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专业英语口译教学分析研究
2015-08-15张艳艳
张艳艳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 晋中 030600)
随着英语语言在各个生产及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英语翻译专业对口译能力的需求愈发明确。高校外语翻译学专业尤其是口译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适应当前形势的需求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作为口译教学的先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曾提出口译教学遵循的八化方针,即“课程立体化,内容系统化,练习真实化,学生中心化,教材多元化,技巧全面化,教师精英化,目标职业化。 ”而日臻完善的迈向语言水平与从业资格的双重认证考试对口译水平不同等级提出了具体要求,即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等级划分与专业能力要求。 等级划分与专业能力要求相匹配,例如对于资深翻译,从经验和经历上要求译员是长期从事翻译工作,而从能力上则要求译员具有良好的双语互译能力,尤其能够在所从事的翻译工作中有足够的能力解决疑难问题。 这种高层次的要求从经验和能力上两个方面都有要求。 对于一级口译,要求译员不仅文化知识要丰富,而且要有一定的汉语互译能力, 不仅能够解决在翻译工作中的遇到的疑难问题,而且能够担任重要国际会议的口译工作。 对于二级口译要求则要降低许多, 要求译员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好的双语互译能力。
结合新形势及口译资格认证对口译人才的需求及自身对口译教学的多年关注, 笔者对高校外语专业口译教学提出以下几点拙见。
1.口译教学应注重口译技能与语言基础相融合
口译从概念上讲,可以定义为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将所听到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从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 多年的口译教学一直以言语教学为主要内容,然而从事口译教学的教师应该清楚口译教学并非语言教学的简单延续。 口译教学活动应该着力于帮扶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发学生成为行家的能力。 在口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语言基础是语言学习的基本功。 语言基础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而语言知识教学就是对包括词汇、语法、语篇等在内的基础知识的教授和学习。 学校开设的口译课程旨在提高或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外语水平。 其次从事口译教学的教师应该清楚口译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口译技能的训练。而口译技能训练就是教给学生用一种语言记录信息然后再用另外一种语言输出信息。 口译教学技能训练可用的教学策略不胜枚举,教学内容的可选素材也可谓琳琅满目。 早已为教师和学生通晓的方法之一是影子练习(shadow-exercise)法,即跟读训练法。 这种训练方法就是用同一种语言几近同步地跟读原语发言人的讲话, 它可以训练听说学生口译同步技巧和注意力的分配。 学生在此种训练技巧的引领下可逐渐提高口译能力。 而笔者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任何的技能训练过程中, 教师均可循序渐进增加语言基础知识的难度。
同时为了全面提升学生口译技能, 教师可以将不同的口译技能训练方法交叉或者综合使用,并在不同技能使用过程中为语言知识进行定量设定,使技能的训练融合足够的语言基础,逐渐促成口译语言知识传授与口译技能训练相结合,实现基础型课程与技巧型课程相结合。
2.口译教学应注重口译教学与听说课程设计相匹配
口译教学是一种综合技能类型的教学。 口译教学活动尤其要注重听力及口语技能的训练。 但是,口译教学开设的听力与口语课和传统专业(非口译专业)的课程设置的特点颇有不同。 基于丹尼尔基尔博士提出的口译阶段模式, 即交替口译=听力分析+笔记+短时记忆+协调模式, 笔者认为以口译为目标的口语听力课程是为交替传译课程而设置。 因为在一般专业听力课上,学生听的过程是被动式听力,即学生只是单纯接受和吸收所听到的内容,而口译课程的听力则可以理解为是解析式听力,即听者主动参与了语言信息的加工过程。 同样的听力材料,一般英语专业的听力课都会让学生们做填空,而若要培养学生口译能力,同样可以做填空题,但不一定非得是原滋原味,可以让学生变换为同义词填空题目来训练学生。
听力训练可以与口语训练相结合,为学生夯实口译表达基础。 比如,先播放一段录音材料,然后让学生复述,训练学生对信息的压缩能力; 可以用精读教学中paraphrase 的诠释翻译法,搜集相似话题的材料,积累一定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听完材料后将文中语意换成不同的词句表达,藉此培养学生应用同义词转换句意的能力; 可以让学生口译英汉对照的英语小说或其他阅读材料。 首先看着汉语部分逐句翻译成英语,然后比较对照,即可发现自我口译时的错误或疏漏之处。 口译教师也可以设定特定话题, 让学生就此作讨论, 口语和听力结合提升即成为可能。
3.口译教学应注重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材料的选择
在口译教学中, 教师常常需要根据自己口译教学的策略选择教材。 不同的专家对口译教材的标准持不同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以路旦俊研究所得见长。 他将选择口译材料的标准定位为难易度、时效性、专业性和多样性。 按此意,口译教材应该有难有易,或者说自易而难;口译教材应该有时代的气息,摸着时代的脉搏;口译教材还应该紧扣专业特点,能有效使用口译技巧;口译教材在选材上应该不拘一格,体现丰富灵活的原则。 总之,口译教材在选取上一般遵循由浅入深原则,对于初学者宜选取常用语较多,专业词汇不多的材料。 随着所学程度逐渐加深,所选取的教学素材的难度可以梯度式递增。
为了将口译课程开展的更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教师在教材选取上还可以进行创造性发挥。 一是将已有的有特色的书面材料改写为口语化的文章。 由于有曾经熟悉的情节或精辟的语言,译成口语的过程更容易为学生接受; 二是可以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创造材料。 学校有形或无形的教学资源都是口译教学现成的教学材料,比如一场运动会,一次辩论赛,学校社团,学校的图书馆,学校的历史及名人轶事;三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展口译知识面。 如VOA 中的非新闻节目、 欧盟的EU speech repository,CCTV-9 及网上分享的美国社区教育电视台(Community Education TV);四是将口译的文学材料与视频相结合。 比如口译一个剧本的片段,可以配上相关的视频资料,口译教学资源就自然生动起来。 这样的口译教材既贴合学生情感体验,生发出无穷的兴趣,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可谓相得益彰。
4.口译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口译的产出评估
高校英语教学在实施多元口译教学的模式指导下,对学生产出进行阶段性评估亦是一种有效指导。 口译教学是生产活动,产出自然应该需要相应的评估模式。评估是对学生口译活动的行为效果给出的指导性评定。口译评估有自评和他评两种途径。目前,在英语教学中对口译质量进行评估的模式一般采取定性分析和量化数据互补的口译评估模式。
在对学生口译知识和技能传授过程中, 教师应该清晰地意识到口译质量评估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如果从语言信息包和言语传递两方面测定的话,对学生初学阶段的评估可在比例的偏颇上体现出对评估项目的倾向性,初学阶段可将比例设定为语言信息包(package)占65%,语言的传递(delivery)占35%。随着口译教学阶段的次第推进和学生学习技能的逐渐增强,最终一位优秀的口译学员在语言信息及语言传递两个方面的比例要各占到一半。 如果从交际的效度上来分析,口译过程作为一种交流,应该是讲者有意图,听者有期待,抓对原语意图,并能用译语体现此意图,才能叫有效交际。 无论在口译教学的哪个阶段,首要的评估指标就是保证有效交流,即effective communication。 其次是信息的完整性(integrity),即要求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被中转,信息内容不被串改或遗漏。这是口译类交流活动最核心的要素。在此基础上做到言简意赅,信息明示,重点突出。 再次是言语表达的流畅性(fluency)。 即要求言语讲究技巧,措辞准确规范,行文合乎逻辑。
5.结语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活动,口译能力的形成需要学校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做先导。口译课程的合理配置与教学活动的行之有效必然为外语专业学生口译能力的形成保驾护航。
[1]仲伟合.英语口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刘和平.谈口译研究与专业口译培训[J].中国翻译,2007,01.
[3]迈克尔·普洛瑟.理解教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黄源深.英语口译综合能力[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