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程资源,提高思想品德课实效性

2015-09-10王玉顺

考试周刊 2015年80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实效性德育

王玉顺

摘 要: 丰富的课程资源,是青少年体验人生精彩,学习做人道理和做事规范的一个便捷途径,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有着其他教学资源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对于教师来说,如果能把好的资源推荐给学生,引导他们从正确的角度欣赏它,体味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就能让学生在洋溢着美和善的氛围中,构建知识体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关键词: 课程资源 思想品德课教学 德育 实效性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形式逐步多样,发挥交流的多了,表现展示的多了,课堂时常是一幅忙碌的景象,然而学生在一节课上到底掌握了多少?学会了什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呢?我们课堂教学实效性究竟如何?课堂教学有效性逐渐成为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下面我结合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优化课堂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有些教师为了迎合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内容实际,鼓励学生多探究、多合作、多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无所知,或答非所问,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因此,在课改的同时,我们要认真学习相关教学理论,明白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的要旨,并合理、科学运用。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达到教学设计的最优化,才不会搞花架子,流于形式,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高效。

二、合理调整教学顺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材的编写是有较强的逻辑关系的,内容是相互衔接、相互渗透的,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按教材的顺序渐进很有必要。但是千篇一律,不注重特殊性循规蹈矩有时也不符合实际。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边的课程资源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调整,则有利于强化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认清基本国策”第一框“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按照教材的编写顺序是由“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三板块组成的。学生不知从何入手,尤其在第一二目中从不同角度重复提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可是却分别涉及不同教学内容。这样不免让刚接触中国国情史的初三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认知能力,创造性地把目标题改为三大板块“成就——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办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在讲授中先让学生结合教材,完成第二目谈谈对自己所在城市、乡村的变化。由此放眼国家,让学生谈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由此引出取得成就的原因。这样就对原本教材中第一二目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糅合和调整,删掉了不必要的累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避免了第一二目中所出现的重复问题,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容易理解掌握。

教材的编写者在安排教学内容上有自己的出发点,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达到目标,以人为本,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调换和恰当重组,使其更趋完整、系统,便于学生思考和探索,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动力,而且有利于强化学习效果。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新课改落实过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效仿,“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有一条源源的小溪”,教学实践也说明了这一点:教师如果知识功底深厚,既涉猎广泛,又有专长,既掌握扎实的经典知识,又了解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动向与新成果,则能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师生共同交流、共同成长的乐园,才能使自己成为学生所渴望的睿智博学、风趣幽默的老师,才能使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优秀影片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可以丰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内容。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改进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的知识理论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在教育教学中营造一个民主、宽容、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心理环境,学生就会获得激励,产生探究欲望与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并乐此不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型课程。思想品德教学要以学生能够接受、乐于参与和能够促进思考、拓展体验、激发实践等有利于品德发展的方式进行组织,将课程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在需求,创造一个生机盎然的学习空间。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开发、选择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对文本资源、音像资源等不同类型的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使之为课程实施和教学服务。

四、利用丰富的电影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电影集表演、音乐、美术、文学于一身,能更生动、更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影响人们精神生活的非凡能力。优秀影视作品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是青少年体验人生精彩,学习做人道理和做事规范的一个便捷途径,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有着其他教学资源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早在70年前,爱因斯坦就曾在写给纽约罗里奇博物馆的一封信中说:“电影,作为一种对人类精神幼年时期的教育方法,是无与伦比的。因为电影可以使思想剧情化,这就比用任何其他的方法更容易为儿童所接受和理解。”著名人才学家雷祯孝教授指出,电影出世以来,已成为传播知识、开展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于教师来说,如果能把好地电影推荐给学生,引导他们从正确的角度欣赏它,体味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就能让学生在洋溢着美和善的氛围中,构建知识体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五、以信息技术手段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教育功能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是政治教学的目标之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必须注意将思想教育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国情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等。教师要把相关的内容渗透到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激发学生对党、对社会主义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从而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

总之,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实效,是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探索实践,需要学校及有关各方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加深思想认识,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将教学目标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实效性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