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效提问引燃高中数学课堂的圣火
2015-08-15河北省清河县清河中学邢淑静
河北省清河县清河中学 邢淑静
一、实事求是,贴近学生设置提问,打破教学重难点壁垒
学好高中数学的一个关键就是,要不断锻炼思维的缜密性,掌握基本知识点和基本解题技巧,在此基础上,做到举一反三,熟知一类或几类题的求解方向,边做题边创新解题思路。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首先,要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熟,考得好。当今数学课堂不和谐因素很多,这直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如:学生课堂上一学就会,一听就懂,课下做题实战时,往往生搬硬套,灵活性缺失,头脑中“浆糊”越来越多,羁绊的“晃金绳”把思路越捆越紧,头脑一片混乱,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也越来越陌生,“学以致用”无法展开。这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溃败,是教学事故的另类表达,是无用功的直接表现。作为教师来说,教学零效果;对于学生而言,光有零件,却不会拼装。师与生之间的互动成了机械的形式主义,大眼对小眼,双眼皆放空,教师得不到心理回报,学生取不到真经,成了名符其实的“茶壶里煮饺子”。
具体到知识讲解,如:三角函数的推导讲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sin(A-B)=sin A cos B-cos A sin B,这个公式是过往数学家经过艰苦的反复实践证明而得出的,很多老师教授公式时,为图省事,会将公式直接“吐”给学生使用,学生因为本身固有的思维定式,也会更为直接地“衔”住,不经咀嚼生生“吞”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成了被动灌装的容器。其次,教师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对学情作出深入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推陈出新的设定教学模式,摧枯拉朽的革除传统教学方法,懂得换位思考,多站在“听者”的角度看待问题,“闭关锁国”置自身于桃花源中“闭门造车”行不通,长期处于这种小宇宙辐射影响下的学生,思想僵化,头脑愚钝,知之“如”知之,不知“似”不知。长此以往,即酿成了严重的教学事故,背离了国家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想当然地认为,这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说不难,因为这不过是死记硬背,殊不知,记住了公式,背熟了定理,不会活学活用,也是徒劳。这是典型的教师经验主义,是对教育科学的流放,核心病处就是,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是实实在在的人,只有学生觉得难,才是真的难,才会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教师要紧紧抓住教学目标,艺术性地提问,通过科学有趣的循循善诱,让学生在提问与被提问中查找不足,拔高自己。
二、提高提问的逻辑性和层次性,降低理解的难度
增强思维逻辑的方向性,促进思维由“抽象”向“立体”的转换,是学习数学的基本着力点。教师当堂提问时要注意层次性,引领学生由“获知点”到“发展区”再到“创新域”,问题更要由简及难,呈过渡式的波浪状态,逐步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的高峰。在学习新的内容时,要引导学生“温故”,由旧知识的提问过渡到新知识的展开,形成顺其自然的导入,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理解起来更透彻。由“获知点”到“发展区”再到“创新域”不是简单的过程性推进,而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极力开发其思维逻辑能力,提出自己的见解,即时讨论,大家相互探讨,各抒己见,在师与生、生与生的激烈互动中,迸射思维的火花,形成学生自己的治学理念,不断锻炼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三、增强提问的针对性,提高当堂解决问题的效率
解决问题强调的是结果,而提出问题则是将当事人的思维引向问题的实质,扩大了其思维的宽度和广度。可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具挑战性。因此,一个善于提问的教师,一定是一个能够充分开启学生心智,启发学生思考的学者型“师者”,这有别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舞台,更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毫不掩饰地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勇于提问、善于提问,有针对性地提出具备一定水准的问题,时时处处敲打学生的智慧之门,既传授知识,又擦拭心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要明确、规范、具体,这样问题才具有针对性,易于引发学生的思考。
四、创设以培养创新思维为先导的提问
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作为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引擎,这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教师在对问题进行设置时,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增强问题答案的多元化,即既动脑,又动手,强调思想与行动配套式服务,开辟问题解决的多个视角,形成对知识点的独到见解。另外,为了让学生用心体会问题求解,真理求知的过程,教师也可将自己的探索经历和见解,包括其中的喜怒哀乐,与学生分享。既让学生端正了科学登峰的态度,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形成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调。
总之,高中课堂的圣火能否被引燃,决定于教师课堂提问艺术的效果,教师的提问不仅要科学合理,更要立足实际,这样才能点燃学生心中科学探索的星星之火,星火虽小,但可燎原。所谓课堂圣火,乃是星火的集聚。透过不断跳动的火焰,各位同仁是否也同样看到了那张张被“科学”映红的可爱面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