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观点之我见
2015-08-18曹彦彦冉永春张宗明
曹彦彦 冉永春 张宗明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坚持把实践当作试金石,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待世界,看待人类的发展。同样,对于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也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统一发展。自全球气候变暖以后,生态危机变得日益严重,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我国生态文明的设想与期望。因此,研究并解读马克思主义在生态文明中的思想史,对于我国生态文明的构建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有利于全世界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环境 节约型社会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形成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初次提出环境异化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了劳动行为的突变性。实际上,劳动发生的变化和自然翻天覆地的改变息息相关。自然的性质决定了自然具有人类需要的生产必备的原材料,比如,水、光能、木材等。马克思提出自然发展的历史远远长于人类发展的历史,自然通过劳动产品进入人类的日常生活,从而产生了人类的历史。所以自然是人类自身的一部分,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
自然异化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所谓自然异化,是指人类为了发展的需要,不顾自然的承载能力,将原来生存所需要的光、空气、清洁的环境都置换成了黑暗、浑浊的空气、没有处理就排放的污水,这是环境异化的物质生活状态。很明显,从马克思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自然的多变性带给我们人类一种前所未有的灾难,不仅仅是失去了他们原有的舒适的工作环境,而且连最起码的生活环境都不能保证。马克思还强调造成自然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人类行为,资本主义通过掠夺、偷窃、高利贷来获得他们的私有财产和金钱,而私有财产和金钱是造成自然异化的根本原因。所以,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观中,认为最重要的生态观是揭示“私有财产制度与自然的对立”的普遍存在性。
(二)《共产党宣言》中的生态思考
再进一步看,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建立和自然的可持续性关系的思考作为“关于共产主义建设论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已经形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例如,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过度占用耕地、砍伐植被,使得当前的生态环境处于瘫痪状态,北京的雾霾、多发的地震、臭氧层空洞等种种生态危机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生态理论成熟的《资本论》
《资本论》也许是全世界人民必读的经典之作,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合完成的。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人类的发展造成了环境恶化的现象,指正了原有的错误的生态观,指出自然和社会之间通过劳动而进行的实际的新陈代谢的相互作用,这是马克思首次提出“新陈代谢”这个理论。同时他也指出社会存在“新陈代谢断裂”的现象,就是指当自然和人在相互依赖的过程中时,人类的过度劳动和使用,导致自然的修复能力远远不能补充人类的破坏能力,造成循环链的断裂,自然生态的不可持续性开始发生,阻断了新陈代谢的循环。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对生态建设的启示
(一)自觉遵守生态文明法则
在目前,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我国需要加强对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和鼓励,改变原有的靠破坏自然来带动经济的错误思想,改变公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态度,通过各种渠道让公民了解到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性,使生态文明观念深深植入每个中国人的内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
(二)将生态文明融入政府政绩中
我国应将原有的执政型政府转变为现有的服务型政府,不单单以GDP来评定官员的政绩。我们应该构建全面的绩效考核标准,将环保、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纳入综合GDP考核的标准;纠正地方官员原有的靠破坏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错误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将环保事业纳入政绩考核中,实行绿色GDP;提倡地方政府采用清洁能源,减少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的经济生产方式,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修复能力。不能将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作为保证公民暂时利益获得的手段,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生态文明这个问题。
(三)提高居住環境水平
经济发展了,城市扩建了,我们身边的生活环境却不断地恶化,我们需要珍惜每一寸土地,构建生态文明。政府应该控制土地开发的强度,调整住房面积和绿化面积的比例,将我们周边的生活空间变成适合公民居住的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生态要发展的唯一方法就是满足自然的修复能力,保证耕地面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城市化建设、农业发展、生态安全、海洋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
(四)提倡节约型社会
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只有少部分的能源是可再生的,很大部分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而且再生条件也依赖于生态环境。所以,在新时代,我们就需要提倡资源的节约,生态环境的改善离不开我们对资源的节约利用程度。在生产生活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将节约运用到生产的全过程中。对于不可再生资源,我们需要大幅度降低它们的使用程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的总体水平,节能减排。同时,大力推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保证资源的可再生性。淡水资源现在也很稀缺,我们应该加大对淡水的利用和保护;提高对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出现土地荒漠化的现象。
【参考文献】
[1]王明初,孙民. 生态文明建设的马克思主义视野[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01).
[2]杜明娥,杨英姿. 生态文明: 人类社会文明范式的生态转型[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