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语

2015-09-10

人民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变迁共识建构

长久以来,中国是没有“社会”的,有的只是政府及其附属机构和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而如今这种模式或许不再适用。因此,目前应对个体化社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一个主流思路是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政府不再是唯一的社会治理主体,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基层自治组织以及个人都应加入到社会治理的行列中来,实现社会的协同治理。

—周长城 叶闽慎

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重要价值理念即在于“良法善治”。这既是法治精神的核心要义,也是现代社会治理的本质使命。当前,虽然社会治理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是尚未对“善治”作出更直接的回应。尤其是作为对长期浸淫于“管理”状态的纠偏,人们对治理过程的重视有加,但对于治理的最终状态似乎有所忽略。

—陈 朋 张明军

简单的讲一个社会的共识是不可取的,我们只能够寻找、建构一种相对多数人的共识,既占主流地位的共识,寻找大多数人的精神公约数,如一种绝大多数人认同的核心价值,一种大多数人赞成的集体意识和基础性的规则意识。社会治理的共识是随着社会结构转型而变化的。

—朱 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经济专门化以及难以适应的社会变迁,早已使传统社会变得秩序缺失,正处于变迁之中的中国社会,要建构一种现代的信仰、文化方式与社会秩序。文化及其信仰赋予急速变迁的社会经验以意义和象征,这就成了中国社会治理的软实力及其基本目标。

—李向平

当前,城市的交通堵塞、环境污染、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等急难重症给城市发展带来重重困扰,使城市管理者常常陷入左支右绌应对乏力的境地。深入认知中国经济社会急剧转型时期所出现的城市病问题,积极探索遏制与治理城市病之方略,是必须直面的挑战,也是优化国家治理之要务。

—黄健荣

互联网对社会生态的改变,在很多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互联网和大数据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以前不可能具有的条件和能力,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问题。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政府方面应先准确辨别言论的性质和动机,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积极应对。

—罗 俊 罗教讲

猜你喜欢

变迁共识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数字解读 DIY世界的精彩变迁
BEIJING CONSENSU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d education(Ⅲ)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变迁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