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特征探析

2015-09-10齐福荣秦琴

考试周刊 2015年91期
关键词:发展特征新建本科院校

齐福荣 秦琴

摘 要: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经历了跨越式发展,进入世界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新建本科院校在这一阶段应运而生,并且目前在高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上几乎占据我国普通本科教育的“半壁江山”。本文通过对新建本科院校自评报告的文本分析及对合格评估中的专家鉴定意见等进行梳理,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近年来的发展状况与显著特征,并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合格评估 自评报告 发展特征

一、新建本科院校新发展

为了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我国通过整合、提升、升格等方式大力发展新建本科院校,从2000年至2015年,新建本科院校(不含独立学院)达到403所,接近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的一半(不含独立学院),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格局(如表1)。

2014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普通本科在校生约为296.10万人,占全国普通本科在校生数(1541.07万人)的19.2%[2]。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质量直接关系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总体水平。这一院校群体的发展定位是什么?是摒弃高职高专的老路,另起炉灶,朝学术性、综合化发展,还是延续高职高专的应用性、职业性,建设应用型本科?这是新建本科院校持续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高教发展历史的回顾与追踪发现,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下,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必须注重内涵建设,打造学科和专业特色,朝应用型本科发展,采取错位发展战略,形成互补优势,才能为自己赢得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事实上,许多新建本科院校主动响应国家经济社会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旗帜鲜明地提出服务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尽管如此,新建本科院校仍面临三重转型难题:一是专升本以后如何适应本科教育教学的难题,二是从单一的人才培养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全方位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题,三是从传统本科学术型教育向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转型难题。

2012年以来,教育部多次召开会议,组织专家开展调研,共商新建本科院校改革与发展大计。教育部于2013年6月发布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2014年1月,教育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座谈会在黄淮学院举行。同年4月,178所高校聚集驻马店,以产教融合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和“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150多所高校加入“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在国内掀起一次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小高潮[3]。特别是2009年以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开展了针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合格评估工作,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二、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特征分析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自2009年到2015年,对新建本科院校开展了合格评价,本文通过收集部分新建本科院校自评报告进行文本研究,并通过网络调研、实地调研等方式探析了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近年来发展状况,分析得到了如下特征。

(一)区域(行业)性特征的服务面向明显

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为地方性院校,地处非省会城市。近年来,这类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日益明晰,特别是主动为区域(行业)服务的办学定位明显。通过文本比对发现,这些学校在服务面向、学科专业设置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体现明显的区域(行业)特色,注重为区域(行业)发展发挥人才培养、应用技术开发作用。在专业布局上,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体现出地方经济、产业和文化特征;在服务面向上立足所在城市,满足地方/区域经济/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的需求;在学生就业上,招生以本地及周边地区生源为主,毕业生大多在就学所在区域(行业)及周边地区就业,对促进经济社会建设和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龙岩学院明确提出“立足龙岩、服务海西、面向基层、紧贴行业”。在学科与专业布局上,以机械类、材料类、动物医学类为重点,大力发展应用性学科。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突出

顺应国家经济社会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部分高校主动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首先,在学校发展目标方面,在已经通过合格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中近1∕3的学校在发展定位上和人才培养定位上明确了“应用型”三字。与之相匹配的,这些高校推进了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方式改革,实行了相应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以百色学院为例,该校面向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根据行业岗位群需要的技术体系培养人才,对人才规格提出普遍要求,即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爱岗敬业,踏实肯干。

(三)与业界合作的办学模式受到重视

新建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其人才培养必须注重与业界的合作,学生必须到业界的实际环境中感觉、认识、理解和实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产学研结合、高校与社会教育资源深度合作与共享的要求,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无不体现了国家对合作教育的倡导。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走合作教育之路的办学模式日益受到重视,他们或依托地区重点产业,或面向对口行业,办出自己的优势与特色。这种模式打破了学校、专业、课程、课堂和教师隶属的边界,通过学校主动、政府牵动、业界随动,实现共同目标的融合,高校与业界相互支持、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形成了资源共建、互利共赢的局面。例如,重庆科技学院与中石油、重庆钢铁集团等8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人员培训、订单式人才培养,校友会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纽带。

(四)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由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德文Fachhochshule,简称FH)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有很多相似之处,且在办学过程中取得较大成功,因此我国很多大学特别是一些新建本科院校纷纷借鉴其办学经验。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的课程体系以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教学内容不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而是强调知识如何运用于实际生产。例如,合肥市先后与德国奥斯那布吕克市、罗斯托克市、韩国瑞山市结成友好城市,合肥学院和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合作,效仿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建设,课程体系设计注重以专业为导向,以学科为支援,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依据业界对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打破学科壁垒,整合课程内容,构建课程体系,强化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并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按照从业岗位(群)设置若干专业方向,体现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质养成的科学统一。

(五)培养过程注重实践

据统计,新建本科院校各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的比例平均为27.68%,理工农医类专业略高,其实践教学占总学分的平均比例为29.16%,而人文社科类专业只有26.29%①。实践教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11]2号)的要求,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累计学分(学时)要达到相关规定②。通过对新建本科院校自评报告的文本分析,发现这些高校采用多种途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持续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加强实践教学指导队伍建设,通过政策引导高水平老师指导实践教学,并聘请业界专家指导实习实训等方式,切实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六)师资队伍结构走向多元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大量有生产、管理和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要有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有能力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创新创业或开展社会服务。因此,许多新建本科院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引进、培养、培训政策,优化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职称结构,努力造就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多元化”教师队伍。从2010到2013年,新建本科院校中双师型专任老师的比例持续上升(如图1)。

(七)服务导向的管理理念和制度深入人心

与“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及省属重点院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在生源竞争上不具备优势,为了在高等教育市场中体现竞争力,这些高校往往在学生发展和就业服务上下足工夫。国际上普遍强调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位(students-oriented)[4]。近年来,许多新建本科院校根据生源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和服务,加强学生学习指导(如图2),帮助他们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拓展其个性发展,培养就业意识,增强职业适应性,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在管理理念和制度上都体现出以人为本,为学生发展与就业服务的管理理念(如表7)。

三、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条件改善、学生及社会评价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我们仍然应该看到,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新建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还很不完善。引导新建本科院校建设并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保障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开展合格评估的重要目的。十八大精神倡导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逻辑起点就是高校如何对自己的管理体制、人才培养负起责任。然而,尽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在众多新建本科院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质量监控没有形成体系⑤。表现在:一是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不够,质量监控队伍建立还不到位;二是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标准没有明确,很多高校质量标准并不健全;三是对什么是质量监控体系的问题理解不够,把对监控体系某个环节的重视当做质量监控的全部;四是质量监控反馈与改进不到位,内部评估制度没有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统尚未形成。

其次,我国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行政管理扩张的惯性作用等,高校自主办学及自治能力与信心都略显不足,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还有待完善。我国引入质量管理理念并运用于高等教育领域的时间相对较晚,从“管理”到“治理”理念的转变,如何发挥高校自我管理的功能,高校需进一步落实办学自主权,面向社会办学。一些高校已习惯依赖于行政命令式的监督管辖和对外部评估要求的被动应对,而缺乏主动承担教育质量责任的信心和动力。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应真正面向社会办学,接受社会监督与问责。

最后,新建本科院校应突出学校内涵建设,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学生需求及自身校情,制定凸显自身特色的质量标准,使高校真正成为一个有灵魂的个体,形成符合自身办学特色与定位的质量文化,实现大学使命的更新与进化[5]。

注释:

①资料来源: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监测报告(2013年度)》,第76页.

②教育部的基本要求是: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不低于20%,理工农医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不低于25%.

③资料来源: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监测报告(2013年度)》,第17页.

④资料来源: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监测报告(2013年度)》,第89页.

⑤资料来源: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监测报告(2013年度)》,第22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新型大学新成就——百所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4.

[2]2014年教育统计数据.教育部网站[OB/OL].(2015-9-22)[2015-5-30].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4/

[3]“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报告[EB/OL].(2013-11-30)[2014-3-10].http://www.moe.gov.cn/.

[4]吴岩,主编.国际高等教育保障体系新视野[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

[5]张应强,苏永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反思、批判与变革[J].教育研究,2014,5:20-27.

项目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建本科院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对策研究”(基金号:HB13GL060)。

猜你喜欢

发展特征新建本科院校
广东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特征分析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包装设计的发展特征(1978—2000年)——消费心理研究
产学研相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