生和老师是双向互动的关系,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既要遵循智力技能的形成规律,有重点地传授知识,更要让课堂成为对话、沟通、交往、合作、探究、展示的平台。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数学更多强调的是“数学的职业化”,注重的是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一是丰富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直观,让死板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例如,数学中的数形结合问题,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过去要自己手工制作模型,而且很难表述,教师只能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图形,而利用多媒体,可以向学生展示立体几何模型和播放生活中三维立体物件的图片,也可以借助几何画板。二是提高效率,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节省时间,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效果。三是贴近职业环境。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仿真技术、人工技术等高科技相结合,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如把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搬进课堂成为现实。过去被认为很难得到的结果现在变得直观易懂,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来源于实践,离开了实践,理论是空洞乏味的。教师若想提高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需要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并在社会实践中开展教学。如在教烹饪班学习“排列组合”时,教师给出几种配料,让学生自己进行自由组合,调制出最美味的菜谱。[4]学生既理解和运用了“排列组合”的知识,又提高了凝聚力,也会感觉到原来数学并不是那么空洞乏味,它与生活息息相关。

4.多种考核评价方式

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应该摒弃分数至上的传统观念,突出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评价,引导学生多元发展,科学开展增值性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如,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和专家组评价等。考核方式全方位,重点考核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传统的卷面考试外,还有合作学习考核,如模型效果式考核、数学实验考核、论文式考核、几何图形设计考核等。

总之,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数学教学的道路上需要大家不断地努力和探索,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才能促进中职数学的课程改革和发展,让其成为一门学生乐于学习的实用型学科。

参考文献

[1]陆金利.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数学教学探讨[J].时代教育,2010,(12).

[2]陈先锋.中职数学教学现状探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04).

[3]何圣姿.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数学教学研究[J].老区建设,2014,(24).

[4]陈国成.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数学有效教学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4).

责任编辑 王 慧

猜你喜欢

就业中职数学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