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均等之教育,书天下之公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满足特殊需要儿童的五大策略

2015-08-15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北幼儿园张晓燕

学苑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儿童目标内容

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北幼儿园 张晓燕

特殊儿童相对于我们很多的普通儿童来讲,是一个比较小的群体,但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讲,他们就意味着全部,因此,让相对特殊儿童能够比较好地融入到幼儿园的生活,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健康地生活是一个比较有价值的现实问题。

什么是特殊儿童呢?所谓特殊儿童就是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他们有的超越普通的孩子,有的则与普通的孩子存在一定的距离,但他们却都未达到进入特殊学校教育的范围,这些孩子都是需要老师的特别关注和特殊教育的。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教师应从他们的个体差异入手,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将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有机结合,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幼儿园的生活。区域活动是一种小范围的活动,也被称为活动区活动或开放教育,在这种活动中,幼儿自由选择角落、材料、操作的次数,蕴含着松散性、愉悦性、顺应儿童求知天性的种种特点。本文以区域活动为例,谈谈在实践中应如何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

一、目标分层,建立互信,体验成功

特殊的孩子在操作活动中,常常因为多方面的因素而不能够体验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对孩子的能力没有很好地估量,或高或低。因为这些孩子的能力原本就超出普通孩子或者是低于普通孩子,因此,在目标定位的时候,我们参考的相关指标也应该发生变化,应该以孩子原有水平为参考,在教师搭建结构时,应以孩子可能触及的层次为最佳目标,这种适合孩子的目标,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让幼儿体验成功。

1.认可偏离常规,承认自我成长,从“不会”到“可以”。区域活动相较于集体活动来讲,一个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能够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更为细化的分析,可以针对不同的孩子为其量身打造适合他的目标。在区域活动中,相同的操作内容,教师在目标的设定上可以有多个层次,面对能力比较弱的孩子,我们可以在常规目标以下再设立两个目标,例如,中班的小一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她对语言的交流显现出异常的困难,对于她,我们的目标就不是定位在会说某句话了,而是定位在使其喜欢观看表演,对于幼儿之间的交流、对其他幼儿的表演表现出认可上,认可的方式可以多样,等等。对孩子的期待和目标,我们更多地应该优先考虑孩子的情感目标。相对应的,对于孩子的评价,我们也要有所不同,旨在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成长,认可自己,建立对自己的信心和对教师的信任。

2.预设多层目标,考虑个别差异,从“完成”到“挑战”。有一些孩子常常会被老师表扬,却忽略了他们的真实需求,这些孩子通常表现为,他们会很快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也许就因为这一点,教师常常就认为孩子掌握了,是的,孩子是掌握了,也许在我们进行这个活动之前就已经掌握了,那么我们来想一想,这样的活动对这一类孩子是有效的吗?对于他们,我们应该进行另外一种尝试,这对孩子自己来讲,是一种适合自己的“挑战”,这样的高标准和高目标才是适合他们的。

二、内容设置,关注差异、自主选择

孩子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教师首先应该正视这一点,正因为有这样的客观现状,因此我们的教育才会如此的复杂和多变,为了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我们不光要在目标上进行有层次的细化,更要在具体的操作内容上花一番时间,让孩子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在内容的设置上,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是不同的标记来区分内容的难易程度,只要是孩子们约定俗成的,都能够了解的就行。让孩子知道不同的标记或是颜色,表示的是涵盖不同容量或是深度的操作内容,以便于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份。

1.关注差异,借助辅助结构。刚才在目标分层的时候我们已经了解了,有那样一类孩子,他们和普通的孩子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特别是身心障碍儿童和学习困难儿童,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他们就有了更大的差距。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对这些特殊儿童的观测与教育诊断,尽可能弄清他们每个人的生理和个性方面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要求,在降低基本要求和减少内容的同时,还要适当增加挖掘开发潜能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以发展这些孩子的个性特长。在内容的选择上,删去不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和练习,适当增补直观的、联系实际的内容,浅显的、容易掌握的内容,调整学习步幅、次序和难度,并针对他们在活动中的具体问题,提供必要的辅助材料,让他们获得成功。例如,在折纸的活动中,教师可以为这类孩子提供示意图或者是每一步已经标注好序号的实物,以便于幼儿掌握和练习。

2.进行选择,适当高层架构。还有一类孩子,常常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他们处于持续的“饥饿”状态,对于教师提供的一些内容,他们往往很快就能够掌握,甚至在活动之前就已经掌握了。那么,就我们当下的内容是完全不适合这一类孩子的,因此,在内容的设置上教师就应该有调整,或是进行更为高层的架构,让孩子能够“吃得饱”并且“吃得好”。例如,在折纸的活动中,有的孩子已经早早地背下折纸的具体步骤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复杂的示意图,内容包括:几种学过的成品的组合,还可以是探索“翻转”“叠加”“镶嵌”等比较难的技能,让这些孩子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通过教师示意图的提点,让幼儿在活动中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材料,从而获得较高、较快的发展。

三、避免干扰,弱化指导,凸显主体

有时,我们教师常常会犯这样一个错误,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而忽略了孩子的发展和可能发展的空间。有时候自以为是的帮助和指导反而成了干扰的重要来源,因此,我们教师要学会放手,学会预留,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去探索,在探索中自主成长,这种体会和顿悟是最为宝贵和最值得珍惜的。

1.敢于放手,善于观察,从“抱着走”到“跑着走”。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于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我们会自然地认为孩子在某些方面是存在问题的,甚至对于一些任务是不能够独立完成的,当你已经有了这样的预想之后,就会发现,我们的行为会不自然地流露出帮助,流露出不信任。亲爱的老师们,请你们耐着性子,细细地去观察吧,也许孩子真的在这次活动中不能够完成,但是,请你们再次努力地控制下自己,让我们找找孩子进步的地方,也许只是一种不放弃的态度,也许只是有一个毫无逻辑的猜测,也可能是一个没有结果的探索,但是,在我看来,这样的收获要比我们直接看到最后的结果更为有价值,这就是孩子学习的过程。与其用结果的伪获得来告慰我们成人,这样的真探索也许更让人惊喜吧。

2.预留空间,便于对话,从“你要做”到“我能做”。还有一些孩子,他们往往很快就能够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对他们来讲不存在任何的挑战,也许老师交代的任务对于他们只是原有经验的再次复习和巩固。对于这样一些能力特别强的孩子来讲,这种任务显然就有些太过于容易和简单了,这种不具备挑战,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够完成的任务,就最终的成就感来讲是绝对不具有最大化效应的。因此,对于这些孩子,我们给他们的空间应该更大,留白更多,让他们有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跟那个更强大的自己进行对话,在假设、实验、验证的反复循环的过程中获得经验。

四、适时干预,控制挫折,有效推动

在孩子探索的过程中,教师是否就仅仅需要扮演好观察者的角色呢?我想答案是非常明确的,当然不是,在整个的过程中,我们同时还应该起到指导和引领的作用,通过观察,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伸出手,拉一把、推一把,让这些孩子能够更快地适应、更好地融合到我们集体的活动中来。

1.控制挫折,“脚手架”助力。有教育经验的老师可能都会发现,挫折的教育是需要的,但是绝对是需要控制的,因为没有人愿意不断地被打击,因此,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控制挫折是必要的。但是,有很多孩子在面对一些任务的时候还是非常无力的,因为他们离那个任务看起来还是比较远,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帮助这些孩子达到成功的彼岸,我们要给孩子一些可以攀登的支架,让他们借助支架的力量和方向来获得成功,然而每个孩子攀登的路径也有不同,我们要进行多方面的关注,帮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快乐。

2.挑战适宜,“任务分析”推动。怎样的成功才会获得最大的喜悦感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大家探讨的问题,如果说任务的难度太低,很容易完成,那么对于成功的体验也就不会有太多的喜悦感。如果说任务的难度太高,孩子通过努力也完不成,因此也不能够体验成功。维果斯基在“最近发展区”中,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只有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功,那样的才会体验到最大的喜悦感。但是在面对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时,很多孩子由于各种原因会选择放弃,或者说是不选择,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将这个任务进行分析,鼓励幼儿挑战,帮助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挑战,用任务分析的方法,用阶段性的目标达成策略来推动幼儿朝着胜利的彼岸进发。

五、合理衔接,因材施教,打破传统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一刀切的传统的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教育,也不被孩子接受,但是在集体教育仍然占有重要位置的今天,我们似乎又不能弱化集体教育的力量。教师只有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有效地衔接和融合,处理好两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用幼儿集体的教育力量去影响个体,用幼儿个体的力量去推动集体前进,才能最大化地促进幼儿自然地、整体地、有差异地发展。

1.潜在的特殊,无痕化的关注。那些节奏相对稍慢的孩子一般还伴随着心理上的不自信,常常表现为,不敢或不愿在集体面前表现,或者常常以旁观者以及观众的角色存在于整个群体中,尤其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主动求助,这一类孩子需要教师及时并到位的关注,但是这种关注应该是不露痕迹的,是不被孩子发现的,至少是不应该被其他孩子发现的。这样的帮助和关注如要不为人知是需要老师们动一番脑筋的,根据孩子的需要以及可以关注和帮助的点来确定方式的使用,关键是关注但无痕,这会给这一类孩子走向成功送上一把高度适宜的梯子。

2.高调地引领,明确的高标准。还有一些孩子在很多方面都能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往往就因为这个,他们常常自信心满满,完成任务之后会无所事事,从而影响别的孩子,使得活动不能够正常地开展下去。这种孩子往往较其他幼儿更有优越感,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他们各方面都比较突出的优势,来带动别的孩子前进,或者说让他们在整个班集体中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明确地给他们提出任务或提出较高的标准,让他们有事可做,而这种事情又是有利于整个群体的发展的,用小部分幼儿的力量去带动和推动整个群体的发展,让孩子们在互学中促进各自的成长。

特殊的孩子,他们这个群体不同于我们常规所认为的特殊的孩子,主要是指与正常的孩子相差并不是很多,游离在普通孩子的边缘,但是他们在很多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甚至影响到整个群体。面对这些孩子,通过必要的、小范围的、分散的活动,让他们能够比较好地融入到整个群体中,这是一个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被集体接纳和认可的需要对孩子来讲是十分迫切的,因为之后的自我成长实现的需要都将以此作为基础,因此,我们要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关注他们,让他们体验同等的成功喜悦,实现同等的社会价值,让这些特殊儿童,在均等教育的春风中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儿童目标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主要内容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