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减负”与“增效”
2015-09-10陶勇
陶勇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减负”与“增效”逐渐成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热点话题。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
关键词: 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减负 增效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高中数学具有教学内容丰富、知识涵盖面广等特点,在以高考为导向的数学教学中,学生面临着比较大的学习压力,而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却比较低,所以需要从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途径上寻求创新,有效弥补传统数学教学的缺陷,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达到“减负”与“增效”的教学目标。
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减负”与“增效”,需要数学教师首先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教育理念,各项教学活动不要以教师为中心,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教师要转变角色,充当学生“减负”与“增效”的领路人,这样就能确保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和集体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进而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高中数学“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教学中,关于随机事件的概念等知识学习起来比较抽象,教师灌输式地教学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障碍。此时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发生的随机事件出发,突破数学教材的限制,建立概率教学与学生身边事件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多对自己身边的随机事件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反思能力。如让学生算一下“双色球”彩票中一等奖、二等奖的概率分别是多少,这样的教学形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意识,减轻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负担。
二、营造趣味化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当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时,学生的学习效率显然比被动学习的时候更高,尤其在新课导入环节,高中数学教师要创设出趣味化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注重学生数学发现力、创造力和探究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尽快“入门”,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抵触情绪和反感心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枯燥乏味、呆板无趣的课堂氛围中解脱出来,加快人文化、趣味化数学课堂的构建。例如,在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教学中,教师在一开始就可以导入“国王与智者对弈”的故事:国王和智者下围棋,承诺智者赢可以给他奖励,智者要求国王给他一些粮食就可以,赢一局在棋盘的第一个格里放一粒粮食,赢两局在第二个格里放两粒,后面赢的每一局放在每格里的粮食是前面的两倍就行,国王觉得没问题就答应了,但是最后发现国库里的粮食都不够,这是为什么呢?在这样趣味化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被激发出来,这时数学教师再引出等比数列:1 + 2■+2■+2■…+ 2■=?,如此一来,有助于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减负”与“增效”。
三、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生动化和形象化
在高中数学课程体系中,很多数学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在学习上容易存在心理障碍和思维障碍,尤其是当教师进行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很难激发出来,有的学生甚至因此丧失了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加强数学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例如,在高中数学“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从学生的身边找一些圆柱、圆锥、棱台等实物,然后结合实物对空间几何体的底面、侧面、轴等结构特征进行讲解,这样显然比学生单纯进行想象更有效,促进了数学教学的“减负”与“增效”。
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主要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容易导致部分学生脱离教学体系,从而让高中数学教学的“减负”与“增效”失去了现实意义。鉴于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深入贯彻和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需求,从而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能够学有所获、思有所长。例如,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层次化的问题:“什么是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主要是指什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应用诱导公式?”等,这样能够有效减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总之,科学把握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减负”与“增效”,有助于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是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对此,高中数学教师要顺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加强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的创新,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适当放权,减少不当干预,在减轻学生学习心理压力的同时,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杜伟煌.高中数学教学减负增效实践探索[J].教育界,2014,(17):72-72.
[2]宋爱林.浅谈处理好高中数学减负与增效的关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