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保险伦理困境与制度构建

2015-09-10邹晓抒

人民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伦理困境制度构建养老保险

邹晓抒

【摘要】社会养老保险伦理是探讨社会伦理与养老保险之间的关系,文章在总结社会养老保险伦理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养老保险呈现出的四大伦理困境:代际结构的供养保障困境、差异发展造成的制度伦理困境、价值追求带来的经济伦理困境和政府责任的行政伦理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伦理制度的构建对策。

【关键词】养老保险 伦理困境 制度构建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由此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社会整体的平均寿命得到了延长。然而,在现代社会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难题。

社会养老保险伦理的特征

社会养老保险伦理是从伦理角度对社会养老保险进行分析的相关理论,它探讨社会伦理与养老保险之间的关系,这二者之间既有借鉴也有攻讦,在互相影响与作用中形成了社会养老保险伦理规则。狭义的社会养老保险伦理主要就是指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各方能够遵循社会伦理价值规范,这实质上也意味着社会养老保险本身便具有伦理的合理性。社会养老保险的伦理性有以下几个特征。

社会养老保险伦理主要是一种代际伦理。代际伦理是人类社会代际相传间形成的伦理关系与规范的总和,它是社会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养老保险的伦理是一种代际伦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价值观存在代际差异。新旧社会差异的一个主要表现便是道德价值观的不同,传统道德价值观与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观代沟明显,二者被置于同一时空中碰撞和融合。在分析现代社会养老保险问题时,不能忽视代际之间道德价值观上的差异与代沟,只有这样才能够构建一个代与代之间能够相互沟通的体制。二是家庭伦理的代际变化。养老联结了亲子关系,这也使得社会养老保险伦理具有明显的家庭伦理特征,成为亲子沟通的一种途径,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目前进入社会转型期,原有的社会秩序被打破,新的社会关系正在形成中,这其中也包括新的家庭伦理关系。市场经济给传统家庭代际伦理带来冲击,并产生了诸多矛盾,这需要新的社会养老保险伦理来解决。三是可持续发展的代际公平。一个社会健康的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性,这主要又体现为代际的延续性。代际伦理是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也为其可持续性作出伦理论证。社会养老保险要想在伦理关系中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代际公平,这主要体现在纵向公平与横向公平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代际间的公平,而后者主要是指代内公平。

社会养老保险伦理是一种社会關怀伦理。社会养老保险伦理是一种关怀伦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养老保险制度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保障人的生命健康权为目的,尊重和体现人的价值,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

社会公共管理政策的制定既要解决社会公共事务中存在的问题,也要体现出社会的伦理精神与价值。社会公正意味着在社会中存在公平、正义、公道与人性。简单来说,公正是人类社会交往过程中最为基本的伦理规则,从现代社会管理来看,它又是政府管理社会事务时必须遵守的准则。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制定与落实过程中都必须注意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保证社会资源分配的均衡,这是社会公平、公正的体现,也是关怀伦理的根本要求,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就存在不平等的问题,其中城乡养老保险差距较大便是一个明显体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再分配,它主要解决的就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缓解社会矛盾。因此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非是为了聚集和生产财富,而是要优化资源配置。简而言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最终是为了改善民生,但如果在实践过程中不注重公平,那么就违背了制度设计的初衷,也难以实现最终目的,养老保险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将公平与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观。只有树立了公平、公正的理念,政府在进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才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公正的原则来要求自己,切实履行自身义务。

科学发展观要求社会发展实现“五个统筹”,并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重中之重,这也体现了社会发展公平的原则。我国目前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没有完全贯彻“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城乡差距过大依然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这也体现了我国社会关怀伦理价值的缺失。但这更进一步提醒我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体现社会关怀伦理,并将公平公正作为核心价值理念,这样社会资源才能够合理分配,政府也才能够在公众中树立权威形象。

社会养老保险伦理是一种规范制度伦理。社会养老保险是经过国家立法成立的,它由法律规范并受法律保护,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分。社会养老保险具有天然的制度规范作用,而所谓的规范制度伦理就是指制度本身符合伦理要求和道德约束。将伦理精神融入到制度建设之中,这使得社会制度获得伦理基础,具有了合理性,也是避免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的保障。社会养老保险是为了保障老年人的生活,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来源,这一制度具有明显的伦理目的,即养老与敬老的伦理。

我国养老保险的伦理困境

一是代际结构的供养保障困境。从我国目前的社会构成来看,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状态,社会养老压力较大。而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正在瓦解,家庭结构规模持续缩小,且子女大多与父母分居,产生了大量的空巢老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父母辈可以传承的生存资源较少,子女与父母之间失去了资源交换的平衡,子女甘愿养老的文化走向衰弱,代际均衡关系脆弱,养儿防老的养老观念也在逐渐弱化。这种纵向代际关系的弱化降低了代际间的互动,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加剧了老年人的边缘化,使之丧失原有的权威地位,也不符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悌理念。纵向代际关系的弱化冲击着原本的家庭伦理关系,还增加了老年人生活的不稳定性,影响了他们老年阶段的生活质量,这也不利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

二是我国的差异发展造成了制度伦理困境。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表现便是城乡二元发展的状况,这主要也是由于我国将城乡关系定义为工业与农业的关系而造成的。我国早期为了发展工业而牺牲了农业利益,为建设城市而不顾农村利益,这也造成了现代公共服务供给的二元结构,如在公共卫生资源供给上,2004年农村占有的公共卫生资源仅占全国的25%,农村人口的义务教育经费也仅占全国的23%。而在社会养老方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晚、覆盖范围不大且保障水平不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工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人口流动现象,而我国户籍制度的城乡不公,使得这部分群体也难以享受养老保险制度。

三是价值追求带来的经济伦理困境。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之后的发展中,社会建设实际上都在追求效率,这造成了城乡差距与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在养老保险制度上也存在不公平现象,如对企业人员与事业单位人员采取不同的养老金制度,这种双轨制表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起点上就不公平。养老保险的这种不平等的原因就在于社会过于追求效率而忽视了公平。但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最终会引起群众的心理不平衡,反而会降低制度效率。

此外,对于价值的追求造成我国经济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这最终导致区域、城乡发展差距较大,而经济资源配置的失衡又带来一些附加影响,如落后地区教育水平滞后,难以培养高素质人才,阶层固化,大量人员处于社会底层难以上升。而健康稳定的社会养老保险需要的是一个稳定而又强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来维系,这也是西方社会养老保险能够走在世界前列的重要因素。但我国由于资源的分配不均,中等收入阶层人数不多,而精英群体又缺乏责任意识,劳动者职业积极性不高,这都阻碍了底层劳动者向上层游动发展,也不利于社会财富向弱势群体转移,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失衡。

四是政府责任的行政伦理困境。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而这些复杂矛盾的背后实质是社会各方利益的调整。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它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协调各方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保证社会的平稳发展。我国政府为了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一直在不断进行精简机构改革,但在具体实践中却一波三折,往往是精简之后便在短期内重新膨胀,之后再精简,再膨胀,成为一个恶性循环,之所以会发生这种现象便是由于政府部门对自身利益的过度维护。

要想抑制政府过度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必须建立监督体制,对政府行为与官员权力进行严格的监督,防止以权谋私现象的发生。但我国的监督体系却存在很多法规漏洞,这使得监督部门在监督官员时出现无法可依的尴尬困境。我国作为问责主体的人民代表大会有监督权,这既是它的权力也是义务,但从近几年的人大监督实践来看,问责力度明显不足。问责客体不明确的问题,导致监督人员难以对违法官员进行有效监督,而问责程序的混乱使得追责过程复杂且耗时大、成本高,这也造成政府公信力的下降。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伦理制度的构建对策

妥善处理三大关系,科学设计养老保险制度。首先,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国目前退休人员已占在岗人员的三分之一,有专家推测,我国老龄人口将在2030年达到高峰,而我国到2050年则已经完全进入老龄社会。但与此同时,我国人口总出生率在降低,这意味着社会抚养费用将大大减少,这也减轻了社会保障和家庭的負担。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增长,这也意味着人类劳动时间可以相应延长,社会劳动力资源是增加的。可以说寿命的延长改变了老年的意义,老年人同样可以以他们的智慧、经验等创造社会价值,因此充分利用寿命延长这一积极要素来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其次,要处理好农村与城市的关系。在传统的农村伦理观念中,农民的人际关系与血缘和地缘关系密切,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的这种人际关系基础被打破,具体体现在养老方面便是农村社区养老功能的缺失。为此,政府必须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多功能的养老服务社区,尽快提升农村养老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最后,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其创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社会的和谐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而社会的失衡则会危急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协调社会各方利益关系,尤其是要满足弱势群体的物质生活需求,从而化解各方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建立以制度公正为前提的城乡统筹经济体制。社会养老保险伦理制度的社会关怀伦理特征要求它必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是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要解决城乡差距过大的问题,需要建立城市带动农村的长效发展机制,推动城市农村的制度并轨,保障农民能够获得更多发展机遇,享受社会发展成果。要推进城乡一体化,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如要加大对农村建设的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来带动工业反哺农业,实现以工促农的发展格局,增加农民收入,这样才能从经济上保障城乡居民的平等,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平等打下经济基础。

实行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养老保险运行机制。首先,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要坚持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的原则。社会管理制度的制定本身就是为了调节社会各方利益,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是如此,因此它必须调整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确保制度在运行过程中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公平,并效率最优化。但要注意到如果养老保险制度设计过于追求绝对的公平,则会造成大众对社会保障的依赖惰性,社会生产率必然下降;但如果过于追求效率,则又会导致不平等现象加剧,因此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均衡效率与公平。社会养老保险的核心是公平,它通过社会资源的再分配,来缓解经济发展不均衡所造成的贫富差距矛盾,从而起到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作用。而效率则是养老保险制度能够持续运行的保障,这里的效率是指养老金的运营效率,即养老保险能够通过养老金的管理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其次,要探索集中化的社会养老保险金管理模式。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想实现健康运营必须选择一定的基金管理模式,这也是养老保险制度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基金存在资金分散、规模较小等问题,这使得整个社会养老保险金运营效率不高,基金增值压力较大。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必须扩充养老基金规模,拓宽养老保险金的来源途径。我国目前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增加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但与此同时我国的保险资金管理却存在滞后的问题。我国可以借鉴国际养老金管理的经验,采取集中化的管理模式,将分散的养老保险金集中起来,通过专业的投资管理机构保障其投资回报,避免大量养老金在账户中沉睡、贬值的情况。

最后,要通过个人与集体利益的有机结合来建立高效激励机制,鼓励社会个体积极参保。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公共福利制度的一部分,社会成员必须分摊一部分成本才能够促使其运转。因此,要保证养老保险制度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保障资金的筹集。我国目前推行的新农保制度便是一个有激励性质的养老保险制度,它采取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集体补贴的方式,在支付结构上,新农保由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两部分组成,这意味着农民在60岁以后便能够享受国家发放的养老金,这就激励了农户参保。要构建个人与集体利益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通过公共财政进行补贴,并强化集体补助机制。此外,要想社会个体积极参保还需要提高集体的筹资能力,即要提高社会个体的经济实力,增加他们的集体财富,这样他们才具备了参保的物质保障与基础。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

责编 /张晓

猜你喜欢

伦理困境制度构建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论消费者后悔权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纠纷解决的路径选择
基层公务员政策执行过程中伦理困境及对策
潜在举报人秩序遵循伦理困境分析
本土文化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困境的研究
试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
宁养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伦理困境及反思
缴纳两份社保可同时享受两份养老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