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5-08-27郭卉
郭卉
【关键词】 体育教学;德育;渗透;意义;原则;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4—0063—01
一、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1. 体育和德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将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中是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将德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中,犹如生命注入了强心剂,使体育课堂气氛更加形象、生动、活泼、有力,更有利于提高成绩。从表面看,体育是学生锻炼身体和掌握技能的教学形式,但从学生的思想情感变化来看,体育教学往往饱含着意志的磨练、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完善及各种优良思想品行的铸练,由此可见,体育教学中蕴含着德育,德育又融于体育教学之中。体育和德育在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2. 体育课程的自身特点为实施德育提供了方便和可能。体育教学中,师生接触最直接,感情交流最方便,这就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了解学生思想状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一场球赛,能让学生同心同德,考虑如何利用技术战术战胜对方。基于体育教学这一特点,体育教师对学生直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会非常适时生动和有效。
3. 体育课教学内容在不自觉中承载着德育功能。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经过泛化、分化、自动化阶段,要达到动作定型就要付出很多的体能,而练习中产生的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等生理感觉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如怕苦、怕累、怕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有意识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二、体育教育中实施德育应坚持的原则
1. 指导性原则。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要将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传授为中心,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新型教育模式。由于体育教学的诸多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在确保必要的“三基”教学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学生掌握锻炼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帮助其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
2. 主体性原则。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求知体,他有自身的内心需求,教师不应该纯粹地“传授组织”教材,“指示”学生活动,而应善于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摸清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仅要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激发学习智慧与能力角度来设计教学进程,还要以把握体育教材内容的规律特点,来科学地安排教学环节与步骤、教学任务与内容,创设出独具风格又能体现德育功效的体育课的结构模式。
3. 整体性原则。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不能顾此失彼,因小失大。教学中还应注意将学生的各种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便促使全体学生的德育素质快速有效提高及全面和谐发展。
4. 及时性原则。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思想行为上出现的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教育,决不能姑息迁就。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应抓住时机,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对错误的表现和倾向,要立即指出并加以纠正。
5. 系统性原则。体育教师渗透德育的过程中,应制订一个长远的计划,注意阶段目标与衔接、课程的过渡和联系,使德育贯穿到教学全部过程,使德育工作成效得到最佳呈现。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
1. 言传身教,以饱满的热情和足够的关爱感染学生。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专业技能和强烈的“敬业精神”,更要具备扎实厚重的教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和师表形象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对事业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也会启迪、感召、引领学生,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体育教师的教学中来。
2. 严慈相济,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师不仅应对学生严格要求,同时还要尊重信任学生,体育课上,男生好动,常常发生违纪现象,女生腼腆胆小,往往一个动作做不好,心情压抑,影响练习。如果教师总是以一副严厉的面孔说教,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产生对立情绪。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应该灵活地安排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教师在这段时间内就可以辅导没掌握动作技术的女生。与此同时,男生的好动愿望也可以得到满足。这样做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 把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贯穿始终。教学中,中长跑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体操、障碍跑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球类或接力跑比赛可以培养学生团结进取、勇敢顽强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师应很好地结合这些材料的特点,渗透意志品质教育。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胜利时,教师不仅要及时总结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还要让学生回味胜利取得不易,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通过比赛,教育学生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主人翁责任感。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