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学生主体创新精神的培养

2015-08-18陈云星

教育界·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教育培养

陈云星

【摘 要】本文通过对创新型学生与传统学生、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研究,掌握学生的不同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自觉性。教师应转变观念,培养创新型学生。

【关键词】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    培养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创新教育已成为国人的一个热门话题。教育定位于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创新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词,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本文就创新教育的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培养创新型学生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这一点已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创新型学生的形象却往往是被否定的。许多教师习惯于传统的学生评价观,只注意纠正学生的奇特、固执、怪诞以及不合规矩、不守纪律等品质,而忽视他们的巨大价值和对集体、社会的真正意义。的确,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创新型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是都很优秀,并且在行为方式上常常悖于某些“常规”。例如,他们不循规蹈矩、不老实听话,常常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爱自作主张等,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传统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唯书唯上、规格单一的“乖孩子”和“书呆子”。这种人才只求适应、不求创新,循规蹈矩、缺乏个性,难以适应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创新教育要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创新型人才,这种人才具有四个显著特征:一是智能型,掌握相当的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工作技能,从事以知识和智力为基础工作的劳动者;二是复合型,不仅掌握多种通用技能,单项技能,而且还体现在掌握一类职业共同的专业理论方面,并能在这些专业理论的基础上,把已掌握的技能迁移到新的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中去;三是社会型,具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从事职业所必备的社会活动能力;四是创业型,具有敢冒风险的创业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

1.让学生主动学习

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积极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体现在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体现在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水平和需要有选择地学习,体现在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参加学习的全过程,会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更体现在不墨守成规、创造性地学习上。学生在学习中主体性的发挥,要靠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热爱教学,善于教学;教师要从学生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差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潜能都得到开发,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他们各自的个体上,而且也体现在他们的群体上。我们应当鼓励同学间合作互助,集思广益,依靠集体力量来主动积极获取知识。

2.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问题意识,就是培养学生的好奇性、独立性的人格倾向。问题意识即质疑意识,是创新的根本要素。李政道曾说过:“对于青少年,最关键的是从小要有好奇心,遇到问题要追问下去,这种精神比考试得高分更重要。”

质疑是刺激大脑积极思考的诱因,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好多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学贵有疑”,对书本、对事物,有疑问、有看法,往往能启发灵感,开阔思路,从而能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超越意识具有人格倾向的挑战性、进取性。超越是对传统的挑战,是对现实的突破。敢于超越前人,超越现实,超越自我,是人类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只有不安于现状,不满足于现成的知识和物质,不畏惧于先辈及权威,探索、怀疑、否定、超越,人类社会才得以发展,科学才得以进步。

3.教师转变观念,培养创新型学生

(1)教师要树立创新观念

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进取创新的观念,要有旺盛的求知欲,富有进取心、好奇心和独创精神。教师必须首先成为能够发现并开发自身创新性的人才,才能发现并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发现并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范围内出现的一切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应当感觉敏锐,联想丰富,不满足现成的经验和结论,具有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敢于标新立异,勇于冲破旧观念的束缚,有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

(2)教师要樹立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

教师权威是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大障碍。在学生面前,教师不应是居高临下、一锤定音的权威姿态,要平等对待每一个人,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给学生以尊重和信任,鼓励他们发表各种意见,并允许出现“创新性错误”,尽量延迟判断,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显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教师要有民主的作风和宽容的态度,否则,即使有一些“新点子”也难以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即使很有创造性的学生,也会因失败、错误丧失信心,因教师的偏见而不能健康地成长。

(3)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的价值观、教学观

教师培养创新型学生的工作是一种教育改革的新尝试,需要有相应的理论与观念做指导。因为只有教育观念上的正确引导,才有可能使他们勇敢地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迎接新的挑战。放眼21世纪,最大的资源是智力,最大的财富是智慧。从事人才、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的教育,必将成为决定未来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产业。我们必须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教育是战略产业,教育投资是重要的基础性和生产性投资的观念,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切实把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总之,进行创新教育,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让学生有创新精神,了解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的不同,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导性,使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密切配合,以适应创新教育需要。

【参考文献】

[1]田慧生,郁波,杨莉娟.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阎立钦.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创新教育培养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