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中民歌研究现状综述与思考

2016-08-15刘亦群

戏剧之家 2016年15期
关键词:湘中民歌研究

【摘 要】国内学者对湘中民歌的研究成果颇丰,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湘中民歌进行研究,如语言、音调结构、形态特征、文化艺术价值、传承保护及演唱特征等。部分学者选择了湘中地区其中的某一县市的民歌进行微观研究,也有学者对湘中民歌进行了整体、全面的研究。本文对以上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论述,为日后学者对湘中民歌的继续研究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湘中;民歌;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252-02

一、研究成果

(一)对湘中地区内某一县市的民歌进行多视角的研究

湘中地区的地域范围包括娄底的全境以及邵阳、益阳、衡阳、长沙、株洲、湘潭等地的部分区域,许多学者对其中的某一个地域的民歌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研究。

1.新化山歌研究

新化地处湘中的腹地,素有“民歌之乡”之称,曾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新化山歌还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因此许多学者对新化的山歌进行了多层次的研究。对新化山歌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多,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五类:

第一类,对新化山歌进行分类和分析艺术特征。如金姚和孔庆夫的《新化山歌体系梳理与唱腔分类》[1]把新化山歌分为号子、儿歌、小调、长篇叙事歌和山歌五类,唱腔则分为高腔山歌和平腔山歌两类。

第二类,分析新化山歌的生存现状与传承问题。如罗慈花的硕士论文《新化山歌艺术特征与传承现状研究》[2],对新化山歌生存的社会文化背景、形成与历史进程进行了梳理,结合谱例分析了新化山歌的艺术特征并对新化山歌的传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第三类,对新化山歌的历史调查和资料的搜集整理。如金姚和孔庆夫的《有关梅山地区与梅山民歌的史论与推理——湖南新化山歌研究七》[3]通过实地考察与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得出梅山民歌指的就是新化山歌的结论。此类文章还有《古桃花源、古苗寨、古山歌——湖南新化山歌研究》[4]。

第四类,对新化山歌的唱腔进行分类及对演唱特点的研究。如刘亦群的《论湖南新化山歌的特征与演唱》[5]及曾晓萍的《湘中新化陶情山歌及演唱艺术研究》,[6]主要从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角度对新化山歌进行了论述。

第五类,对新化山歌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如谢萍的《论湖南新化山歌的语言艺术》[7]对新化山歌语言艺术形成的条件、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

2.益阳民歌研究

余雯的《益阳民歌的湖湘文化底蕴探究》[8]对益阳当地民歌的艺术特点与地理环境、民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此类文章还有张国荣的《益阳民歌纵横谈》及张清华的《益阳安化梅山民歌的文化艺术价值》[9]

3.长沙民歌研究

马鑫的硕士论文《长沙民歌及其演唱研究》[10]对长沙民歌的语言特点、音乐特点和演唱特点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4.娄底民歌研究

陈征南的《简析湖南娄底民歌的地域特征》[11]通过对娄底民歌曲调和语言的分析来透视娄底民歌的地域特征,通过对民歌旋律的分析得出娄底民歌以la-do-mi-sol为主的音调结构,有大量的羽调式民歌,其它调式的民歌常常伴有与羽调式的同宫系统交替的结论。

(二)以湘中民歌作为一个整体,从不同的切入点进行研究

1.调式与音调结构分析

梁金萍的《湘中民歌音调结构及曲式特征》[12],作者指出湘中民歌的主要特征首先集中体现在民歌旋律的音调结构上,并指出音调结构的形成源于当地方言的音调,把湘中民歌的音调结构分为“五度四音列”和“三度关系音列”两种主要类型;谭建光的《论湘中民歌的音调结构特征》[13]一文中把音调结构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的“四度三音列”结构和“小-大(大-小)三度关系”结构两类,提出音调结构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2.审美特征

梁金萍的《湘中民歌的审美特征》[14]从野性美、土味美、灵秀美三个方面对湘中民歌审美特征进行了探讨。谭建光的《湘中梅山民歌的审美情态》[15]指出梅山民歌的美在于诗化的词情、地方特色浓郁的音调和醉人的声情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

3.文化特色

梁金萍的《湘中民歌的文化特色》[16],作者对湘中民歌的起源、流传方式、表现形态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三)对湘中民歌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

梁金萍的《湘中民歌研究》[17]是目前唯一一部对湘中民歌进行整体研究的专著,作者从湘中地域的人文环境、民歌的产生、流传与发展、体裁分类、艺术特点及本土特征五个大方向对湘中民歌进行了研究,把民歌与民族的人文地理环境予以综合分析,对民歌的外在形态和内在规律进行研究,对民歌的深层文化结构和文化意义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四)散落在论文中对湘中民歌的研究片段

如黄允箴教授的《汉族人口的历史迁徙与南方汉族民歌的色彩格局》[18]一文中提出湘中民歌由羽宫角徵音组构成并微升徵音的特性羽调式的来源与人口的迁徙有关;周青青教授的专著《中国民歌》[19]中的汉族民歌色彩划分中,把湘中民歌划归湘色彩区,并着重介绍了湘中的特性音调结构la-do-mi-sol;刘正维教授的专著《中国民族音乐形态学》[20]指出湘中民间音乐是羽群体特区,在这一地区的民歌和花鼓戏中,普遍以la-do-mi-sol为主构成自己的羽调式音乐特色。

二、对湘中民歌研究现状与研究前景的思考

(一)加强对湘中民歌音乐本体的分析

以上研究成果中对湘中地区民歌从分类、艺术特征、传承与保护、语言、音调结构、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让湘中民歌的魅力从多方面得以展示。笔者认为,略显不足的是对湘中民歌的音乐本体分析尚且不够,如能加强对音乐本体上的分析研究,才能为以上成果中所提出的湘中民歌音乐特点的结论提供有力的佐证。

(二)对湘中民歌风格特点进行整体分析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可看出,对湘中民歌的研究大多是对湘中地区各区域(县、市)的民歌分别进行研究,而进行整体研究的比较少。湘中虽然涵盖的区域包括很多县市,但其民歌的风格所体现出来的特征具有较大的同一性,因此不仅要对湘中地区各区域民歌进行研究,同时关注对湘中民歌整体风格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举措。

(三)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深入剖析湘中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

民歌地域风格形成与其所处地域的文化背景有着深层关系。笔者认为除了运用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外,还可运用包括民族学、语言学、历史学、地理学、民俗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寻湘中民歌地域风格形成的底层因素。

参考文献:

[1]金姚,孔庆夫.新化山歌体系梳理与唱腔分类[J].歌海,2014(2).

[2]罗慈花.新化山歌艺术特征与传承现状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1.

[3]金姚,孔庆夫.有关梅山地区与梅山民歌的史论与推理——湖南新化山歌研究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7).

[4]金姚,孔庆夫.古桃花源、古苗寨、古山歌——湖南新化山歌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8).

[5]刘亦群.论湖南新化山歌的特征与演唱[J].黄钟,2012(1).

[6]曾晓萍.湘中新化陶情山歌及演唱艺术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7]谢萍.论湖南新化山歌的语言艺术[J].中国音乐,2012(3).

[8]余雯.益阳民歌的湖湘文化底蕴探究[J].四川戏剧,2013(3).

[9]张清华.益阳安化梅山民歌的文化艺术价值[J].北方音乐,2014(4).

[10]马鑫.长沙民歌及其演唱研究[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13.

[11]陈征南.简析湖南娄底民歌的地域特征[J].中国音乐,2008(2).

[12]梁金萍.湘中民歌音调结构及曲式特征[J].中国音乐,2006(2).

[13]谭建光.论湘中民歌的音调结构特征[J].音乐创作,2006(5).

[14]梁金萍.湘中民歌的审美特征[J].中国音乐,2005(3).

[15]谭建光.湘中梅山民歌的审美情态[J].文艺研究,2006(6).

[16]梁金萍.湘中民歌的文化特色[J].湖湘论坛,2004(5).

[17]梁金萍,周鲜花.湘中民歌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3).

[18]黄允箴.黄允箴音乐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38-57.

[19]周青青.中国民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20]刘正维.中国民族音乐形态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刘亦群,文学硕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湘中民歌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情景在变条件在变方法不变
湘中大云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湘中梅山民间棕编技艺的活态传承研究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