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湘中人才群体特征分析

2015-08-15黄民文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湘中曾国藩家族

黄民文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湖南 娄底417000)

近代湘中①不仅群英荟萃、将帅成群,而且人才济济、英才辈出。晚清王朝中有曾国藩、刘蓉、李续宾、刘岳昭、杨昌浚等湘军督抚,清末民初时有陈天华、蔡锷、李燮和、禹之谟、谭仁风等辛亥功臣,国民政府中有宋希濂、方鼎英、廖耀湘、李涛等抗日名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蔡和森、袁国平、贺国中、匡斌、李聚奎等革命先驱。这些都是中国近代声名显赫的杰出人才,对他们的研究,目前可谓硕果累累,但对其共同特征的分析,尚不多见。近代湘中人才群体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 好学、坚毅,教育基础较好

近代湘中人才,大都从小聪明好学。据载,曾国藩6 岁入学,14 岁应童子试,23 岁中秀才,24 岁中举人,28 岁考取同进士[1],为湘乡数百年来少有的优秀士子。刘蓉则从小“聪明好学”“少负奇才”,而且讲求学问与现实的有机结合,能“通经史、多权术、善应变”,堪称“赛诸葛”[2]。杨昌浚也“自幼聪慧好学,深受老师赏识,得减免学金”[2]108,终以童生考取秀才。此为湘军人才群体,再看辛亥革命人才群体。蔡锷6 岁入私塾,10岁读完四书五经,并能写得一手好文章,有神童之称,14 岁中秀才,15 岁被学督徐仁铸推荐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年龄最小,却成绩优异,为梁启超、唐才常所器重[3]245。陈天华从小家道贫寒,却学习刻苦,天资聪颖,过目不忘[3]161,故能得族人资助就学。即使会党出身的谭人凤也在13 岁时即中了秀才。跟随谭人凤的另一会党周叔川也自幼受庭训,曾补县学生员,中过秀才,更受顾、王思想影响,留心经世致用之学[3]165。稍晚一点的也大抵如此。廖耀湘学习刻苦、成绩优异,黄埔六期毕业时成绩进入前十名,被公派留学法国[4]。蔡和森聪明好学,刻苦勤奋,因家境贫寒,16 岁才开始读初小,但22 岁就从湖南一师毕业,期间仅仅只用了6年。总之,近代湘中人才,从晚清到民国,从湘军将帅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先驱,大多从小聪明好学、刻苦勤奋,极少有愚钝厌学而能出道者。

坚毅的血性精神是近代湘中人才的又一重要特点。坚毅的血性精神表现为两方面。其一为坚忍,即无论多大的困难都要克服,无论多大的屈辱都能够忍耐,无论多么难耐都要坚持。其二为勇敢,即不畏权贵,不畏困难,不畏生死,敢于担当。在近代湘中人才群体中无论是政界、军界,还是教育文化界人才大多表现出这种血性精神。如曾国藩,从小“以懦弱无刚为大耻”,生平在受挫受辱之时“打脱牙和血吞”,在皇帝下诏求言时,竟敢直言皇帝“娱神远淡,恭己自怡”、好用“谐媚软熟之人”,而至满朝文武“疲恭沓泄,相与袖手”[5]。又如蔡锷,以带病之躯在云南一隅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以区区7 000 兵力征讨袁军数万之众[4]247。再如陈天华,为勉励同胞“坚忍奉公,力学爱国”[7],不惜以身殉国,蹈海一死。这些不畏强权、不畏生死、不惧艰难险阻的壮举,正是近代湘中人才坚毅血性精神的充分体现。

接受过一定的教育,具有较好的文化基础,是近代湘中人才的另一重要特点。就湘军而言,但凡将帅之人少有不受过良好教育者。如曾国藩为同进士出身。杨昌浚为秀才出身。刘蓉为县学生员,并留多部著作传世。罗泽南6 岁入私塾,虽然未中过秀才,但学富五车,为湘乡著名乡绅,李续宾、李续宜、刘蓉、杨昌浚等皆为其弟子。湘军后人则更为之甚,曾纪泽、李光久、杨义规、罗兆作等从小就接受过较好的教育。至于辛亥革命人才,陈天华、蔡锷、谭人凤、周淑川、邹永成等不仅在国内接受过传统教育,而且多数留学日本,接受国外教育。至于民国时期,则许多接受了新式教育。如蔡和森毕业于湖南一师,王则鸣毕业于湘乡驻省中学,陈海清毕业于省立一中。此外,还有许多毕业于近代新式军事学校,如黄埔军校、保定军校、湖南陆军小学等。其中毕业于黄埔军校者较多,声名显赫的军事将领也较多,如国民党将领宋希濂、廖耀湘,红军将领曹昂山、贺国中等都毕业于此校。民国时期,甚至许多女性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如葛健豪、蔡畅、曾宪植等,葛、蔡早年在长沙读书,后赴法国勤工俭学,曾早年在中央军校武汉分校学习,后去日本留学[8]。

从这些人多数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一点而言,他们大多有一定的家庭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并非所有人都出身于大富大贵之家,但相对当时的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能读得起书的家庭已经算是有一定经济基础了。因为近代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化十分深重的国家,土地兼并严重,大多数农民处于破产状态,常年饥不果腹,根本无法供养子弟上学。他们中也许有一部分人家庭也接近贫寒,依靠正常途径上学比较困难,但这些人多数本身出生在私塾家庭,他们的父辈亲戚多为教师,也有机会接受教育,如刘蓉、陈天华等。他们相对于大多数依靠整天劳作来维持生计的农民子弟来说也算得上幸运之人了。

事实上,除了最早的湘军一代人才以外,后面的几代人才中相当一部分人出身于较好的家庭,因为湘军一代已经为他们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而且他们的家庭对他们本人的成才也有极大帮助。如曾纪泽、陈树人便是典型的例子。曾纪泽“幼年多病、记忆力不强,资质中等”[3]101,但他身为曾国藩长子,有机会涉猎西学,有条件攻读英语,有资格升户部员外郎,袭一等毅勇侯,这为他后来成为著名的外交家奠定了基础。陈树人人称民国“伟人”,出身于双峰石锁镇一大户人家,戊戌变法时就读于长沙时务学堂,倾向维新。变法失败后作为康梁余党被捕入狱,但经其祖父向陈宝箴求情只判“年幼无知,打三百荆条”。后与爱国志士陈作新组织“碧螺诗社”宣传革命,旋被湖南巡抚俞廉三逮捕,将处极刑,又由其姑父曾介石救出,并送往日本入读士官学校,与蔡锷同窗[3]328。如果不是有较好的家庭背景,陈树人恐早就作古,不可能后来还有机会为辛亥革命建功立业。湘中近代人才中,除曾、陈二人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如邹永成、邹振鹏、禹之谟、周叔川、黄汉湘、朱钧石等都出身名门望族,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蔡和森的外祖父也是湘军将领。虽然他们的成功或成才从根本而言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奋斗,但与他们良好的家庭条件也不无关系。

二 关系密切,血缘、地缘、学缘色彩浓厚

近代湘中人才许多以家族为群体出现。譬如,晚清时期湘军一代主要出自以下几大家族。其一为曾国藩家族,著名者有曾国藩、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荃、曾国葆、曾纪泽、曾纪鸿、曾纪梁、曾广河、曾广汉、曾广钧等人。其二为李续宾家族,著名者有李续宾、李续宜、李续焘、李续远、李光久、李光焯等人。其三为刘腾鸿家族,著名者有刘腾鸿、刘腾鹤、刘岳昭、刘岳昀、刘岳旸、刘岳曙、刘岳晙、刘连捷、刘镇湘等人。其四是萧启江家族,见诸史籍者有萧启江、萧庆高、萧庆衍、萧德纲、萧德扬等人[9]。此外还有刘蓉家族、罗泽南家族、杨昌浚家族、毛官作家族、王珍家族、李祥和家族、胡中和家族、朱南桂家族、葛承林家族等。这种家族特色在辛亥革命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同样呈现出来。如辛亥革命时期有李燮和家族、邹代钧家族、谭人凤家族,民国政府时期有宋希濂家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蔡和森家族。

近代湘中人才不仅以家族为群体出现,而且许多家族之间以婚姻为纽带相联系。如湘军中的曾国藩、刘蓉、李续宾、罗泽南、王珍等几大家族,相互之间互为姻亲。刘蓉之女刘鉴嫁与曾国藩之子曾纪泽为继室,罗泽南之子罗兆升娶曾国藩之女曾纪琛为妻,李续宾次女嫁曾国华之子曾纪寿为妻,李续宜曾孙李进崧娶曾国藩曾孙女曾宝荀为妻,李续宜曾孙女李懿康嫁曾国藩曾孙曾昭权为妻[9],曾纪寿之女曾广鏞嫁李续宾之孙李前春为妻[10]。罗泽南有三女,也分别嫁王珍之弟王开仍、刘蓉之子刘鸿业、曾国藩外甥王镇镛为妻。罗泽南还有两侄女,分别嫁与李续宾侄子李光斐、曾国藩妻侄欧阳定楫为妻[11]202-203。从上可见,近代湘中几大家族的姻亲关系错综复杂,血缘关系十分紧密。

近代湘中人才群体的地域色彩也非常浓厚。晚清湘军主要军政人物大部分聚集在曾国藩家乡所在地——旧湘乡县(含今双峰县、娄星区、涟源市、湘乡市)。据载,湘军中湘乡籍将领人数之多、任职之高“居湘军之首”[12]。究其原因,湘乡具有独特的“屋门口人”的地方民俗。“屋门口人”即指离自家较近之人,湘乡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是能挂上钩的“屋门口人”,平日即守望相助、互通有无,如遇“屋门口人”与外地人争斗,则不问曲直必助之,虽破财伤身而不顾。曾国藩也认为“同县之人易于合心”,所以他在组建湘军时悉以旧湘乡人为主,所提拔之人也多为湘乡人[13]。这种提携本地人的文化不仅在湘乡,在湘中其他地区也十分相似。譬如辛亥革命时期的湘中资产阶级革命人才群,这一人才群主要集中在新化、涟源、邵阳三地。新化以谭人凤(旧属新化)、陈天华、邹永成(旧属新化)、周淑川等为核心,他们之间以乡情为纽带,互相帮扶,并带动家族及乡人参加革命。涟源以李燮和为核心带动李云龙、李海等家乡人革命。邵阳以蔡锷为中心,带动石陶钧、雷飙、戴岳、何鹏翔等家乡人加入反清、反袁斗争。这种鲜明的地域色彩正是中国近代乡党政治的真实写照②。

此外,近代湘中人才还具有较强的学缘色彩。譬如湘军人才群中,曾国藩与刘蓉、罗泽南三人为涟滨书院同窗,且曾同处一室,互为好友。湘军将领中许多人又为罗泽南学生,如王珍、李续宾、李续宜、蒋益澧、刘腾鸿、杨昌浚、康景晖、朱铁桥、罗信南、谢邦翰等,甚至曾国藩六弟曾国华、九弟曾国荃、儿子曾纪泽和曾纪鸿、有小诸葛之称的湘军幕僚刘蓉也是罗泽南的学生。又如民国政府人才中,宋希濂、廖觉雄、廖耀湘、李涛、刘建章、陈树华等这些军界名将,都来自黄埔,而且多相互提携帮衬。廖觉雄追随宋希濂,得宋希濂提拔在国民党军中担任要职。李涛、刘建章则一生追随廖耀湘,三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几乎廖耀湘每晋升一级,李涛、刘建章也都会得到相应提拔。

三 以军功出道,少工商及文教人才

近代湘中人才,从晚清湘军到辛亥功臣乃至民国将领,大多数以军政之功擢升。其中,以军功擢升者,湘军人才最为突显。无论是曾国藩、罗泽南、李续宾、刘蓉、刘腾鸿等核心层面的湘军领袖,还是罗镇南、罗信南、刘岳昀、刘岳旸、李祥和、朱南贵、刘连捷等第二层次的湘军将领,或是追随他们建功立业的上万三品以上人员,绝大多数都是以军功而显赫。即使是湘军后人也多以武功擢升。如曾国藩之孙曾广钧以军功于广西任知府,曾国葆之子曾纪渠以军功于广东任知州,杨昌浚之子杨义规子以军功任两湖盐运使,李续宾之子李光久以军功任浙江按察使,李续宜之子李光英以军功任直隶知州。

至于辛亥革命人才群体,也相去不远。下面以谭人凤、蔡锷、李燮和、禹之谟、陈天华等近代湘中资产阶级革命核心人物为例说明。谭人凤曾任中部同盟会总会议长等职,先后策划宝庆起义,策应萍浏醴起义,参加镇南关起义,谋划广州新军起义,稳定武昌起义局面,反对与袁议和,策划谭延凯反袁,参与反袁斗争。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武昌首义后汉口、汉阳相继失守,黄兴赴宁、黎元洪出逃、武昌无主的危机之下,谭一人主持军政,力挽狂澜,使首义成果得以巩固,故其病逝后被追赠二级上将军衔[3]233-241。蔡锷则更不用说了,1911年蔡锷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云南领导新军起义,被推为临时革命总司令,云南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后,因军功被任为云南都督。1915 年蔡锷又护国讨袁,再造共和,因护国首义,袁死后得任四川都督兼省长[14]。李燮和也戎马一生,领导策划过宝庆、长沙起义,参加过黄花岗起义,1911 年策反旧式湘军光复上海、救出陈其美,1912 年任光复军北伐总司令筹划北伐,因其战功卓著,一生曾6次担任总司令[15]。禹之谟也先后参与1894 年的甲午战争,1900 年的自立军汉口起义,故死后被追赠“陆军左将军”[16]。唯有陈天华因英年早逝,未曾参与革命战争,但也因其在同盟会的建立及资产阶级革命宣传方面功不可没而任同盟会书记。

民国政府人才群也多以军功发迹。譬如黄埔军校教育长方鼎英,方1921 年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只是军阀赵恒惕的湖南第一师参谋长,1924 年因随谭延闿救粤有功,后被孙中山任命为北伐特遣军总指挥,1926 年又以筹建黄埔军校的功绩及过硬的军事素质被委任为黄埔军校教育长、代校长[17]3-7。又如宋希濂,由副排长干起,逐步升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直至军长、集团军司令,一步一步以军功而擢升[17]209-216。廖耀湘也与之极其相似,廖1936 年从法国学成回国后,仅在南京教导总队任少校连长,进而以军事才能及战功升任中校参谋主任、少将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长、兵团司令等职[18]。

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才群则多突显于政治方面。譬如蔡和森、李中等便是如此。蔡和森在一师读书时曾与毛泽东等人一同创建了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创办了进步刊物——《湘江评论》,1921 年又与毛泽东、陈独秀等人讨论建党问题,并在法国建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因其在参与党的创建及宣传方面具有突出贡献,曾被当选为二至六届中共中央委员。李中早年便帮助毛泽东筹建学友会、办夜校,后与陈独秀一起筹建上海机器工人协会,因此中共一大召开时成了党内“第一个工人党员”[3]414。当然,此一时期以军事才能显赫者也为数不少,如红军将领李萼、吴迪芬、曹昂山,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八路军名将匡斌、陈正湘、李聚奎等。但总体而言,湘中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才更以政治功绩而著称。

正因为近代湘中人才多以军政之功出道,所以在数量上多军政而少工商及文化科教人才。同样以湘军为例,湘军中曾国藩、刘蓉、罗泽南、李续宾等都曾为满清督抚或布政使,其余绝大部分湘军人才也都是军政要员。即使湘军后人也是如此。曾国藩家族的后代中,晚清期间,除曾纪鸿为数学人才以外,曾纪泽为户部侍郎,曾广钧为广西知府,曾广汉为礼部侍郎,直至民国时期,曾家才有教育家曾约农、曾宝荪,考古学家曾昭燏等[9]130-313。罗泽南家族后人中,罗泽南之子罗兆作为骑都尉,罗兆升为内阁中书,罗泽南侄子罗兆蕃为广西即补知府,罗兆载为中国驻秘鲁领事府随员,至于文化科教类人才则鲜有见诸史籍者[11]204-205。另据《历代名人与娄底》所载,近代娄底军政要员比经济文化科教类名人要多出数倍。由此亦可见,近代湘中人才多军政而少工商及文教科技类。

注释:

①湘中即湖南中部地区,无法明确进行地理划界,这里主要以今娄底地区及邵阳地区的邵东、新邵、隆回等地为限。

②所谓乡党政治,是指政治群体以同乡而聚集,彼此互相支持,共同进退,这是中国政治的传统之一。中国历代政治依照政治人物的群体聚集情况可以分为家族政治、乡党政治、宗派政治三种。事实上中国历代封建权贵首先依靠的是家族,其次依靠的是同乡,再次依靠的政治盟友,最后才依靠其他有才能之士。

[1]黎庶昌.曾国藩年谱[M].长沙:岳麓书社,1986:2-5.

[2]曾维亮.湘中揽胜[M].长沙:岳麓书社,2000:26.

[3]李大鹏.历代名人与娄底:政治人物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

[4]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邵阳市志:第6 册[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5]杨牧,袁伟良.黄埔军校名人传:下[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1769.

[6]唐浩明.唐浩明点评曾国藩奏折[M].长沙:岳麓书社,2004:23-24.

[7]陈天华.陈天华集[M].刘晴波,彭国兴,校.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58:235.

[8]李藻华.娄底湘军史略[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0:266-275.

[9]成晓军.曾国藩家族[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77-121.

[10]李藻华.杨家滩古文化八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20.

[11]双峰县政协文史委.湘军之母罗泽南文史资料专辑[M].内部资料,双峰,2013.

[12]刘铁铭.湘军与湘乡[M].长沙:岳麓书社,2006:85.

[13]谭运良,谭华.曾国藩与湘乡[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54-155.

[14]谢本书.蔡锷传[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158-163.

[15]郭汉民.湖南辛亥革命人物传略[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441-451.

[16]熊治祁.湖南人物年谱:5[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649-651.

[17]王成斌.民国高级将领列传:2[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9:3-7.

[18]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第30 卷人物志:下[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907-908.

猜你喜欢

湘中曾国藩家族
跟曾国藩学修身
湘中大云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湘中梅山民间棕编技艺的活态传承研究
HK家族崛起
《小偷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湘中民歌研究现状综述与思考
你还是贼,他已是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