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服“失衡”倾向,构建“有效”课堂

2015-09-10卞宏根

考试周刊 2015年80期
关键词:失衡

卞宏根

摘 要: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出现,除了学生个人的原因之外,教师在课堂投入教学力度的“失衡”也是重要因素。要克服课堂失衡,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智力,推动学生共同成长,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失衡 培养情感 调动思维 启发智力

课堂教学“失衡”的重要体现即是学生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学生的基本功、领悟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意识等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另一方面,教师没能重视这些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对待学生一视同仁,采用同样的方法,提出同样的问题,教学对象侧重于优等生,也是导致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要克服“失衡”之倾向,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等生进行区分,以学困生为重点对象,培养学困生对数学的情感,调动他们的思维,启发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推动全体学生共同成长。本文围绕三个层面对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克服课堂教学失衡提出了个人见解,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建议和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情感为学生与知识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是推动学生探究和学习的重要引力。思维起源于情感,新时期的高中数学课堂不仅是知识交流的课堂,更应该是情感交流的课堂。传统教学中的讲解教学,以及学生的机械练习教学,都是毫无情感而言的逻辑活动,是没有思维的“左半球”脑力运动。而在课堂教学“失衡”的前提下,教师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先感受后表达”或者是“边感受边表达”,会让学生精力充沛,情绪高涨,能够调动起管理形象思维的“右半球”脑力运动,让学生的大脑“左右交替”,协同工作,帮助学生加快知识的“内化”与“深化”进程。如在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折纸活动:首先为学生分组,其次让每个小组都拿一个三角形的纸片,假设为△ABC,沿顶点A将纸片进行翻折,出现折痕AD,这时将已经翻折的纸处竖着放在桌面上,使DC和BD接触到桌面,随即让各个小组讨论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桌面与折痕AD是否垂直?②怎样折纸能够让桌面这个平面与AD垂直?这种带有游戏色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能够从动手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久而久之,激发了学困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情感也因此产生。

二、调动学生的探索思维

为了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实际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可避免地要为他们模拟日常的真实活动而创设教学情境,当这些真实的活动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会对自己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以及如何运用有初步的估计,同时对新知产生渴望探索的心理,并以此为推动他们走进数学世界。

如“双曲线”一课,笔者在设计这一课时采用了引导学生“观察、类比”的教学思路。首先,这一课与“椭圆的几何性质”类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引导学生观察双曲线的形状,继而尝试用归纳椭圆几何性质的方法,归纳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其次,引导学生探究的重点在于对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实轴、虚轴)、离心率(不深入的讲解)这一思路,以椭圆的几何性质为媒介,形成新旧知识交替,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围绕着四条主线:一是通过多媒体展示、与椭圆的几何性质进行对比、讨论、分析等方式为双曲线进行定义;二是探究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图像及几何性质;三是对双曲线渐近线进行发现证明,探索离心率的几何意义;四是列出例题进行讨论分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画龙点睛”式的引导策略,抓住问题的关键提出问题,以解答问题作为探究目标,从而引导学生循环渐进,在积极探索中逐渐揭开知识的全貌。

三、启发学生的智力

高中生的情感“爆发”带来的“后果”就是智力的开启,在特殊的环境中,情感将学生思维激活之后,他们潜在的能力与智慧亦会随之而来,这也是课堂教学的最大教育功效。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智力的方法很多,但知识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因此生活知识是启发学生智力的重要媒介。此外,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启发学生智力,教师可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实例,以此为跳板,引导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如此,更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智力大门。

如在学习“不等式的性质”时,在总结概念后,笔者发现有些学生了解得不够透彻,于是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2010年我国西南部发生旱灾,国土部计划在云南省打22万口水井,帮助找水,截止到2010年3月24日,已经打出50口出水井,如果按一天20口成井速度打井找水,那么需要多少天才能够很快完成此次救灾任务?如此,一个真实的生活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此时救灾捐水的重任仿佛就落在学生肩上,很容易就将学生带入“生活化”的数学场景中,不但引发了他们的情感共鸣,而且有效启发了学生的智力,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结语

课堂教学“失衡”是教师需要重视的一个现象,这种现象中隐含了很多因素,教师既要从“学”的角度了解情况,又要从“教”的角度寻找原因。因此,所谓“有效”课堂的依据不能是全班学生的平均成绩,而是全体学生共同进步,这是高中数学教师在以后工作中所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失衡
大学生人际关系失衡引发的危机及对策研究
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失衡问题的现状分析
转型期中国社会心态失衡现象评析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当前国民素质缘何参差不齐
试论门罗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青少年男女比例对青少年成长行为影响分析
试论高中招生失衡的原因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