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堂中思辨能力的培养

2015-09-10颜婷

考试周刊 2015年88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颜婷

摘 要: 思辨能力的培养对于强化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成为英语教学的研究焦点之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将其融入各项课堂活动之中。

关键词: 思辨能力 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随着英语教学的普及与深化,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在英语技能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在词汇量的积累和语法的正确度方面逐年进步,但在口头表达和写作等语言输出方面仍然障碍重重、问题多多,表现为口语表达时无条理,重点不突出,逻辑混乱,不知所云;或者书面表达时围绕主题不能提出有力的论据,不能提出有逻辑的分论点句,论述言之无物、苍白无力;在阅读文章时缺乏分析和独立思考,综合归纳和演绎的能力较弱,无法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文章主题、立意等。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維的表现,是思维表达的工具。语言体现的问题说明思维能力有问题。当前学界指出这种“因为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思考、辨析能力造成的现象为思辨缺席现象”[1]。“思辨的缺席直接影响人的创造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人的素质”[1]。

笔者认为,语言学习主要靠模仿和记忆及重复的练习,但学习语言的人不能仅仅成为复读机,还要有分析、推理、判断、评价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不仅培养功底深厚、表达流畅的双语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会使用语言表达自己创见的人,即具有思辨能力的语言人才。

一、思辨能力的概念

思辨在英文里的对应词汇是critical thinking。其核心是“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并“作出有理据的判断”。“思辨的核心就是根据个人的知识结构进行独立思考,作出独立判断”[2]。根据文秋芳的思辨能力层次理论模型,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实际上是人的认知能力(cognitive skill)和情感特质(affective dispositions)的统一体,认知能力包括分析、推理、评价三项技能,情感特质包括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和坚毅五种性格特征[3]。“思辨能力具有建设性和创新性,它能使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解释现象,对研究对象作出多维度的分析和判断,对问题提出更多的解决方案”[4]。

二、思辨缺席的原因

语言学习主要靠模仿和记忆及重复的练习,容易忽略分析、推理、判断、评价等能力的训练。因此,大学英语课堂上思辨能力的缺失,与我们的考试形式和教学模式不无关系。考试试题设计听力、阅读、翻译、写作等语言技能的考查,这从形式上客观诱导了学生和老师对语言水平的执著,忽略了综合素质的追求。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放在培养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和技巧上。课堂教学重点仍然是字词的讲解、例句的模仿和翻译,也就是单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学生认为这部分技能对于自己应试更有用,埋头于句型的操练和单词的记忆中。以笔者的课堂教学为例,在讲解字词时,学生都自动记笔记,态度更认真,思想更集中。但在提及课文作者的布局谋篇、主题的深度,即文章所传达的思维深度、审美意义、社会价值时,学生态度明显轻慢很多,认为这些都是无实用性的内容。如果老师问一句话的言外之意或目的等,学生大多答不上来,或者一味地引用课文的原句,不加删减,不形成自己的语言和观点。有些学生知识面较狭窄,很少有独立见解,轻思考重知识的现象较普遍。“整个外语教学似乎越来越窄化,越来越知识化、越来越标准化、越来越考试化,学生心灵的丰富性也在这个过程中弱化了,对事物的那种好奇、敏感、探索未知的欲望也就退化,应该具备的思考能力也难以寻觅”[5]。

孔子早就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思辨能力需要后天有意识地培养。事实上,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思辨能力的培养目标互不违和,甚至是相互统一的。

三、大学英语教学和思辨能力的培养是互为要求、内在统一的

首先,大学英语课堂的课文精讲,仍然是以文章为基础的。在赏析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除了讲解词字、分析难句,站在篇章理解的高度,有意识地促进思辨能力的培养。“文学教育与思辨能力培养,两者相辅相成。思辨能力的提升,需要较广的人文知识面、扎实的人文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为思辨提供思想的材料和思维的空间。而文学教育,无论是对作品主题、思想内涵和审美意蕴的挖掘,还是对人文形象、艺术手法的分析,又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6]。而思辨能力的提高又反过来深化学生对篇章的理解,强化其阅读理解的效果。大学英语课本中有许多文笔细腻优美又不乏哲学意义的好文,如《21世纪大学英语3》的“The Sense of Wonder”,议论的道理比较深刻抽象,但作者用了一些意向和形象的比喻辅助阐明一些概念。“The Titanic Puzzle”讲的是妇女是否和儿童一样享有优先权,却由学生熟悉的泰坦尼克号的故事讲起。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承担词、句的讲解,还应担起文学审美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多提语言知识之外的问题,引导学生不拘泥于语言的字面理解,探索作者语言背后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修辞审美和文化内涵。比如引导学生探索作者用了哪些有用的写作手法,同时能够找出这些手法的实例并分析其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采用了哪些技巧达到了哪种效果;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构思、组织全文结构的等。任何语篇都有作者所在文化思维逻辑的烙印,学习语篇、理解语篇,通过思考,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上,通过接受或质疑作者的思路和论据这个互动的过程,逐步构建自己对文章独特的理解。思辨活动的发展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句子和篇章,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得出自己的结论,这种主动的独立的思考,才是真正的理解。

其次,精读课堂中理解字词句是锻炼思辨能力的一种形式。深刻的思想需要借助相对复杂的句式结构和词汇表达。在分析语言结构时,引导学生领会语言所传达的主题,一方面让学生领会到英语的精妙之处,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不再仅仅关注语言、语义,还要关注背后的思想。所以讲解句子时引导学生思考,而思考后又深化对句子结构词汇的理解,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以《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第二课“Why They Excel?”(这篇课文分析亚裔学生为什么能够在美国出类拔萃这一现象的原因)其中的句子为例。

And many Asian-Americans resent being labeled a“model minority,”feeling that this is reverse discrimination by white Americans—a contrast to the laws that excluded most Asian immigrants from the US until 1965,but prejudice nevertheless.

这个长句较难理解,结构复杂,糅合了分词短语作伴随状语、宾语从句、同位语,等等,又有文化背景,涉及1965年前美国对亚洲移民的法律态度。厘清了结构之后,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说美籍亚裔人认为被称作“模范的少数民族”其实仍是一种偏见?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举出高晓松说的在澳大利亚的经历,当白人司机说自己绝不敢歧视有色人种时,已经无意识地以肤色区分阵营,这就是一种歧视。经过讨论,学生对于作者的主张就幡然领悟了。

第三,大学英语课程所用的教材中有很多好文立意深刻,值得学生们的深思。《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第七课Text A“Thinking:A Neglected Art”将美国教育体制中的许多问题归咎于忽略了思想这一人生而有之的能力。教师借机让学生反思是否同意作者这一观点,或者思考生活中有没有例子证明社会对思考有偏见,或者想想缺乏思考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Text B “How to teach your child to think”,趁热打铁教导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思考,以面对一个高度竞争化的世界。第八课Text A“The Unwritten Rules”中,作者借用了生活中的几个事例论证其主题“生活中我们遵循着许多不成文的规定,而遵守不成文的规定正是构成文明的要素之一”。比如深夜里即使街道上无人无其他车辆,司机也会在红灯前停下来;体育比赛的观众会永远守规矩地坐在自己的看台上而不会因为情绪爆发冲到球场上。很明显,作者的论据都是最理想状态,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并非总是如此,每个学生都提到自己有过闯红灯的经历。这一社会现实为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审视个人的平时行为提供了素材。在批判性地接受作者观点的讨论中,学生完成了一次分析、辨析、综合的思辨过程。又如Text B“The Traffic Light: A Brainless Machine”描写的是作者与出租车司机争论有头脑的人是否需要不加判别一味服从红绿灯的安排,讲的就是挑战固有观念,通过人的分析、判断形成自己的结论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并不是远离大学英语课堂的,恰恰是融入课文和课堂活动之中的,是英语课堂中内容和形式的每一部分,不可分离。

细看《21世纪大学英语》教材,我们会发现思辨能力的培养早已内含在精读课的教材编排之中。每篇课文后的配套练习第一题必定是Text Comprehension,有些是有关于修辞手法和句意理解的问题,但更多的是对原因、意义、作者态度等需要学生理解、思索、分析、综合的有助于思辨能力培养的问题。总之,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思辨是大学英语课堂上不可回避的内容之一。

第四,大学英语课堂各类活动是培养思辨能力的最佳途径。思辨能力的培养可以融合到听、说、读、写、译多种课堂活动中。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口语练习,多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这是训练学生思辨能力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学生可以了解众家之长,弥补自己见解单一之不足。教师可以多提开放性的问题,甚至争议性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尽可能地形成自己的答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获取信息,并展开讨论甚至辩论。辩论是锻炼思辨能力非常好的活动,辩论中思想的交锋易于碰撞出新鲜的见解。通过辩证地思考和阐述,学生对自己的观点全面审视,对对方的观点质疑批判,提高综合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另外,辩论中学生必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有利于树立严谨的思辨态度。口语练习中的角色扮演要求学生以不同的角色就一个话题进行解读,不同的角色从不同的立场产生不同的视角,大大提高学生综合看待事物的思辨能力。教师只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创新见解给予及时正面的反馈,就能营造自由想象、勇于表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体会到思辨是快乐的有创造的一种能力。

另外,大学英语课堂的快速阅读是训练学生思辨能力的一种有效活动。“阅读的任务不仅在于理解,还在于批判,并在批判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认识。这与思辨的内涵可谓一脉相承”[7]。从阅读理解的本质看,读者在阅读任何材料时都会将其与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将其归纳、概括、分析、判断,这些都是思辨能力的体现。王骏建议除了教会学生常见的理解性阅读策略,如略读、跳读和查读外,还要“在思辨的层面上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更多不同的策略。这些策略根据Silberstein(2002)的划分,包括识别预设信息(recognizing presupposition)、推导潜在含义(drawing inference)、区分事实与观点(distinguishing fact from opinion)、识别目标读者(recognizing an intended audience)、识别观点(recognizing a point of view)、对观点进行评估(evaluating a point of view)等。也就是自上而下的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意义构建的思辨性阅读策略”[7]。“在阅读过程中,读者运用思辨性阅读技巧来判断作者主张的合理性,所阅读内容的真实性,进而透彻理解文本”[8]。

笔者发现教学中可以充分使用自己所在学校采用的《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利用每个单元Text B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教材的编写体例就是Text B前介绍一种阅读策略,依托课文配套相关的阅读练习。这些策略包含思辨性阅读策略,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是非常有效的培养思辨能力的手段。仍以第二册第8单元Text B“The Traffic Light: A Brainless Machine”一课为例,此课前的阅读技巧就是区分事实与观点。在介绍事实和观点的概念并分别举例之后,从课文中选出7个句子,请学生加以思考,判别是事实还是观点。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快速阅读中结合练习鼓励学生多采用思辨性阅读技巧,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创见。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育应该顺应潮流,结合教学实际,调整教学重点,逐步过渡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上。这样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才能改变应试的僵化,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思想开阔、富有创见的创新型语言人才。以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为清华大学2015级研究生新生作的一场“少年壮志不言愁”演讲中的几句话为总结,研究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总结了三点:一是时间的付出,二是方法论的改变;三是建立批判性思维。“我希望大家能够问为什么,不要简单地接受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你需要挑战过去,要有批判性思维”,这同样适用于大学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

[2]文秋芳.论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0).

[3]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刘艳萍,王海妹.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

[4]刘晓民.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外语界,2013(5).

[5]邹心胜.疏离与融合——外语教育内在价值的追寻与实现[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2).

[6]孙有中,等.创新英语专业测评体系,引领学生思辨能力发展[J].中国外语,2013(1).

[7]王骏.在阅读中培养思辨能力需要的元认知知识[J].當代外语研究,2012(8).

[8]齐彬,张文忠.国内高校英语教学中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研究20年述评(1994-2013)[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3):91.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大学英语写作思辨教学策略研究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