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2015-09-10于艳丽

考试周刊 2015年88期
关键词:输出驱动假设翻译教学大学英语

于艳丽

摘 要: “输出驱动假设”认为学习者的输出过程对其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比单纯的输入过程更大,翻译本身就是语言输入和输出两个过程的結合,输出便是检验学习结果的最终形式,能提高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给学习者提供反馈信息,优化学习者的语言输入,并形成输出自动化。

关键词: 输出驱动假设 大学英语 翻译教学

一、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很少有人从事专职翻译工作,但绝大多数人在工作环境中或多或少都会使用英语,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人们在世界经济环境下使用英语的机会更多,因此对他们来说,英语与母语之间的双语转换能力非常重要。过去我们强调的是阅读、听、说能力,而对语际转换能力要求甚少。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中,翻译活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寻常,双语转换能力已成为所有职业人士必须具备的能力。既然英语教育是为社会、为市场服务的,那么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翻译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理解及掌握程度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的手段。翻译能够帮助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同时为写作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将翻译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真正使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提高。翻译能力与听、说、读、写能力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学生通过大量的翻译练习而获得大量的语言知识,并通过翻译过程中两种语言的转换,在熟练汉语思维的同时,也熟练地运用英语思维,从而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翻译能力还直接影响准确信息的获得、明确思想的表达及对原文的正确理解。

二、目前我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文化融合的进一步深入,世界各国的交往和交流范围日益广泛,从而社会对翻译的需求也逐渐增多,这就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我校翻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入学时的语言基础较薄弱,高考的英语成绩普遍偏低。鉴于教学时间和课程设置的限制,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常常被忽略或不重视,学生很少有机会接受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方面的学习,因此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相对薄弱,甚至面对段落翻译觉得无从下手,翻译过程中经常出现不顾文化背景和语言内涵生搬硬套的现象,翻译出来的句子面目全非。另外,我校的公共外语课堂都是大课堂,人数超标,直接影响翻译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课后短语或难句进行简要分析,或者只是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做些应试辅导,教学方法相对单一,重输入轻输出。教师在课堂上把精心准备好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如简单的思考模式、翻译方法等,学生被动地接受所讲内容,缺乏独立思考机会,缺乏独立实践能力,因此语言输出能力欠缺。

三、翻译教学中“输出驱动假设”的实质

文秋芳教授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认为学习者的输出过程对其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比单纯的输入过程更大,“输出驱动假设”包括三个子假设:第一,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该假设认为输出比输入更能对外语能力的发展产生驱动力。一个没有输出驱动的学习过程,即便有高质量的输入,其习得效率有限,难以形成语言能力。第二,从职场英语需要出发,该假设提出培养学生的说、写、译表达性技能比培养听、读接受性技能更具社会功能,尤其是口、笔译技能,将语言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凸显出来。第三,从外语教学角度看,该假设认为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法更富成效,更能满足市场对高端外语人才的需要。

翻译本身就是语言输入和输出两个过程的结合,输出便是检验学习结果的最终形式,提高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给学习者提供反馈信息,可以优化学习者的语言输入,并形成输出自动化,因此,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利用“输出驱动假设”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输出驱动假设”强调内驱力,来自学生内外各种各样的刺激是产生内驱力的重要源泉,如表现欲、读书欲等,还有教师、同学课上发出的声音,卡片、图片、课件、板书等的直观刺激,语言活动等的刺激。新奇性也是刺激内驱力产生的因素,如老师的一次表扬,开口独立用英文表达、思考回答的过程,以及挫折等都是基本的内驱力源泉。因此学习活动本身具有引发动机的一些特性。内驱力源泉的丰富性使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多重性和灵活性。内驱力是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之一,作为学习者的内部因素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在教学中科学地运用这些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同时,不同学生个体内驱力结构的差异,对教学活动提出挑战。

文秋芳教授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翻译是语言输入和输出活动,是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没有语言输出的驱动,就没有学习者对语言假设的检验和反思,翻译能力就无法提高。

四、“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驱动”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首先,教师在翻译教学过程中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兴趣的培养,增强课堂教学驱动力。在教学中,引导提高学生对翻译的兴趣,让他们在翻译中寻找动力,只有这样翻译教学质量才能有效提高。对大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调查结果表明: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越高,成绩越好。对翻译兴趣的培养,要由简入难、循序渐进,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材施教,从简单的翻译练习做起,并渗透简单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在材料选择上尽量选择趣味性强或应用性强的资料,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开始轻松地完成任务后,逐渐就会对学习采取主动态度,学习积极性会逐渐提高。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找一些短句,通过教师提问、学生间互动的形式,激励学生用口头表达将听到的内容翻译出来,这种口语表达的翻译形式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的正确理解,增强翻译的趣味性,对落实到笔头的翻译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依据“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输入与输出的巧妙结合,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的同步发展。

其次,增加教学投入,增加学生课堂和课下锻炼的机会。教师在课前要精心选材,内容力求精益求精,语言教学就是在实践中学习、反复训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训练者,重视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结合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学时减少的状况,翻译训练应采取课堂和课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课堂上可以传授翻译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比较和评论译文。比较和评论译文可以训练学生评析译文的能力,从而提高翻译水平。具体做法是给出不同译文让全班学生比较,找出其不同之处,比较其优劣高下,找出恰当的译法。这样就摆脱了学生以往依赖教师给出正确译文的老办法,培养了学生动脑筋实践、评析译文的能力。将大量的练习放到课后完成,学生可以分成不同小组,通过小组活动完成各项任务,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分配相对简单的练习材料,学生间实行互评,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监督。小组为单位的翻译训练目的在于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提供相互沟通的开放环境,让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受限制,有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样不仅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还可以促使他们畅所欲言,进行充分交流。在大量的翻译实践输出力量的驱动下,学生将积累的知识及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再次通过翻译实践进行输出。苗菊指出“在翻译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由翻译结果转向翻译过程、思维过程、决策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策略能力、专业操作能力和心理素质,是学生在翻译实践中,体会认识自己运用的知识、采取的方法技巧、发挥的创造力,即综合获得的翻译能力”。

再次,改革评价形式,构建新型多元化的翻译教学评估体系。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教学评价理论与方法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推动教学改革有日益显著的作用。目前我校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没有独立的测试形式,只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部分,测试只是在大学英语期末试卷中占有很小的比例,对于独立的没有语境的短句做翻译练习,对学生的翻译水平并不能全面评估,这种围绕课程展开的翻译测试只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忽略了学习过程,这种一元化和静态化的评价模式难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翻译评价体系应更丰富、更饱满,平时监测应占有较大比例,成绩评估可采取师生讨论、小组评估、教师总结等相应的形式,将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进步程度纳入评估标准。教师还可以考虑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比赛、考级考证等方式来替代课程考试或计入部分成绩的方式。这种形成性评估有利于及时了解教学活动进展并做出调整,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对学生输出表现给予有针对性的反馈,确保学生语言能力的逐步提高;有利于监控学生某段时间内学习情况和努力程度。

五、结语

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指导下,把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拓宽知识面、培养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融合在输入、输出的学习过程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获得更广阔的空间。语言学习一方面要学会利用语言材料建构话语,表达思想,另一方面要从话语中学习新的语言材料,通过大量的翻译课程模块的输入与翻译技能的产出,构建学生独特的语言知识结构体系,进行更规范的输出。“输出驱动假设”凸显输出,并不是不要输入,也不是认为输入不重要。毋庸置疑,输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很重要,而且是至关重要的,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一系列的听力活动,能够不断地接触外语,获取外语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现在的问题是高校学生,在英语技能课程设置上仍以接受性训练为主,在表达性技能课时安排上仍存在不足的问题,高校英语教学重输入轻输出的理念要改变、要创新,坚持以输入为前提、为条件,以输出为目标、为终结。输入服务于输出,并要凸显输出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要改变过去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翻译教学中提倡翻译过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自我培养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思维过程,参与过程,评价过程,不断获得语言输出的驱动力。坚持强化以学生的輸入为前提,培养学生的应用输出为翻译教学目的,将学与用紧密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

[2]苗菊.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

[3]梁法丽.输出驱动假设下的华锐学院应用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

[4]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4.

猜你喜欢

输出驱动假设翻译教学大学英语
浅谈“输出驱动假设”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输出驱动假设对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输出驱动假设文献综述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