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教材习题 成就精彩课堂
2015-09-07陈国良
陈国良
以前的数学教学,教师一般只重练习轻指导、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质量、机械重复,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效果不好,而且还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经过新课改以来的数学教学研究,有效利用教材习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有效性、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习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材习题的有效利用价值,有效引导和积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努力成就精彩课堂,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小学数学教材习题的有效利用策略。
一、注重习题中蕴含的规律
小学数学教材习题蕴含着一定的规律性认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一般情况下,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通过练习题自发感悟到习题中蕴含更深层次的知识,当然还有更多的学生需要教师指点才能体会到。所以,教师要认真思考每个练习题隐藏的知识点,设计好恰当的问题,以便在讲解时启发全体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如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练习十二的第1题:
教学这道题时,当学生计算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积极交流自己的做题想法,发现积的变化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这样的教学,既能加深学生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合理性认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二、注重计算题中的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简化笔算,加强心算,增加估算”的要求。教材中经常出现先估算再笔算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能自觉地利用估算方法来判断自己的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为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创造条件。
教材中当学生初次接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612÷18)时,他们可能会一筹莫展,不知如何计算。其实,试商的过程离不开估算:把18看作20,612里最多有几个20,商就是几,通过估算再进行试商,找到计算的突破口。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熟练试商的能力,要经常让学生在计算前先进行估算。
如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十六中的第9题:
先说每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再在□填上商。
这些题的估算,不仅能帮助学生确定商的大致范围,为每次确定商的位置提供思考方向,也可避免学生在计算中写错商的位置,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在学生学习调商的过程中,仍可以经常性地练习估算。除了“说说商是几位数”的问题,还可以增加“说说商的最高位是几”这样的要求,提高学生对商的判断能力,化解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试商的方法。学生在口算、笔算和试商、调商的过程中会不断积累经验,试商的准确率也会越来越高。
因此,在计算教学中,使口算、笔算和估算相互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突破难点,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笔算和估算综合能力。
三、注重思考题的延伸
利用教材习题延伸新知识是产生新习题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种能使学生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习题的延伸能够营造一个独立探究的情景,通过把数学知识和实际材料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十八中的第7题:“7+□=10 10+□=12 11+□=13”让学生通过填写未知加数的练习,巩固简单的十几加几(不进位)或减几(不退位)的计算,为后续计算学习做准备。与前面的同类型练习相比,本练习去掉了直观图并需要逆向计算,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的理解和认识。其中第一小题“7+□=10”为10的加法练习,为后续进位加减法做准备。从上面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我们通过延伸,不断产生新的习题情境,让学生始终处于思考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注重实践活动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数学教材中的实践型练习题十分重要。此类习题有这样一些特点:内容体现针对性,安排的实践型习题都针对教学内容,适时适量;要求体现实践性,学生须进行一定的数学实践活动,才能达到或完成题目的有关要求;方法体现自主性,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学生完成实践型习题,能帮助巩固所学习的知识,还能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如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数学对“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学乐园”进行了重新编写,游戏中一共有23个题目,包含了前6个单元所学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下棋”游戏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做事情要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在“下棋”过程中,学生学会调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常见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同时感受梳理知识的重要性,体会整理、归纳知识的好处,初步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倾听习惯。
深刻理解教材练习题的重要价值,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应加强教材习题的探究,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其通过师生共探的方式展示,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教材,突出教材的基础地位,同时有利于减轻学生无效的学习负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责任编辑 陈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