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媒体的融合发展
2015-08-15郑静
郑 静
(黄山学院 宣传部,安徽 黄山245041)
高校宣传媒体是高校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工具,也是高校对外交流的信息桥梁和文化阵地,同时还是高校开展对外工作的形象窗口。随着时代的进步,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对于传统的平面媒体(校报、各类杂志)、校园广播台、校园电视台等媒体而言,新媒体以其数字技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新技术的融入和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特点深受人们喜欢,也自然而然地走进当代大学校园,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师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高校师生作为新媒体的受众,具有接受新事物快、应用新媒体技术水平普遍较高等特点。
一、高校宣传媒体分类及特点
目前,高校宣传媒体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因各自属性及侧重点的不同,在功能上各放异彩。高校的宣传及校园文化建设仍旧依赖传统媒体,新媒体则在丰富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方面表现得更加活跃。高校媒体可根据类型划分为三种。
(一)传统媒体
通常意义上,在校园的文化建设与宣传工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是传统媒体,它包括报纸、广播、校园电视等。在高校中,传统媒体以校报和各类杂志为主体。这类平面媒体以文字和图片为主要传播渠道,便于受众反复阅读和收藏,它的非线性传播方式,即平面展开更有利于进行深度报道和对重大事件的评论。其中,校报作为校党委的机关报,是当前高校校园媒体中发展历史最长、管理最为规范、传播效果相对稳定、规模相对成熟的一种传统校园媒体。[1]56但与其他校园传统媒体相比,校报有一定的局限。由于信息源有限,它的信息量较少,视角相对狭窄,出版周期一般较长,版面也较少,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息类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与广泛性,使校报在校园媒体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校园广播出现较早,曾是高校宣传工作的主要媒体之一。校园广播因其具有声情并茂、快捷、亲和力强、便于受众参与等优势,能够较快地将各类新闻对外传播。如今,高校的校园广播为适应时代发展及受众的需求,逐步采用了无线调频数字信号广播系统,但由于传播方式及内容的局限,加之新媒体的涌现使受众有更多的选择,较多的校园广播呈现“鸡肋”状态,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校园广播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2]30
近年来,有线电视在部分高校中出现,成为校园媒体中的一员。电视因其声音、图像、文字三位一体的传播方式,使其成为师生广为欢迎的校园媒体形式。但由于电视节目制作涉及采、编、播等程序,过程复杂,成本较其他媒体高;校园电视多采取有线传输方式,节目接收要受到设备的限制;加上我国对广电行业相关规定十分严格,这些因素使我国目前高校校园有线电视节目制作和更新普遍存在速度较慢,播出内容单一,时间、形式较随意的问题,受众很难养成固定的收视习惯。
(二)新媒体
校园新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校园媒体格局,极大地促进了校园媒体的发展。它包括网络、手机等。校园网络媒体具备方便快捷、更新及时、信息量大、图文并茂、滚动播出等特点,收到高校师生普遍欢迎。[3]71因为网络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要有专业的开发和管理人才,所以它的普及程度不尽相同。但即便如此,网络提供的无限信息空间还是吸引了相对固定的受众,成为师生重要的信息来源与传播渠道。目前,高校校园网络媒体主要包含新闻网和校园BBS。此类媒体接近性好,师生通过该媒体参与程度较高,其传播效应较传统媒体有了很大提高,作用不可小觑。校园网络媒体也为校园舆论监督提供了新的平台。当下我国大多数高校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各职能部门也分别设立了相关网站,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对外宣传效果,对于扩大学校影响力、提高学校声誉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校园手机网络虽然出现较晚,且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科学的运营体系,但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它的出现已给高校宣传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影响。[4]22校园手机网络是一种以手机为传播工具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接近性、随意性及点对点的特性,受众可以随时随地阅览自己关注和喜欢的消息与资讯。但手机网络操作方为信息运营商,通过手机网络传播的信息内容不能受到高校相关管理部门的审核,加上一些垃圾信息不能有效屏蔽,因此无法保证信息的健康与安全,潜藏着一定的风险。
(三)户外辅助性媒体
户外辅助性媒体包括液晶电视终端、橱窗、广告、海报、标语等。它们因投入相对较少、传播形式较为简单直接、技术含量低、便于操作等特点,成为高校校园中采用最多的宣传形式。此类媒体是一种简易媒体,具有时效性、实用性、兼容性、视读性较强的特点。但由于这类媒体由各院系、各部门自行负责,其分散的管理方式使其内容显得杂乱,质量上参差不齐,整体影响力不大。
二、碎片化管理下高校宣传媒体现状
目前多数高校宣传媒体是接受校党委的领导和管理,进行日常的宣传业务工作,并对其负责。党委宣传部、网络中心等单位对校园媒体共同管理。由于机构设置、职务职能等原因,许多高校宣传媒体处于分割管理状态,容易造成新闻信息管理的碎片化与不协调。除了校报、新闻网管理相对规范以外,其他宣传媒体大都是由学生掌控采、编、播全部流程,管理较为松散,辅助性媒体更是各自为阵。这种碎片化管理容易导致高校宣传媒体在运作机制上处于分治状态,宣传媒体之间没有进行交流与互动,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难免会出现重复劳动或者漏报错报现象。[5]65
较之校园里的一些非主流媒体,高校宣传媒体凭借其行政级别享有一定的权威性。但由于长期处于碎片化管理之下,各宣传媒体各成体系,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在受众相同的情况下,同源同质新闻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既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又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校园宣传媒体缺乏吸引力。除了不利于媒体自身发展外,碎片化管理也制约了整体优势的发挥。特别是针对学校的重点工作无法组建有效媒体队伍,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和舆论引导,从而影响到宣传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功能的充分发挥。[6]23
三、进行融合,形成高校宣传工作“全媒体”新模式
影响力大小是高校宣传媒体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对于高校宣传媒体而言,规范化的管理仍处于导入阶段,大多数高校都存在“重宣传、轻管理”的误区,管理滞后影响到高校宣传媒体的发展。改变这种现象的关键在于改变高校宣传媒体松散无序的管理现状,构建完善的传媒组织机构,有效统筹、协调全校宣传资源,进行媒体整合,形成高校宣传工作“全媒体”新模式。[7]54
在新媒体时代,在微博、微信等新的宣传形式的冲击下,如果要持续提高高校媒体的宣传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媒体整合是一个必要的、可行的重要途径。在“全媒体”时代的当下,受众已经不满足于通过媒体单方面获取资讯,他们更愿意有意识地参与校园决策,表达个人的观点。[8]42传统媒体基于这样的考虑,可以在校报电子版的网页上保障查阅之外,发挥网络的优势,加强和受众的互动交流。可以建立新媒体平台,凭借微信公众平台与受众有效互动。校园广播台可以通过邀请节目嘉宾、点歌、发布消息等方式让受众既能接收校园广播的相关信息,又能即时回复参与到节目中,有效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校园广播台、校园电视台等电子媒体可以在保证时效性的基础上弥补校报、新闻网在声音和画面感方面的不足。BBS 论坛可定期根据学校新闻报道进行选题,设立专题,与师生保持有效互动。手机报、手机微博等手机媒体发布的信息短小精悍,能最大化地建立与受众的接触点,弥补其他媒体空间性的不足。户外媒体可以体现接近性、醒目性和灵活性。
在媒介融合、优势互补的同时,由于科技的进步,网络媒体已经可以容纳其他所有媒体咨讯的内容,所以在高校媒体整合工作中,新闻内容的策划和发布应该以校园新闻网为中心,构建较为完整的“全媒体”框架。它涵盖校报、各类杂志、校园新闻网、校园广播台、手机客户端、户外媒体等方面。[9]19充分利用这一统一宣传平台,整合各媒体的人力资源,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宣传队伍,通过人员配备、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等措施体现媒体之间的融合。根据不同受众群接受信息方式、时间和手段的不同,对传播内容进行整合。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可同时报道全校性重大新闻,在此基础上,其他媒体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着重报道一些动态性、娱乐性较强的新闻。不同媒体的报道应有不同侧重,各司其职,取长补短。在传播时效上,各媒体可发挥各自优势,把重要信息进行梳理,保证在第一时间发出。对传播途径进行整合,依据各个媒体的存在形式与特点,取长补短,从而实现以途径优化效果的目的。
高校宣传媒体亟待整合并有效运用。高校应该积极优化宣传媒体整合与运用的环境,健全新媒体整合与运用的机制,多方面整合新媒体资源,强化新媒体整合与运用管理平台,建立新媒体整合与运用监测预警系统,从而充分发挥新媒体整合与运用在高校中的正能量。
[1]施亮.浅议新媒体环境对宣传工作的影响[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0(9).
[2]埃里克·麦克卢汉,等.麦克卢汉精粹[M].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詹昌平.利用新兴媒体构建高校校园舆论引导新格局[J].教育探究,2010(6).
[4]江苏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中心.提高网络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水平[N].人民日报,2010-05-11.
[5]杨南薰,邹柳.媒体与观众的个案研究——中国学生使用中文或英文网站的目的[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6]陈颖.论新媒体对初级群体重构和个体自我建构的作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7]张琳.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工作的策略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6).
[8]叶皓.从宣传到传播:新时期宣传工作创新趋势[J].现代传播,2009(4).
[9]张帅.浅析新崛起的网络媒体——以山东大学“学生在线”网站为例[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