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百会及涌泉穴治疗输液反应观察及护理

2015-09-02冯颖红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寒颤涌泉施灸

冯颖红

(广西柳州市中医院,广西 柳州545001)

2003年来,我们用艾灸百会及涌泉穴治疗输液反应收到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4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男34例,女30例;年龄22~68岁,平均4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临床表现为多在输入液体100~200mL时突然发生寒颤,继而出现高热反应,少数可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出现气急﹑胸闷﹑喉水肿等。

2 治疗及护理

治疗组当输液出现发冷﹑寒颤反应时,立即停止输液,马上给予艾灸治疗,点燃艾炷,同时对准百会﹑双侧涌泉穴悬空或用灸架固定温和灸,待患者难于忍受温热时改用雀啄灸法,直至寒颤缓解消失为度[1]。对照组出现反应时也立即停止输液,肌内注射非那根25mg。两组在肌肉注射或艾灸后均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并准确记录寒颤持续时间,体温继续上升的最高温度,体温下降至正常(小于37℃以下)所需时间。

施灸时将3支艾条同时点燃,也可两个人同时操作,一人灸双涌泉,另一人灸百会穴,若只有一个操作者也可用灸架夹住艾灸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灸,随时询问患者感受,调整施灸距离,使局部有湿热感或累灼痛感为宜。持续施灸15~30min,最后用纱布清洁局部皮肤[2]。

3 疗效标准

显效:10min内寒颤停止,无发热反应。有效:10~20min内寒颤停止,仅有低热(37.5℃~38℃)。无效:寒颤停止时间超过20min,并有中度发热(38℃~39℃)。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后发热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发热比较 例(%)

5 典型病例

张某,女,58岁。以左侧肢体偏瘫1个月入院,入院诊断中风后遗症,予5%葡萄糖液500mL加入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点滴,每分钟45滴,当液体输入150mL时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寒颤不能自主,四肢欠温,心率加快,每分钟95次,每分钟呼吸23次,血压正常,考虑为输液反应,立即中止输液,同时点燃艾条,温灸百会穴﹑双侧涌泉穴,8分钟后寒颤逐渐缓解消失。测体温36.8℃,无发热反应,仅有轻微疲乏感。

6 讨 论

《针灸大成》认为“身热取涌泉”,“灸寒热之法……巅上一穴灸之”,百会穴属督脉经穴,位剧巅顶,能贯诸阳之经,功以益气升提。涌泉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为救阴苏厥之要穴,是脉气所出,可引导风阳,气血下行。两者合用,有补肾固本﹑调气回阳之功效。《医学入门》说:“热者灸之,可引郁热之气外发。”温灸百会﹑涌泉既可温热散寒,又可引发里热之外越,故寒颤发热之症随灸而解[3]。

输液反应是外源性或内源性致热原为主引起的变态反应,以寒颤﹑发热为主症,伴口干,四肢欠温,脉数。为里热炽盛,阳气不得外越,阴阳失和之证。寒颤是由于皮肤血管收缩,体表温度下降,皮肤冷感受器受到刺激,冲动至中枢而引起,导致散热的明显减少;寒颤同时也是一种全身性骨髂肌不随意的周期性收缩﹑会引起产热量的剧增,所以输液反应的热在皮肤,寒在骨髓。而艾灸疗法是一种热辐射反应,可调整机体各系统的机能活动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其实质是温热刺激的结果,通过刺激皮肤感受器,进而影响组织细胞的生化代谢及神经系统功能[4]。而非那根的主要药理作用是抗过敏,适用于I型过敏反应,其半衰期长且对致热物质引起的输液反应作用甚弱,且肌内注射还可引起局部疼痛,产生恶心﹑嗜睡﹑口渴等。艾灸百会﹑涌泉穴能缓解输液反应的寒颤,并且能较好的中止或减轻寒颤之后的发热反应,与非那根比较疗效更好。

[1] 冯曰珍,傅承桦,张希玉.按摩艾灸涌泉穴解除术后寒战的临床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0,15(6):366.

[2] 王宇华,杨长森,汪一定.艾炷灸对大肠杆菌内毒素致热家兔体温及微循环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9):541.

[3] 张青元,胡淑萍.艾灸机理研究现状与探析[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5):47.

[4] 冯新为.病理生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90.

猜你喜欢

寒颤涌泉施灸
村庄
张涌泉《<金瓶梅>词语校释》手稿
中暑
高热大鼠不同程度寒颤模型的构建
艾灸后那些奇怪的反应
艾灸的烟气对人有害吗?
盛开在阳光下的寒颤
电针“百会”、“涌泉”两穴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行为与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
小剂量长托宁、地塞米松用于减轻剖宫产术中寒颤的临床观察
自灸“足三里”延年又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