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断创新经济体制改革新方式、新格局——努力学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及其“三观”新理论

2015-08-15曹尚禹

黄山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中观三观经济体制

曹 军,曹尚禹,刘 哲

(全国政协办公厅 联络局,北京100811;安徽师范大学 学报编辑部,安徽 芜湖241000;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党委办公室,北京100089)

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底就职以来,在谈到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时,多次指出:“其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1]51,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强化系统思维,“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努力抓好“宏观”与“微观”的调控。特别是去年6月6日,他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时,首次以系统论理论全面、科学而深邃地提出务必善于学用“三观”——宏观、中观和微观指导、推动改革。习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说:“各地区各部门要敢于担当,积极有为推进改革攻坚。推进改革既要管宏观,也要统筹好中观、微观。”[2]26这一新的思维观和方法论是近40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崭新的探索和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辩证法和系统思维科学重要的理论创新,也是引导我们夺取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成功的新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全党全民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努力学习、深入研究、自觉运用系统论及其“三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有力、有序和有效地推进、深化各项改革。

系统论按照现代系统科学开创者贝塔朗菲的表述是“由相互制约的各部分组成且具一定功能的整体”。它的内容十分丰富,总括起来涵盖层次性、整体性、结构性和环境性四大概念。20 世纪80年代中期,在享誉全球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率领和参与下,我国对社会、经济系统等复杂系统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于1990年初正式发表了 “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的学说,在研究的前沿提出了自己独创性的新理论。这是我国开展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研究和应用的里程碑,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前瞻性理论成果。近年来,我国广大领导者、学者在指导改革开放中均十分重视学习、研究和运筹系统理论,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和成果。

一、总揽大局,统筹兼顾

(一)抓好宏观经济调控

历史实践及现代科技反复证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客观物质和各个领域都以系统方式存在着。复杂系统是纵横交错而互依、互动、互补、互促的立体网络,纵向层次性是系统论重要概念之一,它往往呈现多层级。人们为了方便而有效地分析和处理重大而复杂的问题,通常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大系统、子系统和子子系统(或元素)以及“三观”——宏观、中观和微观。当前,我国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是由六大领域组成的巨系统,经济体制改革是其中的一个大系统,从规模和结构视角全国可分为中央的宏观经济,省、市(中央直辖市)和区(自治区、全国性经济大区域)的中观经济,企业、市场的微观经济。只有统筹、协调抓好三者的经济调控,才能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顺利前行,取得成功。

就全国经济改革而言,关键性是建立、健全中央宏观调控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统一指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重大决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部署全国性重大改革,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协调各方力量形成推进改革合力,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全面落实改革目标、任务”。之后由35 个成员单位组成的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等制度建立,直接受国务院领导,成为统帅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司令部,超越各地方、区域条块利益格局的顶层设计和统一指挥,这便有了坚强的依托和保证。

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调控水平具有紧迫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市场失缺、失灵的情况,十分需要包括微观规制、宏观调控和制度建设在内的政府适当干预。我国已走向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尤其正处于改革过程中体制转型、转轨的时期,计划经济长期影响某些领域和环节依然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需要及时化解。这决定了我国政府承担的职能远比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更为广泛而复杂,需要政府发挥更多的导向作用。

进一步强化宏观调控和顶层设计对经济体制改革起着核心作用。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我国是单一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和分权管理的体制,集分结合是以集权统管分权的良性体制。此次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是以集权推进分权。中央设立一个小组、一个委员会、还有三个垂直系统,这是高度集权。将中央事权、中央与地方共同事权和地方事权分成三种权力,然后相应配套财税权限、责任。抓好宏观调控和顶层设计,才能引领、指挥中观和微观经济改革不受阻、不偏航,确保改革永朝正确的路径迈进,有效防止出现全面性、颠覆性的错误或造成巨大的恶果。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中央的宏观调控、顶层设计,必须统一步调,坚决执行。习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讲话》中详尽而精辟地提出了有名的“三要”:要准确推进改革,按照中央要求来推进,不要超出中央确定的界限而冒进; 要有序推进改革,该中央统一安排的各地不要抢跑;要协调推进改革,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既坚决按中央确定的方向、目标、原则办事,又勇于探索、勇于创造。

(二)抓好中观经济调控

1.建立、健全省、区(自治区)和市(中央直辖市)的中观经济调控体系

我国是中央、省、市(省辖市)、县、乡(镇)五级行政体系,省级领导机构历来受中央赋予的独特权责和使命,成为中央与地方工作承上启下之纽带。由于历史、环境、文化及规制存在巨大差异,各省、区、市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即可以谋划本省、市、县经济改革等规划、方针和制定相应的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各省区市要成立相应领导机制,按照中央要求,抓好涉及本地区重大改革措施的组织实施。”有关领导及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以上精神,加强对市、县、乡(镇)的指导、督查,深入基层,访问群众,调查研究,取得经验,及时推广。

2.建立、健全全国大区域经济的中观经济调控体系

当前,借助各类经济区作为平台,跨区域城市合作逐渐深入,区域互动发展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新特征:一是产业转移与空间集聚同步进行;二是合作重点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三是跨区域发展处于“极的牵引状态”。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开拓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要求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继续实施;重点谋划、推进好“一路一带”、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三)抓好微观经济调控

建立健全市场、企业的微观经济调控体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基础作用改为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战略,明确而具体地指明了坚持市场化经济改革的正确方向。我们要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把该由企业决策的事交还给企业,将该由市场决定的事交给市场,打破影响公平准入和公平竞争的“三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保证各类市场主体权利、机会、规则等一律平等。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和经济发展的基石。目前政府与市场、企业的关系逐步转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由“配角”转变为“主角”。众多企业走上了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争取高附加值的“高新之路”,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的趋势日益明显和加大。

(四)全面、科学地统筹和协调好“三观”调控的辩证关系

系统论的层次性表现不同质的涌现性、等级性和作用性。“三观”经济改革犹如一座宏伟、雄壮的金字塔,宏观经济系塔顶,中观经济系塔身,微观经济系塔基;底层夯得越实,中层建得越固,顶层就筑得越高、越挺。“三观”经济及其调控体系,既有区别性、差异性,更具协同性、互补性。宏观经济调控机制是经济改革的司令部,统领并决定中观、微观经济改革发展的方向和效果。中观经济调控机制是经济改革的执行部,是传导宏观和微观经济改革的中坚; 微观经济调控机制是经济改革的前沿哨兵,是成就宏观、中观经济改革的基石。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英明论断:“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为此,要处理好不同层级政府的关系,调动好各个层面的智慧,提高在中央宏观调控指导下中观、微观不同层次调控的功能、成效。

二、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整体与部分是系统科学一对最重要的范畴,整体观点是系统论思维最核心的观点,“整体大于(或优于)部分之和”。习总书记说得好:包括经济改革在内的各项改革,“目的是要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使整体利益产生乘数效应,避免一加一小于二的状况,防止局部利益相互掣肘,相互抵消”。注重增强整体性功能,不能弱化或劣化整体性功能。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学习会议中,学习和讨论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掌握两点论,更要掌握重点论,特别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作为领导者理应不断改进和提高改革方法,尤其要掌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之本领。“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衔内外而施之。”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要统筹好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辩证、互动关系,驾驭好这三驾马车,顶风奋蹄飞驰。要统筹和合力抓好金融、财政、服务业及农业、工业、科技和教育等配套改革,相互协作、补充、促进,形成新的强大优势和整体特效。同时,要突出重点,狠抓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重大改革,注重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有针对性地定向调控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立足全局抓大事,善于抓住“牛鼻子”,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

三、优化结构,扩大功能

系统组分及组分之间有秩序、有特质的关联方式的总和与组合称之为系统的结构。系统的功能由结构及其环境共同决定,但通常结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样的元素、条件,不同之结构方式,将营造和建成功量显著不同的系统,故此应倍加注重结构的调整、优化,最大程度发挥结构的有效功能。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涉及经济结构、组织、运行等调控方式,以及从中央至地方不同调控定向的有机、复杂之系统,理应运用系统思维及其“三观”调控,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当前,必须加大以下五种经济结构的调控: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控;加强质量结构的调控;加强区域结构的调控;加强金融结构的调控;加强市场结构的调控。

四、扩大开放,优化环境

任何系统(大系统、子系统、子子系统)都存在并依托于一定的环境之中,环境意识是系统思想的另一个基本点。经济体制改革这一重要的大系统及其“三观”之调控体系更是如此。在经济改革过程中理应重点推进自身改革和内生动力,并且抓好对外开放,两者并举,相得益彰。从全国宏观经济观之,首先要加强国家级的对外开放,扩大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和国际化市场的竞争;从中观、微观角度,要加大各地方、各区域之间的国内开放及国外开放。从而精心打造国外和国内两大市场,为顺利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开辟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习总书记早在2012年12月上任不久,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建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与开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十八大之后习总书记第一次到地方调研考察,就选择了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广东省,足以说明深化改革开放在党中央工作全局、大局中处于何等的重要位置。中国近几十年突飞猛进发展,说到底靠的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习总书记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它开创了一条引领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康庄大道”。多年以来,国家十分重视对欧美等发达市场的开放,近年加快了对亚非拉新兴市场的开放。既加大“引进来”:对国外的资金输入、技术引进、商品进口及开设外企、外业;也更加快“走出去”:加速对国外的资金投出、技术输出、商品出口及赴外办厂、兴业。中国公司已走向全球,无论国有企业还是私人企业将大大增加在全球市场的投资及兴业,在2015年,还会见证更多中国品牌打入国际市场。中国还积极倡导国际区域合作,成为亚州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驱动力,例如我国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必将为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决定》还明确提出了从中观至微观两个层面扩大内陆开放的重大战略。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要从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内陆开放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最大潜力和动力所在,是拓展开放型经济广度和深度的关键所在。由于历史及过去长期存在的差别,现阶段仍有着区域发展之不平衡、内陆和沿海开放之不协调诸多矛盾和问题,对此更需创新内陆开放模式,加大中观、微观经济对外、对内开放的力度、深度。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中观三观经济体制
“《智取生辰纲》:于‘智’的角逐中观情节之妙”教学设计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材料界面之超微观表征:“镜”中观乾坤——材料界面、微纳分论坛侧记
万法皆空
五毛钱的“三观”
新时代粮食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维度思考
请告诉女儿,三观不合的人不能嫁
国务院批转《意见》: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明确
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出炉——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