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全球化时代中国民主自信问题的几点思考

2015-09-10刘少东

理论导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三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化

刘少东

摘要:民主自信是全球化时代中国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现实问题,其本质在于在全球化背景下坚定中国自己的民主信仰而不为“西方民主”所惑。中国的民主自信实际上是西方逼出来的“中国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立足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自信。增强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自信的关键,是要筑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这“三个支点”。

关键词:全球化;“三个自信”;中国民主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立自强

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3-0030-04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主自信研究”(13A03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应对西方民主输出的战略对策研究”(14XKS025)。

作者简介:刘少东(1963-),男,河南卢氏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哲学。

当今时代,中国要在西方主导全球化的背景下抓住全球化的机遇,也必然要在西方主导全球化的背景下应对“西方民主”输出的挑战,这是一把“双刃剑”——为了用好全球化的机遇而必须增强全球化时代中国的民主自信。從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民主自信实际上是西方逼出来的“中国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立足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自信,而增强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自信的关键,就是要筑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这“三个支点”。

一、民主自信:全球化时代中国必须高度重视的大问题

一般来说,在国家层面上,自信是全球(国际)比较的范畴,通过全球比较形成国家强弱的概念,然后凝结在国民心理上,就形成了民族国家层面上的自信。民主自信即属于国家层面上的自信,是通过全球民主比较而形成国家民主优劣的概念,然后凝结在国民心理上,就形成了国家层面上的民主自信。在笔者看来,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自信的核心是制度自信,而制度自信的关键是民主自信,只有通过提出和阐明民主自信这个命题以揭示中国制度自信乃至中国自信的本质,才能使中国在全球化时代既利用全球化的机遇而又不被全球化的挑战所击垮。

中国自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自信以及十八大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以来,关于“中国自信”的认识域就在不断地扩展和延伸,其中在政治领域里就有了“民主的自信”“‘中国式民主’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自信”等情感表达语和初步的概念表述词,这实际上已经接近于提出中国民主自信这个完整的概念了。但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中国民主自信这个问题的研究还十分薄弱。因此,在十八大提出“三个自信”的基础上,加强对中国民主自信问题之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出中国的民主自信问题,与全球化背景有密切关系。虽然,中国不是全球化的提出者,但自上世纪70年代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化以来,全球化就成为中国的机遇,也成为2008年美国爆发华尔街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的机遇。“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化时代的现实,这使中国有理由相信全球化对中国不是“阴谋”,而是“机遇”。

问题是中国在全球化时代不能只见“机遇”,而不见“阴谋”。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西方主导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化隐藏着西方的一个“阴谋”——通过全球化把非西方阵营的国家“化”掉——从而实现全球资本主义化,这就是西方提出和推动全球化的初衷。但是,作为规律性现象,西方又不能完全左右全球化的进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反而使中国在全球化中崛起——成为把西方“阴谋”转化为中国“机遇”的一个成功的“案例”。这使西方在不能改变全球化进程的情况下,会加紧利用全球化的主导权对中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而苏联解体后的战略重点是“民主输出”。

西方利用全球化的主导权而对中国进行“民主输出”,这会动摇和瓦解中国的民主自信,而一旦失去民主自信,中国利用全球化机遇而取得的经济成就就可能毁于一旦,这样一来,西方的“阴谋”就得逞了。为此,我们必须对西方的“民主输出”战略保持警觉,并以民主自信加以应对,否则中国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所“化”掉。必须注意,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民主自信,并不是要中国反对全球化,而是要中国进一步用好全球化。实践证明,只有看清全球化过程中西方的“阴谋”,中国才能进一步用好全球化。对中国来说,现在不是要不要利用全球化,而是要规避利用全球化的“风险”。这个“风险”就来自于西方主导和推动的全球化的“阴谋”之中,在今天集中表现为西方的“民主输出”战略;相应地在中国,就必须有针锋相对的战略,这就是中国的民主自信战略,即以中国的民主自信战略应对西方的“民主输出”战略。这实质上是说,提出中国民主自信这个概念并不是目的,提出以中国的民主自信战略应对西方的“民主输出”战略才是目的,因为只有运用这个战略,西方利用全球化而把中国“化”掉的“阴谋”才能破产,中国利用全球化实现中国梦的“风险”才能破解。

当然,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主自信这个问题,虽然与西方的“民主输出”战略有关,却并不是要一概地不加分析地反对西方民主,我们要反对的是那种自以为是、强加于人的片面化、极端化的“西方民主”。伸而论之,中国的民主自信既不是民主自大,以为中国是社会主义新型民主,就认定别国的民主都是旧民主,就可以拒绝借鉴别国的优秀民主成果;也不是民主自卑,以为中国在历史上没有民主,就认定别国的民主都是好民主,就可以离开中国国情谈民主,甚至照搬别国的民主,特别是西方的民主,而是既不表现出民主自大,也不表现出民主自卑的良好的民族民主心理素质和民族民主精神状态。这样一来,中国民主自信在全球化背景下实际上就表现为对本国民主的坚定信仰和对国外民主的勇于借鉴之统一,本质上就是要处理好本国民主和国外民主的关系。而处理好这个关系的原则应当是: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二、中国民主自信:全球化时代西方逼出来的“中国问题”

实践表明,全球化是客观力量,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的重要平台,中国在新时期利用这个平台实现了发展,赢得了赞誉,这是因为中国在全球化中没有失掉自信。世界上有些发展中国家利用全球化这个平台不进则退,反而垮掉了,这是因为他们在全球化中失掉了自信。失掉了自信,就等于没有了自立自强,所以必然成为别国的附庸,垮掉也自然顺理成章。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没有失掉自信而有些发展中国家反倒失掉了自信,这里的自信,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民主自信。对中国来说,民主自信在本质上是西方逼出来的“中国问题”。

全球化是因为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也包括政治上的联系。政治上的联系,比如中国在联合国中维护世界和平的权威作用,“911”事件后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反恐合作以及和国际社会一道坚持的比如反走私、反毒品、反腐败的国际合作等,也包括参与国际维和、联合军演、军队互访、打击海盗和海上搜救等军事合作等等。但政治上的联系不是建立在共同市场(国际)和共同规则(WTO)之上,而是建立在不同的甚至完全对立的政治制度之上,这样一来,政治全球化就不像经济全球化那样是一个真命题,而是一个伪命题。中国政治教科书里为什么只讲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而不讲政治全球化和一体化?这是因为在实践中世界各国很难做到政治全球化和一体化。伸而论之,到底是谁的政治全球化和一体化?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美国的还是中国的,资本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等等,很难达成一致。同时,政治全球化和一体化必然要达成共识,到底是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这缺少统一的基础,因此只是一厢情愿,纸上谈兵而已。特别是在充斥民族主义、恐怖主义、新殖民主义和意识形态对立的当今世界,政治全球化谈何容易。

但是,中国不讲政治全球化和一体化,并不等于西方不讲。比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以全球领导者自居,一直在通过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向世界各国兜售政治全球化和一体化。只不过,这样的政治全球化和一体化,实质就是美国化和西方化。对这样的政治全球化和一体化,中国不仅不讲,而且还要抵制。正是由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抵制,政治多极化正在成为全球化时代的现实。中国如何抵制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的政治全球化和一体化?说到底,就是要坚定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现在的问题是,在西方主导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针对性是什么?就是西方的“民主输出”战略。由于这个战略,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坚定中国的民主自信。

从道路自信看,中国道路内涵丰富,是包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一系列道路的总称,其中政治道路是根本。政治道路本质上是民主道路,这既区别于历史上的封建专制道路,又区别于现代西方民主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体现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道路。西方不承认中国的民主道路,认为中国的民主道路是专制道路,并要求中国放弃党的领导,实行西方的多党制、三权分立和一人一票,认为这才是中国的民主道路。西方公然践踏中国的民主道路,核心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谁都知道,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很可能至今还在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之下,又何来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中国民主道路。西方否定中国的民主道路,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把中国引向民主的道路,而这是优于西方民主的道路,正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才在人类进入21世纪后发展得比西方更快更好。当然,由于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民主道路不会因为西方的否定而改变航向,但会因为西方的否定而瓦解一些国人的民主道路自信,在这种情况下,坚定中国的道路自信,就集中体现为坚定中国的民主道路自信。

从理论自信看,中国理论既是科学的,又是民主的,是科学性和民主性的统一。从科学性看,中国理论的源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它不仅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被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理论;中国理论的根基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在成功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从民主性看,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反而在中国取得胜利,在西方一些人看来,这是马克思主义缺少民主性的证明。其实马克思主义和专制毫无关系,是真正的人民民主的理论。当然,西方否定中国理论的民主性,主要还是因为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苏联解体后,西方敌对势力试图用他们的“民主理论”否定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在这种情况下,坚定中国的理论自信,就集中体现为坚定中国的民主理论自信。

从制度自信看,中国制度是中国道路、中国理论的制度化形式,因此成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根本保证。西方把民主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立起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性,说到底是为了颠覆中国制度。中国制度是当今世界上非常先进的制度,其中公有制为主体、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等,是这个制度的基本框架,而最集中的体现是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它的实现形式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因为实行的是一院制,所以不同于西方的两院制;它的优点是议行合一,而不像西方那样,议行分离,相互牵涉,缺少效率。中国制度是包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其中政治制度具有根本性。中国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制度。西方敌对势力试图通过否定中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性,给中国政治制度扣上“专制”的帽子,这不仅是在否定中国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也是在否定整个中国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坚定中国的制度自信,就集中体现为坚定中国的民主制度自信。

总之,在全球化背景下,针对西方的“民主输出”战略,中国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实际上表现为坚定中国的民主道路自信、民主理论自信和民主制度自信,综合起来,就是坚定中国的民主自信。这样一来,民主自信就成为全球化背景下西方逼出来的“中国问题”。

三、坚定中国民主自信:全球化时代应对西方“民主输出”的立足点

人类进入民主化时代要早于全球化时代,但在全球化时代仍然拿别国的“民主”说事,这是苏东剧变后西方的一大发明。由于涉及到对中国民主的诘难,所以全球化时代中国的民主自信,必然成为西方逼出来的“中国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固然不能拒绝学习和借鉴西方的优秀民主成果,但立足点必须是对中国的民主自信。

对中国的民主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自信,这是全球化时代中国民主自信的立足点。中国的民主化要晚于西方,这甚至可以说是在西方打开中国门户之后开启的。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选择民主,可以说是被迫之举。同样,中国不走西方的民主化道路也是被迫的。因为“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所以中国选择民主而没有选择“西化”,可以说是经验之谈。由此决定了中国的民主是一条新路,这条新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化道路。西方把民主化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立起来,显然没有看清中国的民主化是一条新路。实际上,中国的民主自信就是建立在这条新路上。

全球化不能改变中国的民主化新路,以及在这条新路上形成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自信,但西方利用全球化试图动摇乃至瓦解的就是中国的这个民主自信。西方作为全球化的提出者和主导者,通过全球化向世界各国输出“民主”,已经搞垮了苏联,并进一步搞乱了世界,之所以在中国没能得逞,是因为中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这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自信源自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但也和西方的强盗逻辑有关。如果没有近代以来西方对中国一贯的侵略、围堵和敌视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自信又从何而来?

同时必须看到,作为全球化的提出者和主导者,西方又不能完全左右或改变全球化进程。中国不是全球化的提出者和主导者,却能在全球化中脱颖而出、迅速崛起,就证明了这一点。这就是说,西方利用全球化搞“民主”输出,但不能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自信。原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坚不可摧的基础。

首先是人民性基础。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命,也是中国民主真实性的体现,一旦异化为有钱人的游戏,就和西方的民主没有什么区别了。由于中国民主的这种本性,中国的民主自信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之中——成为民心所向,而建立在民心基础上的中国民主自信,是西方无论如何动摇不了的。

其次是国情性基础。中国的民主是沿着民族民主、人民民主、法治和人权民主的方向逐步向前推进的,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发展道路,具有渐进性和增量性相统一的特征,体现了中国民主发展的特殊运动规律。而按照特殊运动规律要求建立起来的中国民主自信,由于符合国情,所以也是西方动摇不了的。

其三是先进性基础。虽然中国的民主是外来的,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民主而没有选择资本主义民主,是经过先进和落后的全球比较而作出的科学选择。在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在某些方面确实还存在不足,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光明的前途,这使中国民主在总体上优于西方民主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而建立在先进性基础上的中国民主自信,同样是西方动摇不了的。

其四是自主性基础。中国的民主是后来的,但后来者居上,这反倒成为中国民主的优点。在历史上,中国不仅是西式民主的后来者,也是俄式民主的后来者,但既没有西化,也没有“苏联化”,就是因为中国的民主是自主的——是中国人民自主选择的结果。而建立在中国人民自主选择基础上的中国民主自信,更是西方动摇不了的。

其五是改进性基础。中国的民主是不完善的,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和学习借鉴外国的民主经验,中国的民主将日趋完善。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民主不可战胜,并不是因为中国的民主十全十美,而是因为中国倡导的这种改革和学习借鉴的时代精神。而建立在改革和学习借鉴这个时代精神基础上的中国民主自信,西方又如何能撼动的了?

其六是传统文化中的民主性基因。由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反封建成为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思想战线上的重要任务,但不能以中国历史上没有西方那样的民主传统,就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定没有民主性基因。实际上,“尽管中国古代没有近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但在有些思想家的著述中及其他记载中却有不少带民主性的成分,在制度设施方面,也存在一些可资借鉴的东西。”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改变这一切的?就是绝不照搬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这样一来,西方就把矛头指向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方法是通过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拿掉党的領导这个支点。一旦拿掉这个支点,西方搞垮中国的阴谋就实现了。因为在西方看来,这不是一般的支点,而是核心支点。而在中国,这更是核心支点。因为没有这个支点,中国就会退回到近代史上的无政府状态:军阀混战、四分五裂和民不聊生,这也正中西方的下怀:乘乱渔利、搞垮中国。所以对西方来说,民主只是一个借口;而对中国来说,民主是核心价值观,这里的唯一的共识是:无论西方还是中国,都看到了党的领导是核心支点。正是由于这一点,西方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的民主对立起来;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中国把党的领导和中国的民主统一起来。在全球化时代增强中国的民主自信,首先就是要把党的领导和中国的民主事业统一起来。

在“三个支点”中,人民当家作主是根本支点。西方的民主越来越远离它的古希腊的民主源头,已不再是人民的权力,而变成了少数人的(权力)游戏。西方不谈中国民主人民权力真实的一面,而大谈中国民主形式不足的一面,这是让形式吃掉内容,是对人类民主真实性的公然践踏。中国的民主则克服了西方民主的“形式”主义,突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科学内涵;由于这一点,它成为中国民主自信的根本支点。当然,我们也不能由此排斥西方民主的一切“形式”。中国不搞多党制、三权分立和一人一票,并不表明中国的民主不讲形式,但不是普选一种形式,而是反映人民当家作主的多种多样的形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必须克服民主形式不足的缺点,以凸显民主内容真实性和丰富性的优点。在全球化时代增强中国的民主自信,就是要在更加注重民主实质的基础上——把民主的内容和民主的形式更好地统一起来。

在“三个支点”中,依法治国是方法论支点。邓小平指出:“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邓小平把民主和法制结合起来,使中国在新时期告别人治民主(文化大革命的“大民主”)而进入法治民主的新阶段。当然,这也是西方民主优秀成果的一个表现,但更是新时期中国民主改革的一个亮点。西方有意回避中国的法治进步,就是要从根本上否定中国民主的法治支点。西方越是这样,就越说明中国的民主进步离不开法治的支点;在法治的支点上推动中国的民主进步,把西方的法治优点转换成中国民主改革的亮点,就能巩固和发展中国的民主国家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民主自信必须依靠依法治国的方法论支点,在这个支点上,中国的民主才能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在全球化时代增强中国的民主自信,就是要坚决依靠法治推动中国的民主进步,进而把中国的民主进步和法治进步有机结合和统一起来。

必须看到,在全球化背景下,上述“三个支点”不是彼此分离而是相互连接的,而且这种连接是在尊重各自地位和功能差异性的前提下——通过各支点之间的彼此联合和优势互补而形成有机统一体,这使支撑中国民主自信的“三个支点”实际上成为一块“整钢”,从而成为奠定中国民主自信的牢不可破的基石。在这个基石上,中国民主自信将坚不可摧,进而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对西方“民主输出”战略的“中国战略”。

参考文献:

[1]孙哲.窗下人语——民主的自信[J].南风窗,2006,(5).

[2]杨学博.“中国式民主”的自信与定力[N].人民日报,2014-03-19.

[3]薄明华.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自信[J].电子科学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16).

[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0.

[5]李铁映.论民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刘奇葆.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几点认识[J].求是,2014,(20).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9.

【责任编辑:黎峰】

猜你喜欢

三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化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从“三个自信”看“四个全面”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