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三步入手培养语感

2015-08-21晏文强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联系生活语文教学

晏文强

【摘 要】语感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培养语感能力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熟读熟背,初步感知语感;品读结合,扎实培养语感;联系生活,升华延伸语感。教师要将语感培养和传授语文知识结合起来,将理性的语感化为感情的训练,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高度,提高他们准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感能力 熟读熟背 品读结合 联系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109-0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这是语文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吕叔湘老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培养语感能力作为教学的突破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步入手。

一、熟读熟背,初步感知语感

学习一篇文章首先是要读懂,其次才是品析,最终才能入情入境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所以培养语感要把“读”放在第一位。

培养语感的方法有很多,读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实在是道出了“读书”的真谛。因为“读”的本身,就是一种琢磨和体验的过程。通过朗读,对语言材料中意义组块的整体感应能力、填补语言空白的敏悟性、捕捉语言主旨的能力、迅速评价的意识等感悟能力,都会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和提高。所以现在语文课堂从小学开始特别注重朗读。但是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不能只追求读的次数,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上的飞跃。所以朗读不光有形式多样的指名读、小组读、齐读、轮读、引读等,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不通的篇目特点以各种身份、各种立场读、各种形式进行朗读。只有扎实到位的朗读才能体会出文章的气象万千,才能让学生真正从感性上、直觉上、整体上去认识和体验,从而对语言材料进行主观的消化和吸收。

在读的基础上还要进行背诵,语文课本上的文章,特别是名家名篇,语言规范,用词准确,文句优美,行文畅达,通过背诵,可以很好地培养语感。背诵是一个积累语言文字的过程。熟读、背诵的东西多了,脑海中贮存了丰富的字词、句式、文章的结构、行文的气势等多方面的知识,在有表达需要时,就会像涌泉之水,源源不断地涌到舌下,流向笔端。而且文章的作者锤字炼句的功夫,匠心独运的构思,作品高雅的格调,深远的意境,不是一下子就能读出来的,必须再三诵读,反复琢磨体味,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彻悟。意境常常是“不可言传,只可意会”。老师的分析固然代替不了,学生自己读一两遍即罢,也会无收获,但却能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实践也证明,读书时器官使用越多,语感效果就越好。读得情真意切,才有品的深度。

二、品读结合,扎实培养语感

只有通过品词品句体悟了词句的内涵,才能更好的读出文章的意境和情味;因而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品读结合。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词和句组成了一篇篇精美的文章。因此,抓好词句品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特征,而对词或句的品味揣摩,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方法。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味揣摩,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感的培养。

笔者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采用了增删词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语感。例如:“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一句,我让学生在“走”前面加上“我们”,把这句话改为“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我们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然后,比一比两句话在情味上有什么不同。通过揣摩比较,学生领悟到在当时环境险恶的情况下,一个“走”字掷地有声,充分表现了班长视死如归的决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知力。

品味揣摩词句,除了采用增删词比较的方法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当中的不同含义,从而达到培养语感,训练思维的目的。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课文结尾“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中有两个“幸福”。我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思考: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在反复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认识到了,这句话中第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时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幻觉中死去的。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这里的“幸福”实际是反语,真正的意思是受罪和死亡。同一个词,却蕴含着不同的含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维,咀嚼出如此丰富的内容!

采用添词、换词、置换、变序比较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很常用的。语文教学中,长此以往地进行品词品句的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一定会提高,朗读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

三、联系生活,升华延伸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如果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到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感受语言材料,能丰富发展其语感能力。

《燕子》一课中写道“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如果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五线谱”,不曾亲眼见过,而老师又未能采取其它方式来弥补这一体验的空缺,学生在读到这段文字时,脑海中就不能产生“五线谱”的表象,也无法感受到言语的意趣和情境的美妙,更无法达到“入境始与亲”的境地。语言是用来反映生活的工具,所以脱离了生活体验的“语感培养”是苍白的。语感的丰富、深刻、敏锐、美妙,必须建立在个人生活体验的基础之上。所以,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带领学生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语感培养和传授语文知识结合起来,在语感培养中传授语文知识,借助语文知识进行语感培养。只有这样,才可能将理性的语感化为感情的训练,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高度,提高他们准确理

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4年修订版.

[2]《叶圣陶谈语感》——上饶师专学报,1995年04期.

[3]王尚文.《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三版.

[4]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教参———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修订版.

[5]小学语文“北师大版”教材、教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修订版.

猜你喜欢

联系生活语文教学
语文课不能缺失语文的独有个性
迷你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