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互补型团队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15-09-10梅友虎

考试周刊 2015年71期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思考实践

梅友虎

摘    要: 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受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有重要作用。辅导员和班主任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因此,加强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对提高辅导员工作有效性有重要影响。互补型团队文化建设能有力发挥辅导员的个人优势,实现团队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互补型团队文化建设对辅导员工作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互补型团队文化概念、现实性的思考及其实践意义。

关键词: 高职辅导员    互补型团队文化    思考    实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时代在发展,国家间的竞争不断增强,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人才是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资源,是民族振兴的希望。目前我国在校的大专院校学生约2000万,数量巨大,他们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因此在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乎国家的发展命运。我国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主要是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辅导员队伍建设,有效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辅导员队伍核心价值观的树立需要借助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需要具有互补性,科学合理的互补文化有利于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发展。

一、高校互补型辅导员团队文化的建设

文化与团队文化。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系统,简单地讲,文化就是人化,即人类通过思考所造成的一切。具体讲,文化是人类存续发展中对外在物质世界和自身精神世界的不断作用及其引起的变化。狭义地讲,文化既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又是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文化是有生命的。

团队概念更多的出现在企业管理学中,它是指一些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一群人[1]。团队区别于临时性的集体,团队更多的是因为某事或者为了某事而组合在一起的一群人。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绩,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由性格能力各异的人组成,通过成员的共同贡献实现集体成果,团队实现的业绩最终会超过团队所有成员个人业绩的总和。团队文化,是团队赖以运行的组织文化,是决定团队工作能力的一个关键要素,是能够充分发挥团队的潜力,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的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的载体。团队文化隶属于企业文化,团队文化需要具有激励作用、凝聚力、向心力和核心动力的功能。团队文化的核心是团队价值,要建设高效的团队文化,就必须建立团队的核心价值体系。

互补型团队文化更多的是基于团队内部的成员差异性,互补型团队的团队成员在专业知识方面、性格和能力等各方面能够形成互补和平衡,团队内部明确专业分工,注重团队成员的个人优势,能理性对待分歧保持目标整体一致团队的核心领导者能为团队树立长远发展愿景,把握决策方向,成员间优势互补,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在教育服务类的工作团队中,服务团队的整体输出产品是无形的服务,持久有效、科学合理的团队文化是保证团队能长远发展的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直接面对学生,处理学生学习生活方方面面的事宜,这更需要有一支有效而健康的工作团队。辅导员互补型团队文化建设,就是要依据互补型团队文化理念,建设一支高效率的学生工作队伍。

二、高校辅导员互补型团队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辅导员互补型团队文化建设需以人为本,尊重差异。

虽然从政治哲学的角度讲,人生而自由平等,但是有一个事实是每个人都必须承认的,即人人都是有差异的。导致人和人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有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个人的性格、气质、情感和体质等,外在因素包括家庭背景、社会背景、教育背景等。这些因素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是必然存在的,每个人生活环境的不同,必然导致人和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互补型团队文化建设的理论出发点就是人存在差异性。互补型团队文化讲求的是每个人优势最优化配置,注重对于每人扬长避短。为满足团队的长远发展需要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差异,这样才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才有可能创造团队人尽其能的环境。这一点是互补型团队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在团队中促进个人发展,实现和谐的团队文化局面。每个人都有机会在这样的团队中发展自己,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经济效应,实现1+1>2的效应。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自身特点发挥优势,也可以明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有利于实现工作岗位职能责任制。

(二)辅导员互补型团队文化建设需优化岗位设置,注重扬长避短。

任何一个组织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其成团的共同努力。互补型团队文化建设可促进团队的职能分工更明确化,岗位设置更合理化,人力资源配置更优化,从而达到优势互补更有效。在目前世界各国的组织单位中,人力资源与岗位设置都被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在管理学中,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一直以来的考虑视角都是以工作为中心,工作是复杂组织的细胞。工作中的个人则拥有一种涉及具体责任、任务和活动的工作[2]。管理学者们早已提出基于能力的组织设计方法才是更适当的组织方法,合理有效的工作系统需要转换到以能力为中心。这就要求组织中工作的性质、组织机构设置开始从能力的角度考察。管理学创始人F.W.Tayler在总结大量的工作实践基础上,提出通过科学化的工作分解,以规定合理化的工作方法。这一点在管理实践中一直被执行着。这种机械人的管理理念在新的时期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当代人更个性张扬,很难以传统的人性假设理念管理组织团队,同时团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科学管理和层峰结构的组织方法努力使个人对组织的有效性的贡献标准化[3]。在新时期组织考虑得更多的不再是员工为自己的岗位作出了多少贡献,更多的是让员工在组织里创造出更大价值,而此时工作的丰富化和自我管理可以促使员工创造出更大价值。

同样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队伍的团队管理文化建设要把握企业管理学理论的发展步伐。从互补型团队文化理念出发,尊重员工个人的差异性,工作设置人性化,促进团队的发展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工作分配、岗位设置与人员安排更趋于丰富化,考虑到因人而异,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扬长避短。

(三)辅导员互补型团队文化建设有利于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形成。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标准有四个: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难以模仿性。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企业所特有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也就是说它不像材料、机器设备那样能在市场上购买到,而是难以转移或复制。这种难以模仿的能力能为企业带来超过平均水平的利润。

网络的流行导致信息大爆炸,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更新数量惊人的信息。辅导员团队内部,每个人的思想动态就是很难把握和统一的。但是无论如何,辅导员队伍要形成自己团队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辅导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各尽其职,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辅导员队伍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应该是能更有效促进辅导员工作的。辅导员队伍在自我的团队整合中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更多平台,这样的工作环境才能更有效地促进辅导员个人不断成长。当然要形成这样的一种团队模式需要实现优势互补,人尽其用。互补型团队文化能有效实效促进团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三、高校辅导员互补型团队文化建设的实践意义

(一)辅导员互补型团队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团队工作效率。

互补型团队文化能基于团队成员的自我条件,给予团队成员一定的肯定和尊重。互补型团队文化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内部实现每个成员间的相互尊重、彼此理解;优势互补的文化理念能形成一种相互尊重的文化氛围,确保团队成员具有完成工作的自信心。互相尊重的团队氛围,尊重每个人的劳动成果,尊重对组织的全部贡献,这样的文化氛围更能调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团队工作更有效率。互补型团队文化实现成员间的技能互补、角色分工,有利于实现团队成员资源的优势互补。同时,会减少团队工作上的资源成本浪费,避免团队在工作上时间、精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浪费,避免工作上的冲突。团队成员之间形成最优化组合,有利于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团队注意到个体能够给团队带来最大贡献的个人优势,促进团队高效运转。

(二)辅导员互补型团队文化建设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简单地讲,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该理论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有广泛应用。当然在辅导员团队建设中不必苛刻要求实现资源最优化模式。但是,互补的团队建设可以基本实现人力资源上的优势最大化。团队内的每位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特长,因人而异,团队不可能按照单一的模式组建,需要考虑到所有成员或者大多数成员。这就要求根据互补型团队文化建设团队,发挥每一位成员的优势。

(三)辅导员互补型团队文化建设体现了组织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一般认为是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人文关怀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等。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文关怀不仅是对外工作的需要,更是对团队成员自我的关怀。人文关怀的几个核心是:(1)承认人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2)承认人在推动社会发展还是实现自身发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支配地位;(3)承认人的价值;(4)尊重人的主体性;(5)关心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促进人的多方面发展。互补型团队文化就是从队员出发,依据各成员的现有状况组建有效的团队模式。这种团队文化首先做到的就是尊重成员,充分发挥成员的个人特长,让团队中的成员都体会到存在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孙芬.团队文化和小团体文化的比较[J].华东经济管理,2007,8,VOL21(8):119-121.

[2]宋合义,尚玉钒.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新趋势——从基于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到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21(1):83-90.

[3]宋合义,尚玉钒.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新趋势——从基于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到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21(1):83-90.

猜你喜欢

高职辅导员思考实践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职辅导员企业文化传导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