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学生如何从音乐教育中获得情感教育
2015-08-15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二中沈金玲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二中 沈金玲
《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力量,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使中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增强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形成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放眼中外,教育中对“人性”和“情感”的强调自古有之。从孔子的“仁者爱人”到孟子的“亲亲仁也”,从英国麦克费尔的“体谅教育”到费洛姆提出的“爱的能力”……“情感”与“人性”历来受到教育家们的重视。由此,苏霍姆林斯基给出了“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的至理名言。随着人们对情感的日益重视,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引起了不少教育者的关注。
一、情感教育的界定
所谓情感,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什么是情感教育,可谓众说纷纭。经过学界的激烈争论,近年在英国的一个世界性教育学术研讨会上,世界多数国家的学者就情感教育终于达成了一致共识,即“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音乐教育在中学生情感教育中的功能审视
“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大量的音乐作品,在中学音乐教育中,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了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鉴赏、创造的能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内容,充分调动着学生的感知觉,从而使学生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使之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这样获得的音乐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与真实。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又融入了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贝多芬说:“音乐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中学音乐教育是培养“爱乐人”的摇篮。我国现阶段音乐教育目标明确规定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个性的核心发展,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弘扬民族音乐是目前中学音乐教育中重要的内容,它可以使年轻一代了解、熟悉、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达到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
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一个人的修养从诗开始,完善于乐,可见他对音乐的重视。作为使人类的情感摆脱自然情欲束缚的桥梁和纽带,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对于人类进入理性阶段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如果说语言为人类进入思维理性发挥了功效,那么视音乐教育尤其是其情感教育作为人类情感理性培育的沃土,这点毫不夸张。概括而言,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功能大致包括如下几点:
1.为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提供乳汁。
人类在演化的过程中,有许多适应生存的方式和手段,而情感是最重要的。人在整个人生过程中都要依靠情绪的适应机制,通过借助情感的表达来实现人际情感的沟通和情感的认同,这些是人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能量和动力。音乐教育不仅能使人理解音乐,更重要的是能加深人对各民族深层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理解。音乐教育在发挥学科优势引导人们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的同时,有利于人们丰富精神世界的营造,促进人们对生活养成的积极态度。
2.为人的审美能力的提高提供助力。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通过美的旋律、美的乐音、美的情感、美的语言、美的思想、美的形象等音乐中一切美的因素,来满足人类审美的需要,培养人的感知能力、联想与想象能力、领悟与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对于人们高尚的情操培养和美好理想的树立亦有积极作用。
3.对人的成功社会化具有积极作用。
根据社会化理论,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换,需要个体对社会价值、秩序观念的内化吸收。其首要且核心的前提便是社会成员需要培养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念,通过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学习建立起社会性情感。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有利于人们形成共有的社会观念,对于为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中学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关系
1.培养高尚道德品质,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中收获情感教育。
音乐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了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中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人格得以完善,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例如,在澳门回归之际,一首《七子之歌》唤起了学生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漂流在外的游子的牵挂。歌中唱到“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我依然 ……”。唱起这首歌时,学生们的民族责任感油然而生,他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命运、荣辱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当唱到“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澳门特区高高飘扬时,不少学生流下了激动的热泪。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性格”从广义上是指人的情意素质,它包含 着情感、思维、兴趣、气质、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它常伴随着一切智力活动。中学生在学业上和将来的事业上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而音乐教育能塑造心灵,培养情感,发展个性,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好帮手。
音乐艺术既表现了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了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生动地形象地表现。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振协调并被陶醉时,能使人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使人充满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并增强了对未来的自信和为未来奋斗的力量。例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
2.音乐审美体验的积淀,完善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自古,有关音乐情感意义的美学探讨始终是一个引人瞩目的话题。孔子言“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认为音乐能够塑造良好的社会风尚,认为听乐可以使一切变得和谐,使人产生恭敬心。此外,就音乐培养人的情操的功能,古希腊素有“美育说”的思想。就音乐与情感的内在联系上,不同学派的观点存在着差异,尽管如此,但在音乐是人的创造物、音乐的本质体现着人的本质这一观点上还是达成了基本共识,“我们叫作‘音乐’的音调结构,与人类的情感形式——增强与减弱,流动与休止,梦的消失等等形式——在逻辑上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可见,在时间中流动的音响最适宜表现情感。形式上,音乐却虽是“最情感的艺术”,但本质上,音乐具有理性的特质。音乐将最严格的理性形式规律与最活泼的生命情趣相结合,正是这种理性化的感情对人的情感的升华产生极大的影响,使人类的情感能摆脱自然情欲的束缚,进入理性领域。因此,“音乐的美是人的本质需要……审美是人与音乐的本质关系,是音乐独有价值之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教育就是审美教育。更深入地说,音乐教育就是情感教育。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人们在音响的情感激流中体验壮美,感受优美,怡神悦智,使得人们在音乐活动过程中得到最充分、最深刻、最尽情的情感陶冶和心灵净化,使他们的情感超越感性的生理层次,上升到理性的社会文化层次,形成高级社会性情感。
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中国优秀的音乐作品,它以故事情节为线索,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作者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当欣赏到“长亭昔别”、“楼台会”二段时,学生为大提琴与小提琴动人的旋律所倾倒,为主人公真挚的情感所感动——真;“呈示部主部主题”柔美、深情,“副部主题”旋律清新、活跃,使学生体会到一种纯朴、善良——善;“化蝶”充满了浪漫与幻想,“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只要我们注重情感的体验,就能在音乐中获得真善美。要知道,“音乐是一种毫不虚伪地反映人和人民的道德品质的语言”。
3.音乐教育与时代接轨的必要性。
21世纪需要全面型的、高素质的人才和充满激情、正直的人。音乐教育应义不容辞地为此起到广泛而深远的作用,反映时代的最强音。音乐教育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有所突破和挖掘,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当前的音乐是纷繁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面对这广阔的音乐海洋。教师要与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学习,最终达到中学音乐的教育目标。
4.在音乐实践中培养优秀情感。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给学生实践的舞台,是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使他们相互学习,磨炼毅力所必不可缺的。在实践中,学生们成为了传播“真善美”的小使者。在多次艺术节、合唱节比赛中,学生们不但在艺术水平上得到了提高,并且体验到了要成功就要付出很多心血,不具备优秀的意志品德将无法完成。
中学时代的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是中学教育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要培养符合时代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教育才会产生效果。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音乐美感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浸入中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能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仅可以对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树立理想、陶冶情操,而且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总之,中学的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不可或缺的。现代音乐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中学生人格的塑造。重视中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因此,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得到加强与提高。
[1]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2]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
[3]齐易.张文川著.音乐艺术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4]龚妮丽.音乐美学论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5](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