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语文试卷命题的一点思考

2015-09-10张雪

考试周刊 2015年91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高中语文

张雪

摘 要: 考试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试卷的质量高低是每次考试成败的关键。试卷命制必须明确考查的内容和范围,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和过程性。阅读命题必须尊重文本、尊重考生,保证命题的客观性和开放性。作文命题必须考虑学生的经验范围,保证公平性和人性化。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试卷命题 教学思考

考试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功能很多。它既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又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它既能帮助学生及时矫正学习中的错误,又能促进教师不断地调整教育教学活动。考试直接制约着学生学习的心态,考试的成败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学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而试卷的质量高低则是每一次考试成败的关键。

以下,笔者结合这几年担任备课组组长的命题实践,谈谈在高中语文试卷命制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必须明确每次考查的内容和范围,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和过程性。

一般情况下,考试的内容范围必须在教学的内容范围之内,考查的目的必须与课程目标保持一致,考题的设计必须依据语文课程目标和具体的评价任务,试题的难度系数要依据课标和考纲来确定,不能太难也不能过易,各类难度的试题所占比例要恰当。因此,命题的基本原则应该就是“教什么,考什么”,“怎么学,怎么考”,要让“考”与“学”相互衔接,使考试成为学习内容的延伸,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过程性。通过考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矫正、巩固、强化,进而推动学生下一阶段的自主学习。

具体做法是在每个阶段学习之始,都制订出具体明确的教学计划,并要求本组老师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在每次阶段性考试之前,都给学生一份复习提示,让学生对考试范围、内容、题型、分值做到心中有数。命制试题时严格按照复习计划执行,消除传统考试“考”与“学”脱节的弊端。这样的考不仅考查了学生阶段学习的情况,还训练了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更让真正投入学习的学生尝到了努力学习的甜头,激发了他们下一阶段学习的热情。

比如,名著阅读教学一直是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问题。教师导读固然重要,但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往往缺少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心理浮躁,加之大部分名著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甚远,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有针对性的考试便成了名著阅读教学的杠杆。在高一上学期,我们利用四次大小考试,对《红楼梦》前80回进行了梳理考查。每回考试指定20回,并配备相应的练习,留出一定的阅读时间,每次考试名著考查严格按照阅读范围命题。经过一个学期的考查,学生对《红楼梦》前80回有了基本的了解。随着阅读的深入,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厚,很多学生没等老师布置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将剩下的内容读完了。这样,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内驱力就由追求考试分数的功利性变成一种自发的审美需求,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阅读能力随之提高,审美品位自然不断提升,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就成为一种自觉,水到渠成。

二、必须尊重文本、尊重考生,保证阅读命题的客观性和开放性。

文本阅读是语文考试考查的重点内容,但考查阅读能力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文学作品里作者思想情感的流露表达往往是曲折隐晦的,读者的理解因人而异,阅读测试要按照考纲的考点命题,二者难免有出入。我们经常会看到有关文章作者答不出用自己的文章出的阅读题的报道。韩寒就曾称不会做用自己文章出的高考题,作家王蒙多次参加中学语文标准化考试,最好成绩不过60分,孙绍振教授曾坦言辅导不了女儿的初中语文作业。

在平常的课堂阅读活动中,阅读对话呈现为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三种形式,而考试中的阅读活动则有特殊的形态,表现出很强的受限性,既不允许存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也受到特殊限制,教师只能以试卷命题者和阅卷者的身份参与对话。基于以上两点,教师应该在充分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考生的角度出发,客观科学地命题。阅读命题通常有两种思路:一是以文本为先,在学生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命题,问题的答案能从文本中找到依据;二是开放性的,考查学生的理解、探究能力,要让学生回归自我,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在意蕴。

高中语文阅读命题不仅要让学生读懂文本,能从文中找答案,更要鼓励学生理解感悟,对文本作出多元解读。要实现阅读的开放性,命题者必须从考生的角度出发,深入体察考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准确把握文本中的哪一面、哪一线、哪一点能够契合考生与文本对话的原始期待,激发考生与其对话的愿望,找到对话的最佳切入点巧妙设问,激活考生与文本相关的生命体验,促使考生对文本积极感悟、内化、转换,实现积极、正确的文本意义的多元建构。只有调动发挥考生主观能动性,才能使考场阅读顺利进行。

三、作文命题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范围,尽量做到公平性和人性化。

作文几乎占语文试卷分数的半壁江山,是所有考题中最具主观性的,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合理,作文命题更应该追求公平性原则。公平性首先表现在作文题目要让所有考生都有内容可写,并尽可能让考生能够畅所欲言,真正能让考生有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作文题目、材料的说明要尽可能使所有考生都有相近甚至相等的体验了解,不能出现因为生活区域、生活经历、家庭条件等不同而导致有些考生熟悉有些考生不熟悉的情况。以材料作文命题为例,既不能在材料的思想内容上给考生太多的规定限制,制约考生的自由发挥,又不能因材料的提示太过朦胧而使考生茫然无措、无从下手。

其次,高中生的眼界更开阔,价值观更多样化、个性化,作文题目不应该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实用倾向,应该与考生的生活接轨,尽可能人性化,让考生抛开种种包袱和顾虑,说真话、抒真情、道真理,真实地展示自己的写作水平。

下面,笔者就结合几次考试的作文命题谈谈如何让作文命题人性化问题。

让作文题目多点温暖的情味。在高一上学期月考中,我出了一道作文题“一路上有你”。“一路上”让很多学生回想起刚刚结束的初中生活,想到了和老师同学同甘共苦、一起欢笑一起拼搏的日子,也让很多学生想起了十多年来亲人朋友的陪伴、爱护、支持,学生内心的珍惜、留恋、感恩或者是悲伤、遗憾、后悔,通过作文题目被引导出来,学生对作文题目有了真情实感,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为作文题目创设特定的情境。触景生情,临境生思,是人类正常的情感思维活动,也是一种写作能力。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情境,既可以将他们带入写作的情境,又可以激发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例如,《又是一年秋风起》,“秋”成了故事的背景画面,学生很容易产生联想:在这样的季节里容易产生怎样的情绪?这样的背景下会发生什么故事?自己的人生中是否有和秋天相关的特别记忆……只要学生愿意联想下去,就会有无限的写作空间,就会获得更多的写作灵感。

给作文题目留下理性思考的空间。让学生逐步学会理性思考,要注意以中学生的视角来命题。十六七岁未出校园的孩子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不必要求思想深刻,境界高远,只要他们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诉诸笔端,谈谈自己的真实体会,发表一些真实看法,做到文从字顺,事具意全,就是好文章。例如高一下学期的月考,我给了学生一道作文题“丢失”:我们不经意会丢失某种小物品、一把钥匙、一支水笔、一枚硬币……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丢失的何止这些呢?学生可以由丢失有形的东西想到无形的东西,再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丢失,丢了之后该怎么找回来。命题对学生有理性思考的要求,却不必刻意求深,学生写起来不仅有话可说,而且有理可讲。

出好一份试卷对考试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能否考出学生真实水平的问题,更关系到能否将把教学引向何方的问题。高中语文命题要尊重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考试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语文考试的正面激励作用,力求通过考试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和鼓励推动他们学业的不断进步,通过更多开放性的、联系生活的试题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后雄.高考命题公正的现实困境与两难选择[J].教育研究,2008,08:24-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