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彩时刻唱大戏”

2015-09-02石军江徐琴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数学

石军江+徐琴

摘 要:在减负高效教育新政的课改形势下,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导学稿”“预习学案”“学案稿”等已经在教学改革中走进了数学课堂,走进了数学学习的模式中。在学生有类似于“学案稿”等学习辅助载体的前提下,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也应转变观念,不再“满堂灌”,而应学会“精彩时刻唱大戏”。

关键词:数学;自主式;学案稿;数学课堂

一、数学课改背景

在减负背景下,课堂讲求优质高效已经成了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学生互动、合作交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新课改的大潮中,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洋思中学的高效课堂经验等得到了很大的宣传和借鉴。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预习学案”“导学稿”“自主式学案稿”之类的学习载体已经在一些课改学校中唱起了主角,走进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中,走进了数学课堂。当数学课堂教学除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除了设备先进多媒体的直观演示等教学方式外,还要求学生自主、有效地借用“学案稿”时,他们又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当数学学案稿的编撰、讨论和练习等引领着教学的一系列程序切切实实地走进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改革后,作为教师,应该适时转变观念,不是被动地接受或机械地去改变我们已有的教学模式,而是智慧地让它在数学课堂中成为点睛之物,从而有效地组织教学。

二、问题提出

自主式学案稿走进数学课堂后,学生预习数学内容在前,倡导自主式学习,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上又该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在课堂上起到重要的引导学生、引导教学的作用呢?教师当然不再是“一言堂”或“满堂灌”,因为学生有“学案稿”、有预习,显得教师更像“照本宣科”;教师也不能采取“0+45”式的“几乎不讲”,因为学生不同、内容不同,课堂还是应该创造和发掘精彩。因此笔者认为,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用睿智的双眼和敏感的数学学科教学技能去发掘课堂的“关键之处”,善于抓住课堂中的“精彩时刻”,在“关键之处抹重彩”,“精彩时刻唱大戏”。

三、数学课堂中生成的“精彩时刻”

1.设问之时

设问即“设置问题”。数学的学习,是思维运动与发展的过程,“问题”是点燃思维运动的火花,是认知结构得以不断发展的源泉。数学学案稿在引导学生开展预习和自主学习过程中已经设置了一些关于课堂内容的数学问题,学生大部分会按这些问题开展自主学习,找到问题的答案。但也因为此,当学案稿从学习依辅的载体渐渐演变成必须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之时,学生在面对自主学习中出现的数学问题时会侧重于“找”答案,而非自主探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一节课的本质数学问题或核心问题重新设置,结合学情,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七年级下册“分式的加减(1)”一节内容中,学生从学案稿的自主预习中了解到“同分母分式的加减”类似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不难理解同分母分式加减的法则: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但分式的“同分母”比分数的“同分母”显然要复杂。如何凸显?教师设置了以下问题:(1)运用此法则的前提是什么?(分式的分母相同)(2)与是同分母吗?与是同分母吗?(3)第(2)问中的分母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写成同分母?这样,学生在比较中从本质上认识同分母分式,解题时不盲目落笔,这样的设问也能把教学的难点有效体现。

2.疑问之时

我们都知道有“学问”一词,要学就要问,教师提出问题旨在引导或释疑,而学生如果能提出问题,则更大程度上是为了了解和提高。两者提问的目标对象不同。哈佛大学有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学生的问题越多,创造的欲望就越强;反之,问题越少,创造的动力也就越小。在我们的《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意识。因此,教师在有意识地设问之余,也应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质疑的问题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引导。教师要善于发现和珍惜学生的每个疑问。如七年级下册“分式的加减(2)”中,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回顾了同分母分式相加减的法则,也了解要把异分母分数相加减,首先要进行分式的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学生能理解通分的依据是分式的基本性质,如果能准确找到最简公分母,那么问题就解决了大半。可是怎么找最简公分母呢?学生提出了疑问。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异分母分数通分方法,回顾分数中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方法,类比到分式的通分,通过寻找“与”,“与”,“与”的最简公分母,归纳出寻找两个分式。最简公分母的不同类型和通分步骤,把疑难问题有效化解,同时渗透类比思想方法,把原有知识与新知识有机融合,让学习变得容易而流畅,学习成就感得到提升。

3.错误生成之时

美国学者布莱恩·邦奇认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尤其每个人学习的过程中更会犯错误。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的错误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宝贵资源。教师应该逐渐养成利用学生错误资源提高

数学教学能力,加强数学教学效果的习惯。我们还是以“分式的加减”一课为例,学生了解了法则,却总是得出不一样的“答案”,错哪儿了?我们应该慢下来,让学生把自己的过程呈现给大家,告诉他:“有理”的错误也是学习知识的宝贝!鼓励大家在相互比较和验证中寻找错误:是“括号”的问题,还是“符号”的问题;是书写的问题,还是计算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从中得到借鉴,学到自己还不曾遇到的新问题的解决方法。

4.思维闪光之时

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认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知过程。在新旧知识的交接融合中,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会有认知和理解方式的差异,对新知识的理解也会停留在不同的程度。当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认知深入过程中,发生了新旧知识衔接上“差异”或是发现了问题解决的独特路径,那是值得一提的“思维闪光”点。如笔者在听一位同行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一课时,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了通过边的特点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即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或是“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或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来判定平行四边形。有学生小声嘀咕了一句:“怎么一定要从边的角度去判定啊,角行不行啊”,老师因为课堂时间限制,没有加以展开。但如果能顺着学生的设想,给出角的特点,如“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一组对角相等,一组邻角互补”或“两组邻角互补”等,让学生思考,展开讨论,并适时点拨,让学生更深入意识到:通过角的特点也可以来判定平行四边形,可以将四边形“角的特点”转化到“边的特点”,从而得到结论。

四、如何唱响“精彩片段”

1.学会先倾听后开唱

数学课堂倾听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彼此认识、彼此尊重的第一步。《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而对教师来讲,在学生已经开展了自主学习之后要优化课堂,组织课堂,更需要倾听。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倾听是为了理解,而不是仅仅为了评价。教师在倾听学生讲话时,要注意去倾听学生讲话时的思考和表达系统,无我地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并正确地过滤信息。在倾听的同时,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对教材内容各抒己见。在学生回答、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有选择地进行知识点的强调和拓展,让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凸显重要作用,学生也就更乐于听讲。

2.学会加设华彩乐章

乐曲中的“华彩乐章”,往往指的是精彩的音乐片段,是体现该乐曲精髓的部分,也可以指其中的特色部分,通常华彩乐章都会比其他地方难度要高。数学课堂学生经过学案稿的自主学习后,教师更要学会加设课堂上的“华彩乐章”,让课堂充满生机。

例如,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初学习“完全平方公式”时,对于公式的推导理解较为容易,而在实际的计算中,总是容易写成“(a±b)2=a2±b2”,如何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和易错点?我们课堂上把理解公式和记忆公式作为重点。首先教师通过数形结合,“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右图的面积”,理解公式的几何意义,进一步明确公式。然后让学生通过一组模仿练习:

(y-7)2=______;(7-y)2=______

(-y-7)2=______;(7+y)2=______

让学生在练习和比较中理解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实际上是用了换元思想,两数和与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可以得到统一,归纳出记忆方法:“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两倍中间放”,学生在朗朗上口的口诀中理解并记忆公式,为进一步应用公式打下基础。

教师给课堂加设的“华彩乐章”,可以让教学重点得到强化,教学难点得以突破,也让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内容得以升华,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3.架设“滑音”,优化衔接

声乐中有一种表现手法叫作“滑音”,指的是音乐进行中的两个音之间不直接作音程的跳跃,而是在两个音之间,依序连续演奏两音中间的无数个音高作为连接,有滑行的感觉。一般加上滑音时会感到较为感性圆滑柔和,也会使乐曲更加简明而清新。对于一个数学老师来讲,课堂驾驭自然流畅,也犹如善用“滑音”。学生在数学学案稿的自主学习下,已经对一节课有了一个大致的框架,教师若机械地按学案稿开展教学,只会让课堂死板而无生趣。如何把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新知识有效衔接,把学生自主学习所得内容与教师需强化补充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把数学知识和技能顺利衔接,教师要学会“唱滑音”。首先是课堂衔接语言的应用,其次要注重教学环节的衔接。如在教学“分式的概念”一节内容中,临近下课时,在了解学生有没有疑问时,一个学生小手举得高高,展示了一个习题,“当整数取什么值时,分式的值是整数?”习题仅作为自选题,但是学生提出了提问,说明他们有兴趣挑战难题。怎么引导学生呢?这个题要求整数,学生解不出,遇到的问题关键是什么?联系本节课,学生了解了分式的值,教师提出了一些过渡问题。这样学生在教师的衔接问题中,由易到难,把原有知识和新知识有机结合,直至问题解决。

总之,数学学案稿走进课堂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走在了教师课堂讲解的前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有效组织教学,用心展现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负有重大意义的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只要不断探寻、遵循其规律,科学合理应用各种教学媒介和载体,不断发掘教师和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潜力,持之以恒,定能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的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叶平.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J].江苏教育教育研究:理论版,2012:12-15.

2.裴光亚.面对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考:关于教学研究[J].中学教学教学参考,2008(11):1-5.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张杰中学)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数学
我们爱数学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