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有示范,学有标杆
2015-09-10苏仕丽
苏仕丽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政治教学要求不断提高,老师转变角色成为必然趋势。基于此,作者着重探究初中政治课堂上教师角色的定位。
关键词: 初中政治 教师角色 定位
新课程改革的一系列理念创新具体表现为课程目标观、课程内容观、课程结构观、课程资源观和课程评价观五个方面。其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强调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因此,初中政治教师作为向学生传授思想品德的传道者,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更新下逐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面我就初中政治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论述。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执行者,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点[1]。为更好地做好教师的角色定位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更新课堂教育理念
所谓教育理念主要是严格按照当前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准确反映整个社会群体的意愿,从根本上认识教育功能、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问题。创新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统领性作用。一般情况下,教育改革的成功都是由于教育理念的创新。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是当前初中政治思想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当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充分认识到传统教育理念改革的必要性,摒弃单调刻板的教育理念,树立新的人生观和教育观;其次,政治老师要深刻认识到自身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意识到自己是学生与知识教育双向沟通的重要桥梁,而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
二、有效提高自身素质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政治老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而且要具备一些独特素养。第一,政治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主要包括明确的政治立场和积极的思想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只有这三者有效融合才能真正提高老师的思想道德素养;第二,政治老师还应该掌握广泛的知识。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初中政治老师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提出更高要求,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老师必须牢固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从而为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坚实基础;第三,政治老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创新能力。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老师是否拥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和教育教学能力,所以初中政治老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第四,初中政治老师要具备健康积极的身心素质。健康的身体是开展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则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关键,二者在推动政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相辅相成。
三、积极参与教学研究
在新课程深化改革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研究。具体来讲就是让老师以学校为重要基地,以日常教学实践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推动师生共同发展为主要目的地积极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通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全面提高政治老师的教学能力、表达能力、教育观察力和思维系统性、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想象力。同时,老师在参与教研工作的过程中,及时发现相互间存在的问题,共同进步。
四、确定良好的教学方法
1.创设合理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积极性。
传统政治课程教学理念认为开发课程是课堂之外的事情,却尚未认识到课程开发可能发生在课堂教学中。因此,老师可以通过进行政治课程开发,创新合理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努力践行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主要是引导无产阶级不断进步,是促进无产阶级快速进步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努力践行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但是,并不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就必须创新教学技能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从而较好地将课本理论知识和思维方式有效结合起来,有效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五、构建客观评价体系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初中政治课程改革主要依赖一线教育工作者,所以要建立客观公正的教师评价体系。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有利于老师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为了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要求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综合思考老师的德、勤、能和绩四方面内容,以便综合评价老师的教学成果。构建客观公平的教师评价体系,有利于为初中政治老师角色定位打下坚实基础。
初中政治教师作为向学生传授思想品德的传道者,应该在新课程理念更新下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放弃传统的管理者和裁判者的角色,真正成为学生灵魂的塑造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和践行者[2]。
参考文献:
[1]林雪花.论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J].才智,2012,(20):120.
[2]吴敏亚.新课程下初中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J].文教资料,2010,(13):143-144.DOI:10.3969/j.issn.1004-8359.2010.13. 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