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式排球和硬式排球对高校女生普通体育课教学效果分析①
2015-08-30邓强松荆楚理工学院湖北荆门448000
邓强松(荆楚理工学院 湖北荆门 448000)
软式排球和硬式排球对高校女生普通体育课教学效果分析①
邓强松
(荆楚理工学院湖北荆门448000)
当今社会发展背景下,身体素质已经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排球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始终推崇的是硬式排球,而女生心理、生理特点难以适应难度较大的硬式排球,使得体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软式排球的出现,以其轻便、技能要求低等优势受到了大学女生的关注。该文将对软式与硬式排球对高校女生体育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软式排球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并提出推广软式排球的相关建议。
软件排球 硬式排球 高校女生 教学效果
近年来,全民体育号召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就排球教学而言,已经逐渐由传统硬式排球转变为软式排球。软式排球球体较软、体积大,对运动者要求不高,且具有较强趣味性,与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高校女生身心特点相契合。作为一项新型运动,软式排球尚未全面普及。对此加强对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对体育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软式排球的优势,为后续排球教学和学习提供更多支持。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选择研究对象
从某学院2012级排球选项课中随机抽取女生班级,且两个班级均无排球基础,将一个班级确定为实验班(A班),一个为对比班(B班),分别对两个班级进行硬式与软式排球教学。在实验之前,采取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等形式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不存在明显性差别,故认为实验样本具有有效性。
1.2研究方法
为了提高实验有效性、真实性,该文将采取文献资料法:从网络、书籍中查阅关于软式排球运动的文献资料,为实验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数理统计方法,主要借助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并对比两个班级的统计结果。教学实验法,结合两个班级进行的软硬式排球教学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学时后,采取同样的方法对两个班级进行测评[1]。
1.3实验流程
第一,按照同等教学进度由一位教师授课,而差别在于实验班学生要采取软式排球基础知识和技能,对比班学习硬式排球知识与技能。
第二,实验周期结束后,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进行测试,具体包括传球、垫球等内容,同时在测评时,要坚持针对性原则,如就实验班而言,应将软式排球安排在前,硬式排球安排在后。
1.4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结束后,对比两个班级的成绩,就传球技能、垫球技能而言,实验班较为优异,且差异显著性超过0.01。
表1 两班软硬式排球成绩对比分析
软式排球中,传球技术对手型、用力要求并不高,即便学生不具备较为深厚的基础,但是仍然能够利用手指等缓冲力量将球柔软地传递出去。因此通过对总体数据观察可以看出,对于高校女生来说,能够快速掌握排球传球技术,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当中。
在垫球学习过程中,手型和用力要求较高,如果忽视对用力等细节的控制,排球难以按照既定的轨道运动。所以在教学中,将会加强该方面的练习,在此基础上,不仅能够提高垫球教学规范化水平,还能够增强垫球的稳定性,为后续深入学习作好铺垫。
由于软式排球自身体积较轻,在空中的运动速度相对较慢,能够给予运动者更多的准备时间,十分适合初学者学习,使得实验班的学习兴趣等显著提升,进而影响到测评成绩。
然而,相比较硬式排球来说,软式排球球体较软,发球的力量等较易被分解,使得球的飞行速度也会下降。而女生技术不成熟,存在上下肢体不协调问题,导致球不易过网,对此就发球技术成绩而言,对比班的成绩相对较高,但是二者成绩差异显著性并不高,在可控范围内。
1.5教学比赛效果分析
在教学中,采取每球得分和三局两胜制,对来回球次数进行统计,能够发现软式排球比赛效果更为突出,具体来说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球的往返次数。基于软式排球自身特殊性,促使球的往返次数较多,实验组5.2次/球,而对比组仅为2.9次/球,平均为2.6 次/球。二是比赛时长。软式排球技术难度较低,一传到位率更高[2]。因此比赛时长更长,最长时间为每局40 min。而硬式排球却相反,要比前者每局少15 min。三是软式排球更适合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能够消除学生对排球学习的紧张感和惧怕感。可见,软式排球能够显著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效果,更适合高校女生学习。
2 在高校女生普通体育课教学中推广软式排球的相关建议
当前,排球教学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部分,而推广软式排球,能够扩大体育活动范围,有利于该项活动的普及和推广,特别是高校女生这一特殊群体,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2.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排球教师是推广该项活动的关键,由于软式排球在高校教学中起步较晚,师资相对匮乏。虽然有一批专业的硬式排球教师,但是二者存在一定差别,要想真正大范围推广软式排球,需要从师资
7 解决对策
解决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问题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立法和政策上的支持,引进保险制度。
应针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进行专门立法,或在《教育法》《体育法》中增加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规定,提高开放的强制性及义务性。尽快出台相关配套立法及管理细则,以利于法律的执行。引进保险制度,政府为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提供保险保障。
(2)采用多元的管理模式或引进专业管理团队。
根据学校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学校在体育场馆开放的管理过程中选择适合本校的管理模式。可以学校自己来管,也可以委托给专门机构管,也可以和机构合作进行管理。
(3)对现有的场地设备进行升级和改造。
改造、改善和提高现有学校体育场馆基础设施,通过一馆多用,充分发掘利用本校固有场馆资源的多方面功能。整合学校体育资源,提高社区居民的健身效率和使用率,扩展健身场馆容量。
(4)经费上给予保障。
国家应对开放体育场馆的学校给予补贴,应允许学校在体育场馆开放中获得部分收益。学校体育场馆的收费可以用到场馆的管理与维护中,对于承包经营的,在税收上应适当减免。
(5)建立安全防范机制规避风险。
各部门应互相协作,共同做好医务监督和体育技术指导的宣传工作,建立应急机制,预防并能及时消除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治安和疾病的隐患。组建监督和评估小组,负责对场地、器材及开放效益进行评估督导,不断总结经验,推广典型示范的做法,使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工作不仅取得社会效益而且取得经济效益。
(6)引进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规则制度。
将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工作纳入“示范学校”“重点校”文明社区及单位考核的考核体系和总体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期进行评估。对创新工作做法、形成先进管理模式和产生显著社会效益的学校给予物质精神双重奖励。
[1]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S].北京: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2005.
[2]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OL/EB].http://read. sportpaper.cn/zgtyb/html/2014-12/26/content_320724.htm,2014-12-26.
[3]杨风华,肖楠楠.从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供求中探讨公共利益实现路径[J].湖北体育科技,2014,33(2):101-104.
[4]孔庆波,崔瑞华.居住分异背景下社区体育场馆布局的非均衡发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9(1):11-15.
[5]刘新光,刘新征.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现状与管理模式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1):78-81.
[6]吴碧红,施文忠,戴伟民,等.“海西”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发展对策研究——以福建地区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8):88-90.
[7]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9]谭仲秋.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后伤害事故处理的法律基础[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2):35-37.
G842
A
2095-2813(2015)12(b)-008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5.082
①邓强松(1974.3—),男,汉,安徽淮北人,硕士,荆楚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