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ICU中的应用效果

2015-08-20杜云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小组长风险管理科室

杜云真

河南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开封 475000

风险管理是指在识别、评估、衡量、深入分析风险因素,并针对各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予以有效处置,最大限度提高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1]。2013 -10—2014 -10 间,我们在ICU中护理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并与护理风险管理前的护理效果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我院ICU 科室病房护理工作人员人数和结构未发生变化:男2 名,女16 名;年龄24~36岁,平均28.42岁。主管护师2 名,护师6 名,护士10 名。

1.2 方法

1.2.1 建立风险管理小组 首先组建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小组,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分设质控小组长、消毒隔离小组长、质控员、药疗小组长以及仪器维护小组长。明确规定各组长具体工作职责,定期检查各小组工作,并召开管理小组工作会议。针对护理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不良事件予以分析,查明原因,查漏补缺,及时纠正工作流程以及系统中凸显的缺点及风险,强化护理团队整体风险意识[2]。

1.2.2 护理质控措施的严格落实 管床护士应负责个人护理操作行为。同时由护理小组长对本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护理工作中的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以及重点时段,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限时整改。

1.2.3 甄别护理流程各环节风险因素 切实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教育,提高护理人员识别以及评估护理风险的能力。通过失效模式针对护理流程各环节中潜在的风险因素予以分析,例如高危药品注射、输血、给药环节以及特殊管道护理等各类高危技术操作。针对其中容易出现护理风险的环节予以全面分析,并制定针对性防范策略[3]。

1.2.4 建立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以及激励制度 针对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展开深入分析,明确其根本原因所在。通过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及时纠正存在的弱点和问题,以有效控制护理风险因素。此外,还应建立激励机制,营造严谨、和谐的工作氛围。每年评选优秀带教、讲课老师、优秀组长以及优秀合作伙伴,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嘉奖。培养护理工作人员团结协作能力,相互监督,互相弥补,有效弥补工作漏洞,提高护理工作质量[4]。

1.2.5 提高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培训力度 应以ICU 核心能力培训计划为参照,积极开展个体化培训。定期组织查房、技能考核以及操作示范活动,开拓护理人员视野,以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实操技能。对于轮科护士以及新入职人员,其由于缺乏病情观察能力、对ICU 环境较为陌生、护理经验不足、尚无法熟练操作仪器[5],易出现护理缺陷,所以应采取针对性重点培训。此外,每月还应组织操作考核,由科室护士长负责检验带教效果。1.2.6 强化管理护理记录 应详细记录各项治疗以及护理操作情况,包括疗效观察、药物用量与用法、患者病情变化等等。严格落实三级质量控制措施,及时反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 评估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我院ICU 科室护理人员文书书写规范、应急能力、操作熟练程度、责任心、沟通能力以及服务态度,并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我院ICU 病房护理质量情况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我院ICU 病房护理质量情况对比(±s,分)

表1 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我院ICU 病房护理质量情况对比(±s,分)

注:与管理前相比,①P <0.05

组别 服务态度 文书规范性 操作熟练度 责任心 沟通能力 应急能力管理前 84.5 ±11.7 84.2 ±6.9 80.2 ±6.3 82.9 ±5.1 83.7 ±4.4 77.3 ±6.2管理后 96.4 ±3.4① 97.5 ±2.5① 97.4 ±2.2① 96.2 ±3.3① 95.7 ±5.2① 94.9 ±4.6①

2.2 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 护理风险管理前ICU 病房护理满意度78.6%,管理后护理满意度升高到95.6%,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ICU 属于高风险科室,是各科室危重病患者集中救治的重要场所,风险事件发生率高。特别是家属不能进入ICU 陪护、无法了解医务人员工作等情况,易出现医疗纠纷事件[6]。

在管理学内容中,风险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医疗风险管理中任何临床操作活动都有其自身风险性,而在操作过程中风险以及效益这两个方面始终存在,且密切相关。通过风险管理尽量减少系统风险因素以及人为风险因素,降低组织风险发生率,进而提高医疗工作质量水平是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7-8]。ICU 病房所收治患者通常由于原发病因影响而出现多器官或系统受损,病情复杂,处理棘手,且较多侵入性操作以及治疗手段,有较高风险[9]。医护人员既要具备充分急救知识,还需熟练掌握各类抢救仪器、监护设备应用常识,以严密监护患者情况。所以实施风险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还可提升其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本组结果显示,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应变能力,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水平以及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风险以及医疗事故发生率。

[1]李娜,李红,陈丽丽,等. ICU 护理岗位评价方法的制订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5):576 -579.

[2]李漓,刘要伟. ICU 护士对危重患者疼痛护理相关知识与实践现状的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14,49(3):322 -324.

[3]吴霞云.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 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7):626 -627.

[4]蒋承慧,魏薇,周玉洁,等.TISS -28 在老年ICU 护理人员动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4):63 -65.

[5]孟丽娜,刘彦慧,刘洪伟,等.6S 管理在ICU 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4):2 224 -2 227.

[6]熊小玲,黄苑玲,何绍敏,等. 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14,13(4):59 -61.

[7]李威,彭粤铭,曹静,等.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 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4):56 -58.

[8]张晴.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ICU 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91 -92.

[9]张兵,王冀,李红梅,等.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模式在ICU的实施与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7):47 -49.

猜你喜欢

小组长风险管理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分餐小组长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