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与体会
2015-08-15李鑫鑫陶佩佩
曹 莉 李鑫鑫 陶佩佩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226006)
人工全髋关节成形术是骨科常见的手术之一,是用组织相容性与机械性能良好的材料制作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来置换严重损伤的关节,是治疗髋部损伤和晚期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全髋置换术是骨科较大的手术,具有疗程短、疗效显著的特点,手术能否成功与护理质量有密切关系,因此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康复科对5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进行了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为63.2岁,左侧15例,右侧35例;手术原因: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7例,骨性关节炎4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患者选取的标准:患者无精神类疾病;自愿配合特定康复训练和护理或常规康复训练和护理。其中37例采用髋后外侧切口,13例采用前外侧切口。
1.2 康复训练与康复护理
1.2.1 康复训练 术后第1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足趾及踝关节活动,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定时按摩下肢肌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周内,指导患者做简单的活动,预防患者因长时间卧床,造成压疮、肌肉收缩功能下降和关节活动能力下降等并发症而做的相关训练。术后1周后开始扶拐行走,行走时患肢保持外展约30度,但不负重,先用双拐,再用单拐[2]。术后2周内,患者病情已经相对稳定,在这一阶段,患者可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根据患者病程特点,制定符合这一阶段的康复训练方式。主要是指导患者逐步尝试由卧躺转向撑坐的姿势,指导患者利用手部的力量支撑自己的身体,以达到帮助自己坐起来的目的,同时指导患者对患肢进行适度的训练,为最后下床行走做准备。术后2周后,患者病情稳定,并通过之前的训练铺垫,在这一阶段逐步指导患者进行拄拐行走练习,并逐步将身体的重量落到两条腿上,锻炼患肢的承重能力。同时指导患者在出院之后也要坚持训练,逐渐增加活动强度,不可急于求成,逾越人体康复的自然规律。
1.2.2 康复护理 (1)心理护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的心理压力都比较大,尤其是术后会因为感觉到疼痛而造成的心情烦躁和情绪低落,护理人员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抚慰,对患者进行恰当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主要的过程有,先向患者讲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对手术有所了解;其次,向患者说明现在医学发展水平较高,这项手术的风险较低,帮助患者增强信心,减少畏惧;最后,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病症,保持良好的心态。(2)基本护理:术后给予患者持续心电监护,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观察伤口敷料的渗血及引流情况并做好记录,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打折、堵塞。观察患肢的血运、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程度,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3]。(3)饮食护理:主要是指导患者注意平衡饮食,既要保证营养的足够摄取,又要避免不必要的饮食摄入。此类患者年龄偏大,要注意补充足够的钙和蛋白质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1.2.3 出院指导 术后3个月内避免具体活动及侧卧;坐有扶手的高椅子,3周内屈髋应小于45度,以后逐渐增大,但不能超过90度;按出院前的康复锻炼方案继续进行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练习;注意合理饮食,戒烟酒,保证营养,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2 结果
本组病人均在2周内出院,均未发生人工关节脱位,切口均甲级愈合;50例患者均获6个月~24个月的随访,平均12.6个月,随访期间2例病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予以及时处理后症状缓解,其余病人均未出现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评定[1],术前评定69.4 分 ±3.4 分,术后6个月随访时提高至92.1±6.8分。
3 讨论
成功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取得疗效的基础,积极有效的系统康复训练是能否恢复髋关节功能的关键,只有进行积极、合理的护理和康复训练,才能改善人工髋关节的活动范围,保证重建关节的良好功能。做好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适应性训练,术后生命体征观察,患肢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及功能训练,对手术的成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恢复了关节功能,解除了疼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刘蕾,高娜,李桂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7):3298~3299.
[2]陆玮.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护理与临床,2012,16(9):1121 ~1122.
[3]赵世芬,张德荣,彭燕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