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视角下的翻译批评探析
2015-08-15蒋秀凤
蒋秀凤
(兰州商学院外语学院 甘肃兰州 730020)
古今中外,对翻译作品的批评方法和出发点也逐渐形成了多角度和多标准的特色,其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那便是“伦理”。译者的职业伦理和译作道德教育作用应成为翻译批评的重要对象,除此之外,还应将翻译研究的风气也纳入批评的范围之内。霍姆斯曾将翻译学分为纯翻译学和应用翻译学两部分。翻译批评是应用翻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对与翻译有关的各种活动作出公正的评价,这些活动包括翻译的动机、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翻译的接受、翻译出版、翻译研究、翻译批评本身等。
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都十分重视翻译批评的作用。首先,翻译批评有助于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其次,翻译批评的发展也推进翻译理论的发展,因为翻译批评侧重对翻译各有关方面的评价,能起到指导、规范翻译活动的作用;翻译批评还具有惩恶扬善的作用,因为翻译批评家除了对优秀译作进行评点、介绍,还应该对劣质的翻译作品进行抨击,以促进翻译活动的良性发展。因此,翻译实践的良性开展和良性发展以及翻译理论的良性发展都离不开翻译批评。然而,翻译批评也不是盲目的,从宏观层面上看必须将一定的伦理规范纳入其标准。这种伦理的视角应该始终关注翻译的整个活动,同时还应将翻译研究伦理纳入考量的范围之内。道德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内容,所以伦理视角是翻译批评的一个重要视角。
一、翻译批评者的职业伦理
翻译批评者要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这是翻译批评者的职业伦理所在。从伦理的角度来看,翻译批评者首先应该具有公正、公平、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与人为善;其次,在这种思想道德水平的基础上,还需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学素养、广博的知识及理论水平,其包括语言学理论、翻译理论、文化理论和哲学理论等。
另外,翻译批评者需熟悉翻译理论和翻译批评理论,同时进行翻译实践活动。在工作中,翻译批评者必须认真研读原文和译文,进而对比;还需花大量时间研究原文作者、译者、原文和译文,对译文的优劣进行评论,可采取实证调查的方法步步细化;翻译批评者须胆大、客观、态度诚恳、语言中肯、方法得当。只有具备了这些素养,才能有资格、有信心地从事翻译批评工作,才能真正地从伦理的视角对翻译目的和作用、文本选择、翻译策略和翻译结果以及翻译活动涉及的译者、中间人、读者等作出批评。总而言之,翻译批评者一定要将自己的批评落到实处,对于翻译的各种活动、各个环节和要素使用伦理规范和标准展开批评。
二、翻译实践的批评伦理
翻译实践包括翻译的动机和目的以及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翻译批评者在进行翻译评判时,应从翻译实践的两个方面入手。
(一)翻译批评者应该关注翻译动机及目的。翻译自古以来在文化交流、经贸往来、外交活动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翻译工作应受到尊重。正如欧阳桢[1](P1023)所述:“如果没有翻译作品,没有外国文化的影响,本国的文化就无法发展。”所以翻译批评要重视翻译的作用,首先就要关注所选择的文本在目的语读者群体中是否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对读者的价值观和意志是否有着积极的作用。翻译批评需关注翻译的作品是否会真正有益于读者、为读者所接受,是否对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增强文化间的正当交流做出贡献。除此之外,翻译批评还应重视翻译活动的发起是否有着一定的伦理目的,其动机是否纯正。
在大多数情况下,翻译是为了完成某种特殊的使命,这种使命可能是出于伦理动机。例如,马丁·路德将《圣经》译成德语时,其伦理动机就是让广大的德国民众了解《圣经》,故而使用了较为通俗易懂的语言,结果其译本问世后,招致了严厉的批评,说其没有忠实于原文。其实,那些批评者很显然忘记了该译本的目的是促进宗教传播,而不是向读者提供一部文学作品[2](P101)。所以译本在目的语中的接受程度和面对的批评与目的语社会的文化和伦理观密切相关。综上所述,翻译批评者需及时对翻译的目的和动机作出评判,对目的和动机纯正的翻译提出表扬,从而推动翻译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对于目的和动机不纯的翻译要提出批评,甚至制止这种动机和目的推动下翻译活动的开展,从而避免译文可能给译语读者带来的不良后果。
(二)翻译批评要关注翻译的策略是否得当,是否体现出译者或中间人正确的价值观。翻译批评者要本着公正公平的态度,对翻译策略进行评判,例如译文是否忠实于原作,为什么要忠实于原作,从伦理目的出发根据读者的层次、心理诉求和受众群体的伦理标准等看是否应该采取删节或增译、异化或归化等翻译策略,并提供相关的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从而使译文的读者能够更好地以公正的态度对待译本[3](P86)。当然,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些内容对目标读者不利,译者可采取删减的方法;如果发现读者对某一内容或思想有所不解,译者可添加注释进一步解释清楚。
(三)翻译批评者要重视译作的质量。译品最终会成为读者阅读的对象,对读者了解原作者和原作甚至是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方面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翻译批评者要严格把控译品的质量。既要对优秀译作进行评点、介绍,也要对劣质的翻译作品进行抨击,从而引导翻译实践的良性发展。
三、对翻译活动中各要素的批评伦理
翻译活动涉及译者、中间人和读者三个主要因素。翻译批评者要从伦理的角度对这三个要素进行评判。
翻译批评首先要特别关注译者的伦理,要看译者是否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对译文负责;其次要看译者是否有一定的语言水平和学识水平,能够与原著作者存在某种默契。除此之外,翻译批评者还要注意译者对原作是否吃透,是否使用了目的语读者熟悉的且符合所译文体的语言。如果译者站在今天时代思想的高度,能对过去大多作品的思想内容一目了然,也看得清楚它们为思想内容服务的艺术形式,把这种作品用目的语翻译过来也能得心应手,传神达意,处处贴切,那么译者就达到了艺术性翻译的境地,也就能显示出强大的责任心及高雅的文学修养。所以,评判译者的翻译,既要看他是否通顺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及风格,还要看在忠实于原文和忠实于读者之间发生冲突时采取的策略是否得当。
另外,翻译批评者要容许译者有一定的出错率。这种出错率可根据所译文本语言和句式的难度、整个文本的长度和文体进行确定,要从伦理角度辩证地看待译者的错误数量,不能在译者一出错的地方就将译者“一棒子打死”。如果一篇文章或一本著作原文的语言较简单、句子结构也较为易懂,批评者对译者错误的容忍度就会低一些,或者根本不能容忍其中的翻译错误;反之,如果原文语言比较晦涩、句子比较复杂,那么批评者对译者错误的容忍度就应高一些。辜正坤指出,在当今中国由于缺乏大家认同的翻译容错率,往往给翻译批评带来不少主观臆断性甚至不公正的因素。由此可见,翻译的容错率是十分重要的。有了翻译批评者针对译者的伦理视角,可以督促译者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从而保证译文的准确以及从伦理的角度对翻译策略作出正确的选择[4](P130)。
翻译批评还应将编辑和出版商纳入评判的范围内。编辑和出版商对翻译的最终成果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编辑是译本最终能够出版的无名英雄。出版商在选择译本方面要有计划性,还要考虑该译本的社会效果;在选择译者方面要考虑译者的业务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所以翻译批评者应该重视对编辑和出版商的监督,及时指出翻译出版界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引导译著出版走上正确的轨道。
此外,翻译批评者还应就读者对某一译作的态度进行评判,从而弘扬正确的读书风气,摒弃不健康的读书风气。也就是说,翻译批评者对读者的关心直接关系到译作对读者的利害结果,关系到译作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5](P111)总之,从伦理角度看,翻译批评家应正确引导读者,使读者在选择译作时有正确的眼光,保证读者所选择的译作对其人格的形成、道德伦理的发扬与传承、对其人生轨迹都有正确的把握和指导。
四、不同文体的翻译批评伦理
翻译批评者需将文本的不同类型纳入考量范围之内。评判一首诗的翻译和一篇合同的翻译有着完全不同的标准。对合同翻译的评判,要着眼于是否忠实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是否准确地翻译了其中的数字和日期等敏感信息,译文是否属于目的语合同的风格,是否使用了合同用语等。因此,翻译批评也需考虑文本类型。文本类型和翻译功能密切相连,所以翻译批评要针对不同文本类型来考察翻译的方法和结果。文本的类型决定了文本的内容、功能和读者群,那么翻译批评伦理也会涉及对这些方面的考量。另外,翻译批评者还要根据文本的类型辩证地对待翻译中的错误。如果是科技、法律等文本,则要求准确无误,那么翻译批评者对这类文体翻译的错误容忍度就要小,须明确指出其中的错误;如果是文学翻译,则可以容忍其中为了表达通顺而犯下的小错误,对译者处出于伦理目的而故意误译、删节、增添的地方要给予谅解。
五、翻译理论研究的批评伦理
翻译批评家的批评对象不应局限于翻译实践的层面,还应涉及翻译理论研究层面。从伦理的角度来看,翻译批评家最应关注的是翻译理论研究的走向以及媒体对理论的左右。首先,翻译批评家应关注翻译理论的研究是否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翻译理论的提出是否有利于指导翻译实践,具体而言,就是是否有利于指导译者的翻译操作、出版商对译作的出版、读者对译作的接受等。其次,翻译批评家应该关注出版社、杂志和学术刊物对翻译理论的左右,例如是否因为杂志的发行和稿费等因素而“不遗余力地促销实则平庸的作品,或者盲目夸大某些译作或翻译理论的价值”[6](P300)。
以上内容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翻译批评的伦理维度。从伦理方面来看,翻译批评家在评价一部译品时还应使用综合性的方法,不应靠自己一时的印象随意地进行批评,应该本着科学负责的态度,在考察一部译作时综合地进行考虑,这样的批评才有意义。纽马克曾经提出翻译批评的综合模式[7](P186),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对源语文本进行简单的分析,强调其意图和功能方面;(2)译者对源语文本目的的阐释、翻译的方法及译文可能的读者群;(3)对译文和原文进行有选择但具代表性的细节比较;(4)分别从译者的角度和批评家的角度对译文进行评价;(5)在适当的时候,评价译文在译入语文化或学科中的可能地位。这种综合性的全面分析方法也是翻译批评实践中应用得非常普遍的方法,典型地体现了英国人思维方式中实践理性的特点,与我国翻译批评的习惯性方法也是一致的。由此可见,综合的批评方法将译者的目的、原作的意图、在译入语的地位纳入考虑,能够更好地看到翻译的目的和动机,看到读者对译文的接受情况,跟价值观的关系更为密切,符合翻译批评的伦理视角。
综上所述,翻译批评伦理涉及翻译活动的方方面面,不仅涉及翻译批评者的职业伦理,而且也涉及到翻译活动的目的、动机、文本选择、翻译策略和译本的接受和传播,还涉及翻译理论研究以及对译者、中间人、读者等翻译活动中的各个因素,同时还有不同文体的翻译和翻译理论研究等方面。翻译批评者需从伦理的角度审视这些方面和因素,从而保证翻译在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交流与传承中的作用。那么,翻译批评工作者本人也需常常反省自己的批评行为,看是否偏离道德伦理方向,从而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这本身也是翻译批评伦理的重要体现。
六、结语
翻译实践的良性开展以及翻译理论的良性发展都离不开翻译批评,但翻译批评并不是盲目的,除了微观上对语言层面进行关注以外,翻译批评从宏观上应该将伦理规范纳入其标准,这种伦理的视角应贯穿翻译的整个活动,即翻译开始时的目的和动机、所选择的译文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和正义的需求、翻译过程中的策略是否体现出译者以及中间人正确的价值观、翻译的最终成果是否真正有益于读者,是否对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增强文化间的正当交流做出贡献。既然伦理需纳入翻译批评之中,那么翻译批评家就需要: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重视翻译的作用和翻译动机及目的;关注翻译的策略是否得当;关注翻译作品的优劣;关注译者的伦理;关心读者对翻译作品的态度;将编辑和出版商纳入评判的范围内;将文本的不同类型纳入考量的范围类;批评对象不应局限于翻译实践的层面,还应涉及翻译理论研究层面。当评价一部作品时,最好使用综合性方法。
总之,翻译批评工作者一方面要从伦理的角度保证翻译在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交流与传承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经常反省自己的批评行为,看是否偏离道德伦理的方向,从而及时地修正自己的行为。
[1]欧阳桢.翻译漫谈[A].罗新璋、陈应年.翻译论集(修订本)[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李庆明,刘婷婷.译者主体性与翻译过程的伦理思考——以文学翻译为例[J].外语教学.2011(4).
[3]许宏,滕梅.翻译研究伦理转向的深层动因[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5).
[4]刘雪芹.翻译批评要有多维意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5]周文革,杨琦.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华裔美国文学的汉译:以翻译伦理为视角[J].外国语文.2011(3).
[6]辜正坤.中西式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7]Newmark, 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