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致高热1例
2015-08-15肖玉芹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药学部264400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6期
肖玉芹 李 莉(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药学部264400)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53岁,因腰痛3月,腹胀1月,于2014年11月7日入院。诊断考虑:腰痛原因待查,腰椎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入院后完善有关检查,于2014年11月9日上午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注射用唑来膦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4101717)4mg静滴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治疗。于2014年11月10日15:00出现发热,最高达39.4℃,无寒战,无鼻塞流涕,无咽痛,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考虑为注射用唑来膦酸不良反应所致,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0.9%氯化钠注射液10ml静推及物理降温治疗,1小时后患者体温逐渐下降,约36.5℃。后停用该药,病情稳定,未再出现发热。
2 讨论
唑来膦酸系一种杂环咪唑二磷酸盐,为第三代含氮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作用于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骨转移、骨质疏松症。其作用机制包括与羟基磷灰石结合,抑制破骨细胞引起的骨吸收;干扰破骨细胞募集与细胞活性,通过骨细胞介导,导致破骨细胞凋亡,尚可刺激骨的形成[1]。作为迄今为止药理活性最强的双磷酸类药物,其不良反应亦涉及广泛。如血发热、血磷浓度降低、无症状性低钙血症、骨骼肌肉疼痛以及下颌骨坏死,还可引起包括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非特异性流感样症状、视觉症状。其中30% ~44%的患者出现剂量相关性发热,多在用药后5日内出现,但大多症状较轻。出现高热症状者文献尚未有报道,在此提醒临床医生在应用时要需予以注意。
[1]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M].第一版.重庆出版社,2009:45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