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校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现状浅析
2015-08-15上海市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顾云菲
上海市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 顾云菲
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是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和中等体育专业人才的摇篮,肩负着挖掘体育苗子、培养体育精英、并将其向更高层次的专业训练队输送的重要职责。体校的学生是一个较为独特的群体。与普通学校的学生相比,他们既有当代学生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点。青少年运动员的道德品行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我国体育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到我国体育事业能否健康快速地发展。因此,全面提升体校学生的道德素质成为了教练员和教师工作者的重中之重。
一、体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1.纪律上放任自己。部分学生对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学校规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熟视无睹,自我保护意识差,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主要表现为上课迟到、早退、旷课,想来上学就来,不想来上学就装病请假、逃课。同学之间因某句话或某个动作就会产生矛盾,甚至出拳相向;不服管教,顶撞文化教师;喜欢从众模仿,盲目冲动,拉帮结派,以破坏纪律为荣,容易出现跨年级的违规乱纪行为。
2.学习上缺乏主动。体校学生既要训练又要学习,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或“重训轻学”,认为要认真学习不如去普通学校;或认为只有少数人能通过体校考入大学,从而不抱有希望,丧失学习动力;或由于自身知识基础薄弱,“心有余而力不足”,便自暴自弃。主要表现为学习懒散,基础学习任务完不成,上课注意力分散,作业经常拖拉或拒做,临近考试没有紧迫感,两场考试间还玩游戏、看小说,考试时睡觉、乱画等,对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厌学情绪严重,逃学事件屡见不鲜。
3.生活上好逸恶劳。我国中学生队伍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上升,现在的中学生在家过惯了“有利先享”的生活,独来独往,以自我为中心,这些导致他们在校期间集体观念淡薄,只讲权利,不提义务,只求索取,不谈奉献。有责任便往别人身上推,有好处便往自己身上揽,自私自利,娇气任性。家长的溺爱,给孩子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使得部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薄弱,依赖性强,不能适应体校集体住宿生活。在家经常向父母提出过高要求,盲目攀比,铺张浪费,贪图享受。这样的学生在体校训练中往往也吃不了苦,经常偷工减料。因此,很难出运动成绩。
二、体校学生不良思想道德的成因分析
1.家庭因素。在体校中,农民工子女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学生的父母往往忙于务工,把子女托付于爷爷奶奶或者亲戚,忽略了对子女的教育,无法让孩子在家庭中受到应该获得的道德教育。不仅如此,在一些父母不和、父母离异、父母有不良嗜好、只顾赚钱不顾子女教养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缺乏沟通交流,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传承一般家庭所具有的人伦文化,往往容易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不利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2.学校因素。首先,体育运动学校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没有把德育工作放在体校工作的首位。体育运动学校由于追求金牌数及输送运动员数量,导致体校教育中存在重体育轻德育、重金牌轻素养的现象,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明显不足。其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科学化程度不高。当前,一些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方法脱离了学生思想实际和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尤其是当面对有鲜明特点的体校学生时,教师过多采取“我说你听”的空洞说教式的做法,忽略了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思想感情交流,忽视了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缺乏感动生命的体验性活动,针对性不强,趣味性不浓,吸引力不足。再次,教师、教练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力度有待加强。现有教师和德育工作者队伍中,有的教师只顾教学,不管育人,还有个别教师认为体校学生应该“重体轻文”,而忽略对体校学生的道德教育。基于此,为更好地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教师的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就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社会因素。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采用“三集中”制,即集中训练、集中上课和集中住宿。大部分学生只是周末与父母共度。出于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常常将孩子沉湎于网络游戏等看作是放松心情,因此,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常常替代了本应采取的严格干预。然而,影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大众媒体追求利益最大化,丝毫不顾及各种不良信息对青少年可能造成的伤害。因此,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教育的一切积极因素的作用的同时,如何与社会影响同步教育,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社会道德环境中理性掌握并自觉运用道德原则,坚持做人准则,加强德育有效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综上所述,社会现实影响与学校理想教育有相悖之处,学校、家庭及社会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脱钩甚至矛盾现象。学校是理想教育,社会是商品教育,家庭是实惠教育。这种冲突和矛盾导致思想道德教育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且会影响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1]龚超.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的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07.9
[2]张博颖、孟兰芬.近期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4.4
[3]王成.业余体校教练员应以育人为己任[J].教育研究.2009年11月上