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市农业背景下农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改革

2015-09-10李永强

考试周刊 2015年81期
关键词:都市农业教学改革

李永强

摘 要: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现代化都市型农业的发展给农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需要对现阶段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现代化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为都市农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等方面入手,结合当今农业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农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都市农业 农业植物病理学 教学改革

现代化都市型农业是现阶段我国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现代都市型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随着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的进一步融合,为适应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在整个城市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紧密依托并服务于城市的、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农业生产和运行体系[1]。都市型现代农业除生产、经济功能外,还具有生态、休闲、观光、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且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生态、生活功能将会进一步得到强化。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高等农业院校主动适应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改造传统专业,对农科学生增加符合都市农业发展特点和方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在农科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符合都市型现代农业需求的人才成为广大教师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核心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农作物病害的症状、病害发生的基本规律与防治的基本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诊断田间作物病害并给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农业高产稳产服务,全国各大院校针对该课程的改革一直在进行并且取得成效[2][3],但是在现代都市型农业背景下的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过程仍较少涉及。现代都市型农业的发展侧重设施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种植作物不再是传统的玉米、水稻和小麦,而是侧重蔬菜和果树等作物,因此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改革需要紧密围绕都市农业的需要,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动手和动脑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

一、教学内容改革

(一)教学重点从大田作物转向果蔬。传统的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授重点侧重大田作物比如玉米、水稻、小麦和棉花等作物上常见病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而蔬菜和果树上的病害相对较少,往往不作为重点内容。但是在现代都市型农业中,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设施蔬菜比如西红柿、茄子和辣椒等和休闲观光需求的水果采摘园比如葡萄、樱桃和草莓等成为主要种植对象,因此教学的侧重点应该发生转变。目前蔬菜上主要发生的土传病害包括根腐病和线虫病,以及介体传播病害包括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害,果树上主要发生的葡萄酸腐病和霜霉病等,草莓白粉病和根腐病等应该成为课程的重点。

(二)防治方法上重点突出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愈加重视,都市农业中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应该优先侧重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副作用较少的防治措施上。都市农业中的大部分蔬菜和部分水果是在温室大棚中栽培,病害的发生主要与温室的高温高湿等条件相关,通过对植物病害发病规律的认识,从设施农业的角度出发,侧重通过调节设施微环境来抑制病害,同时结合微生物制剂等生防产品重点介绍。

二、教学手段改革

(一)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构建教与学交互融合的愉快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而学生在座位上昏昏欲睡,教学活动如“一潭死水”。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引入问题时就针对学生兴趣,在教学活动中适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互动,实现台上台下热烈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比如在讲草莓病害的时候,可以将鲜红透亮的健康草莓和发生白粉的草莓带到课堂,让学生有直观的视觉冲击,这样就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某种病害的病害循环时,教师将病害循环做成循环图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循环图中包含的信息,引导学生意识到其中包含的初侵染源、越冬/越夏、传播方式和有/无再侵染的四个层次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其独立思维能力。

(二)积极利用多种手段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中心,课程学习以教师讲授的形式为主,但是可以辅助视频教学、学生自我讲授等多种形式。比如在讲授线虫病害时,可以以科技苑栏目中对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彭德良教授的采访作为主要材料进行视频教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视频教学开始前应该把线虫病害中的核心问题抛给大家,让大家在视频学习后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同时在视频结束后对该视频中没有涉及的关键问题进行补充。在课程进行到大半部分,学生掌握农业植物病理学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后,可以将部分内容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查阅文献,制作PPT课件,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准备并在课堂上分享给大家,老师最后进行点评和补充。这样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又可以锻炼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展示自己的能力。

三、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改革不仅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进行,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相应改变。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手段,是教学的指挥棒,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客观评价学生成绩和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课程考核体系,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的病害都涉及,因此在课后针对课堂上没有讲授但又比较重要的一些病害,应该让学生自己学习,以课后作业的形式上交,并且老师应该认真批改并返回意见给学生,这些作业的完成情况也作为最终考核学生的一个方面。传统考核方式侧重教学内容的主观考试,这样学生死记硬背就能搞定,很容易产生考前突击的倾向,并且不能客观评价学生。因此,在考试的过程中应增加主观试题的比例,更多从整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角度考核。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农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过程进行变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但是改革效果还需要在都市农业发展的实践中检验。在此过程中会出现新的问题,需要从事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不断改革、创新,为都市农业的安全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史亚军,王秀德.关于北京地区发展现代化都市型农业的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3,18(2):121-124.

[2]高学文,王源超,邵敏等.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7,5:68-69.

[3]鄢洪海,李宝笃.《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成效[J].农业教育研究,2009,2:18-20.

基金项目:北京农学院促进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专项计划(BNRC&YX201415)。

猜你喜欢

都市农业教学改革
遵循五大发展理念,发展生态型都市农业
湖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路径研究
上海都市农业景观中的视觉效应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新常态下大力推进都市现代渔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