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厌学心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015-08-27王红艺
王红艺
【关键词】 高中生;厌学心理;调查结果;原因分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4—0023—0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社会各界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日益突出,然而国内一些调查表明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到初中学生的30%~40%,有些地区的现象甚至更加严重。在这些心理问题中厌学心理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学业进步和健康成长,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值得关注,并应着力解决。本文以厌学心理的研究为切入点,从总体上对厌学心理进行了阐述。
一、高中生厌学现状调查结果
1. 男生普遍比女生存在更多的厌学情绪。男生有厌学想法的占66.5%,女生占58%,但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受到学习科目、厌学场合、扩招影响、升学、教法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厌学行为。
2. 厌学表现的年级差异显著,高二年级学生的厌学表现最为严重。部分学生对高中生活、学习不习惯,初高中反差过大,由于自身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学习等诸多原因使得部分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很大。所以,进入高二以后各种自身学习问题集中表现出来,成为导致厌学的重大诱因。
3. 扩招、就业、家教、升学、教法等因素都对学生厌学行为产生影响。
二、高中生厌学原因分析
1. 缺乏目标、理想及学习动力,这是产生厌学的最主要原因。进入高中的中学生,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认识不到学习的意义,因而也就没有学习动力。人生目标的迷茫,理想的缺失,懒散、无恒心、无毅力等因素严重地影响着中学生学习的效率。
2. 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因方法不当,影响成绩,因成绩不佳而失望,因失望而倦怠,因倦怠而厌学。
3. 消极的情绪体验。不少学生对考试成绩的高低缺乏正常心态,常因一次失误而一蹶不振,失去信心、失去动力,缺乏屡败屡战的抗挫能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因此而产生的自卑、无能和失去信心等,加剧了学生出现厌学情绪。
4. 教学方法不当,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有待提高。有些教师教学方法枯燥,观念落后,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还有部分教师性格粗暴蛮横,对平时表现不好或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或采取鄙视的态度,加剧了学生对学校、班级、学习的不满和反感,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5. 校内外学习环境的影响,包括学校的课程设置、学校管理、大学生就业难、家长期望过高、高考无用论等外部因素,都诱发了厌学情绪的产生。
三、应对策略
1. 内部动机的激发与培养。通过调查我们认识到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没有动力,因而帮助高中生建立一个明确而适当的学习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好奇与探索,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勇于探索的精神,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来说要提高“给”的艺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增长技能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从而把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而且能保持下来。
2. 改善学习环境。当前我们要着眼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一定要尊重学生,尤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要加强校风、班风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鼓励引导学生提高自律水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家校联系,学校和教师应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引导家长注意发展孩子的个性特长,克服溺爱和苛求的心态,客观评价子女。
3. 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著名教育家班杜拉强调:多次不断成功使人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而且这种效能感还会泛化到类似情景中去。而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作为班主任和代课老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并对结果进行适当评价。通过反馈,学生可以及时知道自己在学习上取得了多大进步,多大程度上达到了目标,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提高自我效能感。对于进步比较明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适时的鼓励和表扬,尤其对于“学困生”更应如此。
4. 归因训练。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成就动机水平高的学生在失败时往往把原因归于努力不够,即使失败也不灰心,不会产生无助感。成就动机水平低的学生在失败时往往把原因归于能力不足,认为努力也不能带来相应结果,易产生无助感。由于学困生往往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导致产生习得无助感,造成学习积极性降低,为此对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可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训练使其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努力程度,并让他感觉到努力是有效的,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从无助感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探究与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为GS[2010]G0931)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