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智能培养初探
2015-08-15张波
张 波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桐城 231400)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更多的家庭愈来愈重视对青少年艺术素质的培养,学习钢琴的社会群体也越来越大.然而,目前我国钢琴教师专业化程度相对不高的现状却引发了一些令人不解的现象:有些钢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 重视的不是引导学生对钢琴作品本体的理解,却是演奏技术诸如手指要如何的灵活、速度要多么的快、作品要有多么大的难度等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也是对弹奏的作品丝毫不作理解,以弹奏越难、越快的作品为自豪,更有甚者的是,学了好几年钢琴的学生,在别人问及他自己弹奏的作品时,却说不清自己弹了些什么,他们演奏的在听众看来,都是一个个毫无情感的音符和一片苍白无力的嘈杂声。
1.智能培养的重要意义
钢琴作为一门技术,其学习固然也少不了有技能的训练,但在教学中学生的智能的培养同等重要。 智能的培养,是我们教师和学生在实施钢琴教学过程中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乃至是钢琴学习智力的核心内容。
智能培养作为钢琴学习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才能使学生能够自觉的学习、独立的学习;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情操的陶冶;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智能培养的内容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智能培养的内容主要应该包括有: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其它的综合能力。
2.1 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人在事物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一种知觉活动,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始。 观察能力则是我们全面、深入、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不容忽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钢琴谱是学生学习钢琴作品的原始素材,只有认真的读谱识谱,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完成作品。当然,我们教师在对学生实施这种能力的培养时,更应该注意对方法的运用,并适时的加以引导和指正。
首先,明确观察的目标和任务,这是教师引导学生培养观察力的重要条件。 例如,在介绍完连奏的弹奏技术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拿《窗花舞》、《风笛舞曲》、《保卫黄河》、《苏格兰舞曲》等一些练习跳音弹奏的作品与前面的连奏作品作比较,让学生找出前后的不同之处,并找出后面列举的作品在技术运用上的相同之处。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和容易区分连奏和断奏,同时对跳音弹奏的理解也会比教师单独讲授更加深刻,在之后的学习中也会自觉地运用这一技术。
其次,提出观察的方法和步骤,这是学生能够进行有效观察的保障。 比如在教授《瑶族长舞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从作品的结构着手观察,作品大体可分为ABA’三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接着看左手部分,低音使用了延音踏板,第一拍低音的延长和紧接的两个跳音形成强烈的对比, 使乐曲富有强烈生动的舞蹈节律感,这正是瑶族同胞击鼓起舞的生动写照。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用总—分式的观察方法更好的把握作品。 观察的方法有许多,教师可根据具体的作品加以选择、引导。
最后,要求分析总结,这是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进行知识存储、积累很关键的一步。 就像有些学生,之前学习了同音反复的弹奏,等过了一段时间,再碰到就不认识了;也有些学生,老师前一节课才教的句法,自己练习的时候就不知道什么叫一句话了,更不用谈自觉地断句了。
2.2 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是对客观事物的表象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事物的过程。“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想象力是钢琴学习和进行二度创作时需要的一个更为重要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布格谬勒的《叙事曲(作品100 之15)》时,它的音乐术语和速度记号就留给了学习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学习者可以编一些故事,赋予一定的情境来完成二度创作。作品开始的速度比较快,又有misterioso 的提示, 还有右手轻快跳动的和弦和左手不时出现的变化重音,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编一个夜晚出现女巫的故事。 女巫骑着扫把在天上飞,晚上出没,令孩子们害怕。轻而跳动的和弦营造了一个不安宁的夜晚,左手时而突发的重音就像女巫狰狞的面孔,令人恐惧。第一段末句的渐强和几个重音似她张牙舞爪、 凶狠恶毒的嚣张形象;中段柔和如歌的旋律,就像妈妈在温暖的屋子里给孩子讲故事,娓娓动听;第三段则是在黑夜里女巫又出现了,但是不管她如何的兄恶,有妈妈的保护,她无机可乘,只好悄然离去;末了,全曲在胜利的和弦中结束。
又如,学习《牧民歌唱毛主席》时,我们可以想象成这样一个情境:朝阳的冉冉升起,打破了辽阔草原的宁静,一牧民又开始了一天的牧马生活,他赶着自己的马群,奔跑在草原上,到了牧地,马儿悠闲地吃着新鲜的绿草,牧民也享受着草原的清新,不由自主的唱起了牧歌,夕阳西下,牧马人赶着马群回毡房,渐渐消失在夜幕中。经过这样一番想象,学生就好像身临其境,仿佛听到了马群驰骋草原的嘀嗒声,也感受到了大草原上人们惬意的生活。
2.3 记忆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也是钢琴教学的重要任务,其目标是通过培养和训练,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记得快、记得准、记得牢,并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提取出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那么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呢?
第一、教师应该加强学习的目的性和重要性教育。 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目的,才能有的放矢的积极主动进行识记与思考。比如,我们给初学者上第一节时,都会教予学生钢琴弹奏的基本姿势,其中包括坐的姿势和手的姿势。 我们都会叫学生在课堂上认真的观察自己的示范,并学着做。 在这之前,我们更应该告知学生的是:钢琴的基本姿势是进行钢琴学习的第一步;没有好的姿势,就没有好的演奏;要想学好钢琴,首先要掌握好它弹奏的基本姿势之类的。 又如,在教句法的时候,可以告知学生:弹琴就好像人说话,说话不停顿就容易表达不清,容易产生歧义;弹琴不分句,听者就不懂你弹了些什么。只有意识到了课堂知识的目的性和重要性,学生才会在课堂上认真的听、看、记,才会积极努力的去做。
第二、要求学生掌握记忆规律,加强训练和复习。 记忆是由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环节构成。我们教师要经常要求学生定期或不定期的温习已经学过的作品。
第三、培养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记忆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记忆效果的好坏。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予学生不同的记忆方法。比如,在讲授双跳音和和弦跳音弹奏前,我们不妨先让学生回忆单跳音的弹奏技巧,通过比较找到共同点,再来讲解不同点,这样学生掌握双跳音和和弦跳音的弹奏技巧就容易多了,这就是比较记忆了;又如,在弹奏音阶时,可以根据指法给调归类;再如,在学习《车耳尼599(之560)》这首半音阶练习曲时,只要记住总的原则——避免大指弹黑键就可以了,以后遇到半音阶也就可以借鉴运用了,这就是特征记忆法。 除了以上几种记忆法,还有直观形象记忆法、 重点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等。
2.4 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人们通过思维活动能更深刻、更准确、更完善地反映事实,能更好的把握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思维能力在智能的组成因素中,占有核心地位。
“学而不思则罔”,钢琴的学习同样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只有养成了自觉思考问题的习惯,才能更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学习的方式,就不应该仅限于教师单方面的讲解,而应该更多地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教师共同商讨来完成。 比如,在给学生讲《绿袖子》时,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熟悉作品,提出作品中涉及的知识要点,尤其是新的技术难点;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发现其中有波音的弹奏;接下来,我再给学生详细介绍波音的演奏技巧。
其次,要明确思维目的,思路开阔、方法得当。 思维总是为解决一定的问题而进行的,而有目的的合理的思考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会徒劳无功。 例如,在学习丁善德的《郊外去》时,就应该让学生把握“郊外去”这一主题,联系生活展开思考,学生才能感受到习习的凉风、沙沙的树叶声、叮咚的流水声、悦耳的鸟声;在学习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时,就应该结合作者及其生活阅历、作曲背景以及谱面等方面去思考,学生才能感受到命运给贝多芬带来的磨难和痛苦,以及他对此发出的呼喊和抗争。显然,学生通过这样的思考,就能更准确地理解作品了。
总之,钢琴艺术是智能和技能的完美演绎。眼下,钢琴教学中出现如此不良的现象,无不警示着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更要重视学生的智能培养。只有处理好了智能和技能的关系,才能把钢琴的教学推向一个更新更理想的发展高度;才能使学生尽善尽美的完成好作品,才能真正的理解音乐、享受音乐。
[1]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